紧抓疫后全球经济变迁机遇,打造面向RCEP的自贸港物流枢纽

2021-09-13 20:55张鲁彬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4期
关键词:自贸港枢纽保鲜

张鲁彬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并进入持续存在的“后疫情时代”。以冷链和保鲜为基础打造面向RCEP的自贸港物流枢纽,是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交汇点,应对疫情冲击,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生产、生活方式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打造海南自贸港特色产业,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破题路径。《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贸易和运输自由便利及“零关税、低税率”等制度设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和航空枢纽定位,加快构建国际中间品冷链加工增值、转口贸易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食品和药品等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为引领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建设服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国家冷链大仓库”,形成国际国内冷链贸易、物流服务和供应链动能转换核心,通过建设国际航运冷链物流枢纽、国际航空冷链物流枢纽和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打造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后疫情时代”的全球贸易形势

(一)全球价值链调整带动物流产业链重构

当前,全球价值链格局调整已成为常态化趋势,随着世界贸易和物流重心转移,亚太地区正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物流的中心。Armstrong&Associates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亚太地区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达322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39.3%。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1638亿美元,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8%。另据统计,2019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前10名均出自亚洲。其中,中国有7个,上海港位列第一,其他三个分别是新加坡港、釜山港和迪拜港。

(二)全球化经济倒退引发RCEP区域合作加强

东亚和东南亚是世界产能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未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核心区域。后疫情时代,各国继续加强本国应急和重要物资供应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全球性经济倒退。中国和RCEP其他成员国为应对疫情冲击,将立足“一带一路”,构建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助推RCEP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

(三)疫情为海南成为RCEP中心提供了机遇

海南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大门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并承担建设唯一中国特色自贸港的历史重任。中国对RCEP的特殊作用和RCEP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以及国家战略定位、特殊制度和政策、地缘等多重优势叠加,为海南深入融入RCEP,打造区域合作窗口和物流枢纽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物流产业体系构成和国际物流枢纽的内涵

物流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和经济转型的助推器,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拉动经济增长、应对经济下行,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开放经济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关乎民生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物流产业体系主要由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物流产业预警与信用体系、物流市场管理与服务体系、国际化物流网络和口岸服务体系、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事件的应急物流体系,以及安全、可控、可追溯的封闭供应链体系构成。物流产业细分为,以工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制造业物流、以冷链和保鲜为特征的农产品和药品物流、以快递和城市配送为特征的大都市物流、以跨境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兴物流等。物流枢纽是依托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承担区域主要物流中转、交换、衔接功能,形成的紧密协作、合理分工、运输便捷的物流设施群综合体。

三、海南发展以冷链和保鲜为基础的国际物流枢纽的必要性

(一)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需要

一是实现中央对海南战略定位的需要。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是落实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发展“回流型经济”,实现“境外医疗、境外消费”回流,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内陆城市带参与RCEP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二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需要。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大门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RCEP区域合作机制的加强和中国对RCEP的特殊作用,为海南深入融入RCEP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战略定位、特殊制度和政策、地緣等多重优势叠加,推动海南成为辐射泛南海经济圈,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RECP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门户。三是保障我国南海立场向海图强的需要。当前,美国回归亚太战略或将持续,国际政治力量不稳定因素增多,中菲、中越等海上冲突依然存在,中国面临从大到强的跨越,急需加快建设与南海统筹、强国战略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保障体系。

(二)物流产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需要

一是打造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与发达国家比,新兴国家保持高增长驱动力更难。为使经济平稳过渡,必须进行增长动力转换。现代物流业是充分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在引导、扩大内需方面作用突出。海南自贸港产业基础薄弱,物流业不成熟既是发展现状也是落后原因。拟打造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和制造业“3+1+1”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都有赖物流产业发展。打造物流枢纽有利于打破物流成本瓶颈,解决海南产业物流成本高企的问题。二是发展国内外两个循环“连接经济”的需要。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处发展初期,随着消费水平提高,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冷链物流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全球分工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物流配送提出更高要求,海南打造冷链和保鲜物流枢纽,有利于循序渐进构建与海南自贸港发展定位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体系。借助“加工增值超30%内销免征关税”及其他“零关税、低税率”等政策,海南自贸港为中国内地与全球中间产品贸易畅通了渠道,为国内外游客打造商品众多、结构均衡、物美价廉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创造了条件。三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需要。冷链和保鲜物流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民生物流。长期以来,“菜价贵、选择种类少”饱受本岛居民诟病,部分归因于过海通道制约造成的货物“过海难、过海慢、过海贵”。据调研测算,有时物流成本是产品本身的2倍。另据《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2025年全省人口将突破1200 万人,旅游人数将达23601万人,约将形成204万消费人口,加上候鸟人口约99万人,全省消费人口达1503万人。打造保鲜和冷链物流枢纽,将有效解决基本货物进出岛受限的难题,为在岛消费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品资源供给。

(三)物流企业国际化、园区化、协同化发展的需要

一是提高本土物流企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物流企业“三化”发展需求表现在物流企业跨国境兼并合作、建设物流园区,新组成的物流企业、跨国公司发挥互联网优势,及时准确掌握全球物流信息,调动全球物流枢纽、节点、网点各个层级资源,构筑全球物流信息化平台,最大程度降低空载率,节省时间和费用。二是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的需要。第一产业占海南全省GDP约26%,主要由水果、蔬菜、糖蔗三部分组成。打造以冷链和保鲜为基础的国际物流枢纽有利于充分发挥海南热带产业优势,推动民生物流、应急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等物流体系建设,重构规范、科学、合理的农鱼果蔬、药品等生产流通秩序,构建新型服务模式。

