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究

2021-09-13 08:21王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1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新高考

王俊

【摘要】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3+1+2”模式的第一届学生已经顺利完成高考。新高考对初高中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时间不连续、考纲要求不同、难度跳跃大……尤其是在自然地理教学衔接方面,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初高中衔接的重难点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高考;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一、新高考的背景

广东省从2018年秋季高一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3+1+2”的模式,相对于传统文理分科,新高考中地理学科属于4选2中的一科,即有历史类又有物理类学生选择,学生的组成更为复杂,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同时,因为选科组合的关系,还有部分班级实行走班教学,一节地理课上的学生可能来自三四个班级,而平时这些学生都是在自己的班级上课,这就增加了教学和管理难度。

新高考地理卷重新回到广东省自主命题,从2021年的广东高考地理试卷来看,总体沿续了全国卷的风格。材料新颖,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其中自然地理的比重较大。例如,综合题第17题以罗斯海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环流成因分析,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的得分率较低。自然地理部分又是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难点,很多原理较为抽象;再加上初三一年不学地理,导致学习的中断。对于刚进高一的新生而言,很多地理原理不易理解,加之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成绩相对初中很容易出现波动,导致学生学地理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初升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自然就成了初高中地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经纬网与空间定位

经纬网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初中人教版将这部分内容放在七年级第一章。初中考纲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而高中考纲要求:经线、纬线及判断,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认识区域;经纬网及应用,结合经纬网的相关计算,分析区域特征。对比初高中的考纲发现,两者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初中学生只需要了解即可,而高中学生不仅要求熟练掌握经纬线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会空间定位,并进行理解和应用。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一的学习,针对经纬网与空间定位问题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知识回顾:将地球大小,形状,经纬线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进行温习,使学生将初中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回忆再现。基本知识讲清楚后可以安排学生动手画一下经纬网,如,侧视图、俯视图、侧俯视图或者圆柱投影图,对画图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可以进行及时指导纠正,以加深对经纬网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画经纬网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2.能力提升:空间定位的难点在于学生头脑里没有空间概念,不能将地理事物和经纬网进行有效关联,所以为了提升空间定位的能力,一定要对经纬网进行细划,对主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地形单元,气候,河流,城市等进行理解记忆。如,0°经线由北向南依次经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北海,伦敦,英吉利海峡,法国,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撒哈拉沙漠,西非,几内亚湾中部,大西洋。30°E由北向南依次所经过:东欧平原,多瑙河入海口,黑海,土耳其海峡,尼罗河入海口,坦噶尼喀湖,赞比西河中游,印度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每隔30°选一条经线从北向南经过地理事物进行理解记忆,构建经线网。同样方法对世界主要的纬线进行理解记忆。如,0°纬线由大西洋向东依次经过:几内亚湾,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印度洋,苏门答腊岛,新加坡,加里曼丹岛,太平洋,基多,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河口,大西洋。再对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40°、50°、60°所经过地理事物进行理解记忆,这样就构建起了全球经纬网图,对后期的时间计算,区域特征分析都打下了堅实的基础。课上,教师可以带几条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其它则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完成。此外,还可以通过已知的地理事物去联想未知的地理事物,或者对比记忆等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3.练习巩固:经纬网和空间定位部分可以做一些习题,但最有效的练习还是画图,可以让学生画出世界轮廓图。如果时间有限,教师可以统一打印出世界轮廓图,然后要求学生在轮廓图基础上画出主要经纬线,并标出经纬度,再写出经过的主要地理事物,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也可以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国内外新闻事件与空间定位联系起来,增强故事性,加深记忆效果。总之,空间定位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地球运动与晨昏线

地球运动在初中人教版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在七年级第一章。初中考纲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高中考纲要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晨昏线的判读;地方时,区时,时期变更;水平物体的偏转;黄赤交角和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应用;四季更替和五带。相比初高中考纲要求,高中考纲中考察以原理和运用为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总而言之,高中阶段考察的范围更细、更具体,对学生的要求自然更高。针对地球运动部分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知识回顾:地球运动主要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物体的偏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初中地理中只有简单的知识说明,比如,地球运动一般特征从方向、速度、周期三个方面展开,学生较容易理解。难的内容主要在晨昏线,时间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应用。所以,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要化繁为简,让学生易于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能力提升: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非常抽象,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建议教师借助地球仪、多媒体、画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来教学,通过情境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然后慢慢讲解自转和公转背后的原理,效果往往比较好。如,晨昏线知识可以用除夕“守岁”的习惯来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发共鸣。再用多媒体演示讲清楚晨昏线的概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昼的界线是晨线,从白昼进入黑夜的界线是昏线。然后再来讲解晨昏线的特点:平分地球,与太阳光线垂直,赤道永远被平分,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与极圈相切,移动方向与自转相反。如何判读是重点。判读时可以给出一些不同视角的光照图,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来,再进行统一讲评,加深印象。晨昏线的移动要结合直射点的移动来讲解,配合动画,先讲清楚两分两至日晨昏线的位置,再引导学生把一年中晨昏线的移动进行总结。晨昏线的计算是本节的重难点,关键是教会学生找到几个特殊的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永远是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永远是18时;另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再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找出经度差,计算所求地方时。最后讲解晨昏线的应用,可以根据晨昏线所在的位置推测出当天大概的日期,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等。晨昏线的知识比较抽象,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将原理和规律进行可视化,形象化,深入浅出,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3.练习巩固:地球运动与晨昏线部分需要精下心来,先将书本知识读透,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能熟练掌握,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时间计算等相关原理能自圆其说,先夯实理论知识,配合示意图,多动手,边画图,边思考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习题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部分挑选,先基础再强化,这样提升的效果更明显。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一些素材,如,四季的变化,夏季避暑去哪里?街边的路灯什么时候亮起来的?暴雨后下水道口的旋涡沿什么方向旋转?这些问题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四、总结

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各种新情况、新挑战不断产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从新高考开始的各省统计数据来看,选地理科学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也造成很多地方地理教师不够用的情况出现。在这种背景下,初高中的地理教学衔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作为地理教师应该了解初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不同,清楚初高中教材的编排,初中在讲授地理知识的时候要为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地球运动,气候,洋流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初中生虽然年龄小,但记忆力强,活泼,向上,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高中教师则应该帮助高一新生温顾知新,回忆再现初中相关知识,补充学生头脑中的短板,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去,享受到学地理带来的快乐。初高中的地理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多考虑,携手共建好地理学习衔接过渡的平台。

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应该重视地理的学习,虽然只安排了两年的学习,但在空闲时间,可以广泛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有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才有学习的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像地理学科,包罗万象,自然人文,国内国外……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记录下来,进行探究,找到学习的乐趣,这将为今后的成长成才非常有帮助。

总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向着提升自我和提高国民素养的目标而努力前行。通过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以为学生清除学习障碍,提高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力落到实处。

[本文系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大课题“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地理銜接重难点突破(自然地理部分)”(课题编号:ZSJZ2017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晏琦,尹发能.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

[2]徐建亚.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J].地理教育,2020(3).

[3]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新高考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