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分析

2021-09-14 02:29马晓霞
种子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马晓霞

摘    要:为筛选出陇南市徽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特开展不同药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均对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小麦产量最高,在生產中可与其他3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0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21.4       文献标志码: B

小麦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我国是小麦种植大国,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20%左右[1],因此,小麦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麦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穗期多雨、潮湿引起的,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发病率在50%~100%时,可减产10%~40%,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受到病害影响籽粒产生的毒素还会引起人畜中毒。

解决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但是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长期单一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筛选出更多较好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杨健等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戊唑醇与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复配制剂也有较好的效果,可交替轮换使用。

惠康波等研究了集中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选用的10种药剂均有较好防效,其中25%氰烯菌酯、42%戊唑·咪鲜胺锰盐和35%戊唑·福美双防效最好。为筛选出陇南市徽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特开展不同药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小麦品种为洛旱11,供试试验药剂分别为43%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10月—2020年5月进行,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4个药剂处理,分别为43%戊唑醇悬浮剂(T1)、40%丙硫菌唑(T2)、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T3)、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T4)。2019年10月中旬进行小麦播种,播种前每667 m2施氮肥(N)6 kg、磷肥(P205)8 kg、钾肥(K20)8 kg,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氮肥8 kg,生育期内按常规栽培措施进行管理,人工拔草。选择晴天上午,在小麦扬花株率为5%左右时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小麦穗部均匀施药,间隔10 d再次施药。各处理药剂使用量见表1。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3.1   防效调查

在小麦进入灌浆期采取每个处理5点取样法,统计各级病穗数,计算出各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并记录病情指数。病情的分级标准为:无病斑出现的为0级,穗部发病面积在整个穗部面积的占比<1/4为1级,占比1/4~1/2为2级,占比1/2~3/4为3级,占比>3/4为4级。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大级值                                                           (1)

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2)

1.3.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在2020年5月28日进行收获,各处理选择3个样点进行单独收获,收获小麦穗进行室内考种,统计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1.4   统计分析

本试验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版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各处理在喷药前病情指数相同,在喷药后,药剂处理的病穗率显著低于CK,表现为T3T2>T1>T4。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直接影响

由表3可知,喷施药剂后,通过两次观察,各处理小麦植株正常生长,长势旺盛,叶片嫩绿,無药害现象发生。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处理后的小麦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5种药剂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对小麦植株安全。

2.3   不同药剂处理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4可知,处理间穗数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高出7.23%~14.65%,T3处理最高,T1、T2、T4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高出1.95%~5.37%,T1、T3、T4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T3处理显著高于T1。喷药各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T3>T4>T2>T1>CK,T1、T2、T3、T4分别比CK高出15.75%、19.25%、27.08%、19.55%和26.97%,其中T2和T4没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严重危害小麦生长,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姚晓丽等研究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使用后防效达到7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胡子全等筛选了6种杀菌剂,其中40%咪铜氟环唑和15%丙硫唑·戊唑醇防效上都在80%以上,可作为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点产品。本研究表明,选用的4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喷药后,药剂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显著降低,4种药剂在71.44%~81.56%,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防效最好。

本试验对4种药剂的安全性进行调查,4种药剂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小麦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产量是衡量作物最为关键的指标,张静等研究表明,43%戊唑醇、25%氰烯菌酯、50%多菌灵防治效果最佳,与喷施清水的对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本研究表明,药剂处理后小麦产量均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喷药处理后病原菌生长得到抑制,小麦叶片、茎秆的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从而不影响作物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产量最高,可在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在当地推广应用。

4   结论

43%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均对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56%,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中可与其他3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 1 ] 赵亚南,宿敏敏,吕阳,等.减量施肥下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平衡[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4):864-873.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