四、海南打造以冷链和保鲜为基础的国际物流枢纽的条件

(一)海南具备打造面向RCEP国际物流枢纽的优越资源和区位优势

海南热带产业和海洋产业资源丰富,岸线总长1828.9千米,占全国大陆海岸线十分之一。全省海洋渔场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200米深渔场面积达22万平方千米,沿海滩涂2.57万公顷,并有适于海水养殖的20米深浅海9万公顷。海南岛本岛近海有渔业资源6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40多种。南海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东盟国家相关产业发展以及我国内陆水产品需求,都会促使海南成为面向RCEP的水产品转口、加工国际物流枢纽。

(二)海南离岛单元对国际货物进出监管具有天然优势

离岛地理单元构成天然隔离围网,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更易实现,国际货物进出、中转监管难度和监管成本相对较低,对集装箱走私等不法行为更易管控,能较好解决“封关运作”后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监管问题。

五、海南打造以冷链和保鲜为基础的国际物流枢纽的劣势

(一)物流通道集散功能受制约,国际货物集散功能难发挥

琼州海峡是车辆进出海南的唯一通道,全功能型物流枢纽缺失,物流通道集散功能受限,物流通道中转集聚效应不明显,与国际冷链物流枢纽差距巨大。琼州海峡过海通道问题是制约海南打造国际物流枢纽的瓶颈。

(二)冷链配套设施建设不平衡,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目前,海南省冷库总容量约90万吨,占全国冷库总量的1.5%, 海口罗牛山、海南中铁保税冷链、三亚佳翔等具有现代化冷库的企业数量较少,现有冷库及新建项目依然不能满足现代化商超、连锁餐饮、生鲜新零售和进出口食品的冷链仓储需求,与2025年全省新增冷库总容量1445 万m3的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田头冷库经营成本和空置率高、使用率低。

(三)冷链和保鲜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企

冷链和保鲜物流体系不健全,导致水产品内销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鲜活水产品物流费用高。鲜活水產品保活技术尚不能支持远距离保活保鲜,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使产品销路受阻。

(四)冷链物流产业集中度低,存在“小、散、乱”现象

全省冷藏车约有800余辆,占全国冷藏车总数的0.45%,分布在冷链物流、餐饮零售、食品等企业,运力分散、信息化水平低,未形成覆盖全岛的冷链运输网络。冬季瓜菜仍采用高栏车泡沫箱和冰袋的普通物流方式,运输环节损耗率在15%左右。

六、对策建议

(一)发挥国家战略保障优势,彻底解决过海通道的“孤岛性”制约

发挥海南自贸港国家战略优势,注重与其他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协同互动,以过海通道为突破口,推动海南铁路深度融入国家铁路网,促进海南国际物流枢纽快速发展。建议海南与广东开展省际合作,将雷州半岛靠近琼州海峡的部分区域实行“飞地”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启动雷州半岛和海南两端港口及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海峡两端港口非装卸铁路铁轨接驳物流园区和冷库等冷链基础配套设施,增加铁路滚装运输班次,结合季节时间差等因素科学设计流向、流量,有效组织回程物流,摊薄成本,提高货物过海运力和效能。后期谋划建设跨海桥隧,进一步提高琼州海峡客货运输能力,通过更加紧密连接离岛和大陆,构建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区域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利用自贸港开放优势,加快构建海南连接世界的冷链物流网络

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品牌会展优势,全方位开展高层次外交外事活动以及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和经贸交流平台。探索海南以中国唯一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身份与RCEP开展经贸合作的新机制,推动海南从原来祖国南部离岛孤岛,变身对RCEP成员国窗口和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前沿。发挥“第七航权”“中国洋浦船籍港”“保税航油加注”等一系列自贸港优惠政策,打造“4小时、8小时”航空货运服务圈,构建空中货运快线,发展轴辐式航空运输网络。增加以“东南亚、北部湾海运支线”为突破口的国际国内航线,加快构建与RCEP成员国冷链物流通道建设和节点连接,聚集物流要素,大力提升海南省空运、航运竞争力。融入国际运输干线,谋划世界级航线网络,提高海南与全球物流枢纽和节点城市的连通性。

(三)激发制度创新优势,构建冷链和保鲜物流全流程信息平台

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单一机构管理运营模式,依托海南国际冷链物流枢纽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优化综合监管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整合监管资源和货物信息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规范高效的质量安全、应急、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自贸港政策下岛内货物进出岛监管及服务信息化、便利化、一体化水平。

(四)立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包装策划多种形式的招商项目

根据冷链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围绕冷链物流枢纽功能需求,面向冷链食品交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冷链大数据、冷链多式联运中转、铁路冷链物流、冷链食品展览、冷链食品物流集散、冷链食品精深加工、国际海运冷链物流、国际航空冷链物流等,分别制作招商项目建议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企业,采取本土企业并购合作、外资独立投入开发经营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招商工作。服务在岛企业深度融入国内外冷链市场网络,加强海南自贸港冷链物流企业在本领域运营中的竞争优势和主导能力。

猜你喜欢
自贸港枢纽保鲜
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枢纽偏好型产业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保鲜美丽
彩虹花的保鲜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插花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