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介入流浪青少年服务的思考

2021-09-14 06:06高晓雨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介入社会工作

高晓雨

摘 要:流浪青少年是指,没有固定住所,没有稳定的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方式且经常性地处于迁移状态的青少年,具有群体数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其生长环境密不可分,流浪群体贫困和社会排斥的特性也会直接导致其与环境互动能力的降低。青少年处在人类成长发展期,流浪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复杂多样,而救助机构由于救助量大,工作人员不足等原因无法顾及到流浪青少年的心理、精神层面,社会工作是本着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一种更为平等和专业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发掘自身的价值进而实现自助。利用生态系统理论中“人在情境中”的观点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彻底的帮助流浪青少年缓解困境,并有效防止“二次流浪”。本文通过分析流浪青少年的成因及现有政策以及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针对流浪青少年的各自的现状及特点进行社会工作服务方向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浪青少年;介入

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流浪青少年的成因

1.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环境中是社会工作实务的焦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与环境多方面进行系统交换的过程。他们可以改变环境,也可以被环境所改变,形成人与环境的互动适应,而社会问题的出现减少了这种互动适应。流浪附有的社会问题使流浪群体变为被排斥群体,继而他们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性也随之降低。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出发,兼顾其挑战与机遇,重视环境的重要性,从不同层面的系统看待服务对象的问题。采取积极视角,看到服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从不同角度入手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能力。

1.2 流浪青少年的成因

1.2.1 家庭及个人原因

流浪青少年因为逃避家庭矛盾。如家庭暴力、父母责骂、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再婚家庭与原生家庭的落差、父母关心不足被忽视等,选择脱离家庭,却因没有足够的自我生存能力而选择流浪;失亲孤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如父母双亡、弃养、父亲或母亲因罪入狱生活环境产生巨大落差、寄养家庭对青少年精神层面疏于照顾等选择流浪;家庭贫困。如留守儿童出走、无力教养导致弃养、逃离贫困环境;懒惰。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不愿意劳动,每天靠着乞讨甚至蒙骗获取生活来源;生理原因。因身体残疾、聋哑、失明或精神疾病无人照顾而流浪;缺乏生存技能和适应能力。很多成年流浪青少年进城务工但因学业水平低,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并且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或频繁被辞退无法适应城市生活,便在城市中以流浪的方式逗留,以期获得新的工作。

1.2.2 社会原因

从社会层面看青少年流浪的成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青少年走失。如聋哑青少年、智力缺陷青少年、失明青少年因监管不力或恶意引导等原因走失未寻回就会成为流浪青少年。二是不法分子拐卖。青少年缺乏警惕意识,又处于半独立状态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诱骗拐卖青少年,部分拐卖青少年会被不法组织强制要求流浪乞讨以赚取不法收益。三是救助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成年的流浪青少年没有统一完备的管理规章,流浪群体中存在的无身份证明者,他们没有身份证明更加难以找到工作。四是社会保障措施不全面。部分进城务工成年青少年没有城市社保这就导致他们在失业后无法得到维持生存的社会保障。五是社会大众的不认可。很多人对于流浪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有健全的身体和谋生能力却选择“不劳而获”,但是大部分雇佣者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来历不明、卫生条件不好等,存在一定的雇佣隐患,与此同时就形成了一个隐形闭环。

1.2.3 学校环境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作为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青少年流浪的成因也具有一定影响。第一,学业压力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孩子从起跑线内就开始竞争,青少年正处在初升高,高考等重要考试,压力也随之而来,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不能及时宣泄一定概率会导致青少年外出流浪。第二,校园欺凌。部分青少年受到不良少年的欺凌和言语上的侮辱或是受到同学的孤立和老师的忽视,而在家庭中也得不到重视,负面情绪无法得到缓解,青少年就会产生逃离此种环境的想法,孤身一人逃离却没有生活来源和庇护所继而就会成为流浪青少年。

2 流浪青少年社会救助现状

2.1 政府救助站救助

2003年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救助站的救助定位为临时性的社会救助。其细则里规定的救助工作有,为流浪人员提供干净卫生的食物和基本住所、急性的医疗救治、联系家屬或提供交通费返回原籍等,对于流浪人员返回居住地也是采取劝导并不强制,对于查明住址的未成年要及时联系其亲属,无家可归的则由其户籍地政府进行安置。第12条中提到受助人员所在地的县级政府要对遗弃未成年的近亲属或抚养人进行教育。

机构在帮助流浪青少年回归家庭或者返回原籍时没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流浪青少年流浪的原因或查询不到流浪青少年的信息,救助后没有跟进回访等就会导致青少年出现二次流浪或延长救助时间,加重救助站负担。这样基础性的服务也导致大多数成年流浪青少年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服务。

2.2 社会服务组织救助

很多民间社会福利组织会通过募捐、志愿服务或青少年关爱项目等方式对流浪青少年进行救助。社会服务组织大多由爱心人士和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组成,秉持着仁爱、互助、和谐的理念帮助困难人群。社会服务组织对于救助流浪青少年群体的优势是渠道广、资源多样、影响范围大可以吸引很多社会人士的帮助。对于走失和残疾青少年的求助信息发布宣传手段多样,覆盖层面广。但对于流浪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此类救助方式也存在些许不足。社会服务组织的救助除了特定项目的长期跟进外,大多为物质救助或寻求政府机关帮助寻亲或福利收养,对于流浪青少年的根本性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对于某些流浪青少年,物质救助可能还会使其产生依赖心理,安于现状。

猜你喜欢
介入社会工作
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内支架的专利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