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思想政治中如何渗透爱国教育

2021-09-13 10:17杜怡春
关键词:爱国教育思政课堂渗透策略

杜怡春

摘要:在我们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把爱国教育落实好是这门课程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如何把爱国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每一个中职思政教育从业者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事情。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我们中职思政教育中爱国教育的融入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思政教育添砖加瓦。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堂;爱国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59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规定,在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其重点在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其中,学校是爱国教育的重点实施场所,要创造多种形式把思政课堂的作用发挥好。然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要真正引导学生认知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熟悉我们自古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有自觉的爱国意识,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富强结合起来,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为此目的之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着手。

一、把爱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的传统,为民族、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先秦时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执着爱国精神,到三国时期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不畏死亡共赴國难的精神,再到夏完淳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矢志不渝的坚持精神。到近代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之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万死不辞。可以说,中华民族今天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这是中华民族的擎天之柱。在二十一世界的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最新潮流上,要想让中华民族继续腾飞,必须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汲取前行的力量。

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对我们的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我们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不仅仅是要学会一技之长,更要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明白爱国的意义之所在,自觉地把自身的价值追求同本民族的未来发展变化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青年才来有未来,祖国也会有未来。故而,在我们的中职教育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爱国教育融于思政教育之中,把爱国精神体现到思政教育的一切细节中。当前的爱国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党在当前民族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要让学生自觉团结到党的领导下。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体现在一切细节当中。教育学生爱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有塞北奇异的雪景,也有江南温婉的水乡,有高山的雄伟,有河流的蜿蜒,这些都是祖国的组成成分,这些美好的风景,就是我们的祖国,看到它们,我们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爱国精神也会在其中滋养出来。教育学生爱国,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我们历代以来,都有无数的先烈为国为民,不屈不挠。我们要多给学生讲讲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比如说瞿秋白,作为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是怀着赤子之心,期待民族之未来。故而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义正词严,不畏惧死亡,英勇就义。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坚定地把爱国主义贯彻到了自己的一切行为之中,生命可以不要,但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却不能一丝一毫地懈怠。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我们的中职学生能够明白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爱国精神。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比如在清明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就近缅怀先烈,到烈士陵园敬献鲜花,发表演讲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投身祖国建设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总之,要用多种手段,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育学生把爱国精神和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

我们进行爱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青少年能够自觉地把自身的成长与爱国融为一体,自觉投身到未来祖国建设的大潮之中。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充实,让知识来武装自己,把自己变成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之发展、民族之进步贡献一分力量。要教育学生认清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我们的祖国虽然蒸蒸日上,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努力。反而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最先进的知识,投身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成为勇敢的时代弄潮儿。同时,面对世界上的复杂局势,要能认清我们所处的局面,要能自觉地进行正义与非正义的判断,要自觉地维护我们的祖国。比如在前一段时间的新疆棉事件中,面对外国反华势力的恶意污蔑,我们的很多学生在坚定的抵制那些“赚中国人的钱,却污蔑中国棉花”的所谓大牌,这是最好的爱国。总之,学生的自我成长要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结合起来,而爱国主义就是这种结合的黏合剂。

综上所述,我们的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进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之发展的需要,不仅仅我们的教育从业者要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在全社会范围内,都要重视这一问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爱国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祖国提供合格的人才,同时这也是对青少年负责的表现,是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人才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冯晓红.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参花(下),2018(05):115-116.

[2]杨兆红.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J].高考,2020(04):4.

[3]林典.爱国主义音乐与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与探究[J].艺术评鉴,2021(02):118-120.

(作者单位:西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陇南742100)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思政课堂渗透策略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