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的词汇课输出环节教学策略

2021-09-13 08:55曾沛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1期
关键词:语篇维度情景

曾沛权

IIO词汇课是“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下基于语言知识维度划分的课型,属新授课范畴。在词汇课中,学生集中学习单元核心词汇和句型,为听说课、读写课等后续课型作铺垫。词汇课有五个基本教学程序:教学准备(Preparation)、语言输入(Input)、语言内化(Internalization)、语言输出(Output)和学习评价(Assessment)。本文将专项探讨词汇课语言输出环节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语境,搭建语用桥梁

学生无论通过说还是写的形式产出语言,均需语言动机激活交际意图。语境是语用的触发器,它能启动语言使用,促进语言理解。词汇课的输出环节需要语境激发,具体策略如下:

(一)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

让学生代入角色模拟生活场景进行交际。角色能赋予学生语用动机,例如,扮演问路者和指路者、医生和病人、教师和学生、父与子等进行交际对话,扮演农夫、猎人和动物等演绎童话故事,均能有效促进语言输出。

(二)活动激趣,重现游戏场景

让学生在生活中会参与形形色色的活动,如画画、猜谜、游戏和介绍等。教师可以结合语言输出目标,把这些有趣的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用中学”“玩中学”。例如,学生在一节“family”的词汇课上学习了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关于家庭成员的词汇,学习了man、 lady、 boy、 girl、 baby等人物名词及句型“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This … is my … / This is … That is ….”在输出环节,教师可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全家福”家庭照片,让学生用所学英语把家人介绍给教师和同学认识,自然构建出以下输出用语: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This man is my grandpa/father/uncle. This lady is my grandma/mother/aunt. This/That is my brother/sister/me.

(三)主题与目标融合,建构任务式情景

以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Unit 9 Who is this cute baby?词汇课输出环节为例,单元主题是Family,目标语是:Who is the… man / lady / woman / boy / girl / baby?  He/She is …教师可与学生作如下对话:“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Do you want to know my family?” 学生有了前期的“输入”与“内化”作铺垫,很自然会说出:“Yes. Who is the …?”教师以“ He / She is my…作答并提出:You can talk about your family with your classmates, too.引导学生仿照刚才的例子与同桌开展交际会话,形成谈论和了解照片人物的语言输出活动。

二、词句复用,提升语用能力

语言知识在输入和内化环节经过意义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但如果信息长期搁置或受到干扰,就会遗忘和淡忘。如下图示:

因此,在词汇课的输出环节,尽可能多地滚动已学语言知识,将更利于提升语用能力。以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 1 He looks like a cook词汇课为例,本课有职业类新旧词汇,衣物类新旧词汇,颜色、人物、動词和介词新旧词汇,旧词汇的复用与新旧词汇的结合形成新语用:The lady in a black uniform looks like a policewoman.词句复用、新旧知识结合形成了新的语言结构,有效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语篇输出,强化连贯表达

词汇教学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汇课要根据核心词汇与核心句型重构文本,让学生在情景、语境中学习词汇,在情景输出活动中强化连贯表达。词汇课常见的语篇输出类型有:小诗、小对话和小语段。它们多以2-4句有逻辑关系的话组合而成,表达一定的语意。在建构输出语篇的时候,应尽量注意输出语篇在体裁上尽量与输入文本保持一致性。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类型的输出语篇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建构。

(一)仿照输入文本,创编新小诗

以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口语第三册(二年级)Unit 2 Let's Chant栏目为例,输入文本是询问是否喜欢某类食物及分享食物的小诗:

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I do too.

One for me and one for you.

输出语篇也可以是创编同类小诗,只需让学生替换自己喜欢的食物就可以了,如bananas替换为apples。同时,在展示小诗时配以实物和动作将使小诗意义更强、趣味更浓。这类输出语篇更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二)仿照输入文本,创编新对话

以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 Let's talk栏目为例,输入文本是一个孩子向妈妈要水果吃的对话。输出语篇也可以是一个孩子向妈妈要果汁喝的对话。如下所示:

输入文本和输出语篇之间的情景和语言是相近的,有利于学生的迁移运用,学生既能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又能在角色对话中不断巩固语言形式。对话式的输出语篇在小学中年段使用较多。

(三)仿照输入文本,连续表达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为例,输入文本是学生陈述自己喜欢某个季节及理由。因此,输出语篇设定为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及理由的陈述式语言框架。

I like… best because of…    I like… best because I like…

I often… in…    In… I can…

连续表达式的输出语篇在小学中高年段较常见。不同体裁的输出语篇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能有效强化语言表达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四、任务驱动,发展交际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能用英语做事情”。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如“任务型教学”。因此,包括词汇课在内的各类课理的输出环节都应以任务驱动。词汇课输出环节的任务根据不同维度有不同分类。从技能维度划分有:说的任务、写的任务和说写组合任务;从情景维度划分有:學习情景任务,模拟情景任务和真实情景任务;从形式维度划分有:对话式任务和独白式任务。各维度的任务不是独立单向的,而是可以相互组合的。例如“谈论照片,认识同学、家人”的任务,从技能维度划分是一个说的任务,因为任务要求是口头谈论照片中的人;从情景维度划分是一个真实情景任务,因为人们真的会在日常生活中谈论照片;从形式维度划分是一个对话式任务,语言的运用方式为交际对话。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一)输出内容。考虑输出的语篇中应有哪些新词汇和新句型,考虑可以关联哪些旧的语言知识,考虑输出与输入语言体裁的相关度。若尽量保持输入与输出体裁的一致性,将更有利于语言的迁移运用。

(二)输出目标。教师设置任务时要时刻想着学生能用输出语言做什么。

(三)任务类型。教师首先要考虑各维度的任务类型怎样组合;其次,不管是哪一种任务组合,均要兼顾前面所提到的情景创设、词句复用和语篇输出的策略。

(四)任务难度。任务太容易,就会缺乏挑战性并让学生失去语用动机;任务太难又会导致学生难以输出。理想的输出状态是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现输入与输出假设的“i+1”原则。

五、评价交流,协同反馈促学

在输出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活动的协同反馈促学功能。

(一)评价提供语言框架和语用示范

语言框架和语用示范给学生搭建了语言输出的脚手架,让学生的语言输出尽可能地接近语言框架和语用示范,把学生原有的输出水平拉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评价促进学习者互动协同

在小组合作中,语言掌握较快、较好的学生能给较慢的学生提供示范、帮助和指正;在汇报展示中,小组间也能相互示范,促进对比和反思。这种协同,促进一批优秀的学生拉平一些后进学生,一些表现优秀的小组也为其它小组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引发协同促学效应。

(三)评价促进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有了评价标准,学生会注意自己的交际态度、语音、词句表达的准确性及达意程度,不但关注自己也关注别人,这些关注均能有效促进协同反馈促学。

参考文献:

[1]凌顺诗.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1):13-18.

[2]鲁子问.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王初明.“学伴用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6(1):56-63.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语篇维度情景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