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考试中的粗心现象研究

2021-09-13 02:23廖静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基础,考试是教学中考查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借助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初中数学考试中,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粗心现象,主要是学生概念模糊、自信心不足,对于复查不够重视等,使得学生因为粗心失分.为了解决学生的粗心现象,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指导,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分析初中数学考试中的粗心现象,提出几点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考试;粗心现象;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3-0012-02

收稿日期:2021-05-15

作者简介:廖静(1991.6-),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次考试之后,引导学生对考试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因为粗心失分的原因.粗心是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对于问题,学生可以完成解题,但是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使得解题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粗心,不少教师采取简单的批评方式,此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学生粗心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考试中粗心现象的表现

1.学习习惯与态度不端导致粗心

学习习惯与态度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有缺乏责任心、做事粗心大意的态度,就会使得自己手忙脚乱,缺乏耐心,在审题中粗心大意,考试中会做的试题也会丢分.主要表现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审题不准确.例如:某城市的生产总值大约是10500亿元,成为GDP破亿元的城市,将10500亿元这个数字使用科学计数法可以表示成( )元.有些学生的答案是“1.05×104”.这样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审题错误,不够仔细认真,对数据单位没有认真审题,需要表示的数据是10500亿元,而并非10500元.第二,看错题目.例如:以下命题中错误的是(  ).

A.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B.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如果a=b,那么a2=b2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很多学生会因为看错题目而习惯性的选择其中的正确的.第三,经验主义.例如:如果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8厘米,高是6厘米,那么圆锥的侧面展开面积是(  ).在初中考试中,圆锥侧面面积是常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重点考查内容,很多学生在模拟中多次做此种例题,看到例题会不看题目进行解题,习惯性的认为底面圆的半径是3厘米,母线是4厘米,使得解题出现错误,还有部分题目中有一些干扰因素,由于学生习惯性思维影响,对干扰因素排查不仔细,出现解题错误.另外,学生的粗心大意还体现在学生的计算错误、抄写错误以及书写不规范等方面.

2.概念模糊不清导致的粗心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着很多的数学概念知识,如果学生概念知识掌握不够准确,理解不够透彻,难以灵活自如的运用,使得解题不够完整,缺少条理性,难以深入分析数学问题本质,其内在逻辑关系难以理清,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正确表示,在考试中表现为粗心大意,导致学生考试丢分.例如:-56×-42×-342-2.部分学生在此题解答中,由于-42和(-4)2的形式相似,使得学生很容易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导致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学生对底数理解不够深入.3.忽视复查导致粗心

初中数学课堂中,不少学生将作业和考试作为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只注重做完作业并不注重做的质量,教师会批改作业,使得学生有了依赖性.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常常结合正确答案让学生分析,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性的意识.同时,对学生检查反思不够重视,在考试时,教师的再三叮嘱难以形成良好的检查意识.另外,部分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产生粗心行为,在试卷上反复涂改,对解题思路把握不足,使得解题出现错误.

二、初中数学考试学生粗心现象的应对策略

1.引导学生仔细审题

初中数学课堂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主动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信息量比较大的题目,可以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准确找出其中的数据信息.在考试中,需要让学生保持平常心态,避免出现慌乱心理,要反复阅读题目,仔细揣摩题目意思,开展相应的解题活动.同时,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点,结合题目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式,完成題目的顺利解答.例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120千米,货车和客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客车到达乙地之后沿着原路返回,在途中丙地两车相遇,在各自到达甲地和乙地之后折回,两车恰好在丙地再次相遇,已知两车在出发后2小时相遇,求解客车的行驶速度.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审题,在审题中画出相应的关键词,并且要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对整个题目进行分析.如通过第一次相遇分析,两车走完全程;第二次相遇,两车比第一次相遇多走两个全程.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完成数学问题解题.

2.加强学生规范行为的培养

为了能够应对学生考试中的粗心现象,应当要求学生将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课后模拟作为考试看待,根据考试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正确列出算式,加强检验等.首先,应当做到思维的规范,以概念和表象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以问题作为中心,开展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论证,通过推理、类比以及论证等方式,找出正确的解题方式.数学是一门注重计算、推理以及操作实践的学科,应当规范学生的整个操作,注重解题过程和书写的规范.在实际的考试中,除了保证其步骤的规范性,还需要保证学生书写的规范,通过日常练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规范.如对于学生的作业应当及时批改.在数学作业批改和修订中,有着很多的方式和方法,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其进行相应的总结,开展集体纠正.教师需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采取面批的方式,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解决学生解题中的粗心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对概念的理解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针对考试中的题目,做出准确的判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对于学生容易出错或者疏漏的问题,可以设计相应的陷阱,加强学生數学思维训练,借助错误的纠正加深对概念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总结更很多概念混淆不清的原因,引入有效的方式纠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率.

4.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在初中数学考试中,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考试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多问出几个为什么,养成良好的验证习惯,树立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借助小组内部的相互检查和纠错,相互验证,特别是一些计算类数学问题,应当更加重视检验,从问题条件、计算过程、计算结论等检验,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检查习惯是良好解题习惯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检查习惯的同时,注重解题习惯培养.在解题习惯培养中,注重数学模型构建,灵活利用数学规律.以题意了解作为基础,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题习惯.如在方程应用题解题中,可以构建相应的表格或者线段图,对数量进行分析,根据数量关系构建方程组.对于概率问题解答中,可以通过树枝状图或以及统计图的方式,将问题更加清晰、条理的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相应的训练活动,对解题方式进行总结,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同时加强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的训练活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原有题目基础上对题型进行变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巩固知识内容,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丢分不仅仅是因为表面的粗心,需要深入分析粗心的原因.借助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解决学生的粗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曹红亚.初中数学考试中的粗心现象扫描[J].数学教学通讯,2018,672(35):28-29.

[2]杨慧园.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粗心的成因及对策[J].中学数学月刊,2017(12):13-14.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
智慧三心,激活小班活动区游戏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写字教学指导策略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