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设计让超高层幕墙定制化设计零误差—访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总裁牟永来

2021-09-15 09:04贺玲琳高佳琪
绿色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螳螂幕墙苏州

本刊记者 贺玲琳 高佳琪

2020 年 12 月 9 日,JERDE 副总裁、资深设计主创 Danny Ha 出席 2020建筑表皮设计与应用国际大会,并发表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主题演讲,结合 4 个案例,分享了 JERDE“不止于设计,我们创造体验”“设计以人为本,人以项目为尊”等设计理念。在会议中,《绿色建筑》记者特邀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总裁牟永来进行专题访问。

金螳螂幕墙是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精密制造、施工安装、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幕墙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案最优质提供商,其“不转包、不挂靠”的独特工程运营管理模式为各大城市留下了一座座地标性建筑。2018年金螳螂承接“躺着的上海中心”,即苏州中心的幕墙设计。在采访中,牟永来说:“苏州中心屋面跨度接近700 m,一共使用了近 1 万片玻璃,每一片玻璃都不一样,我们没有浪费一片玻璃,做到了施工设计零误差。”

“行业优势源于自我压力和优秀的硬件。”

绿色建筑:就您看来,怎么理解金螳螂幕墙的行业优势?

牟永来:金螳螂幕墙的行业优势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硬件方面的优势一是公司地处苏州,距离上海较近,相当于上海工厂;二是我们整个工厂的规模占地约 133 333 m2土地,现有厂房5 万 m2,所有设备是意大利和德国进口的全自动化加工设备。目前我们拥有施工团队300多人。这个300多人不是施工人员,是专业管理人员,即项目经理、施工质量员、安全员等。

从软件方面来说,我们企业的自我压力一直比较大。在自我加压的同时,对于人员以及研发投入非常多,金螳螂幕墙目前所有的产品现在基本的实行两个方向,一个是多数产品的标准化,因为现在国家要求标准化。另一个方面工就是特殊产品的定制化,因为定制化因为属于叫标准化加定制化的一一个生产战略。以建筑表皮为例,建筑师对于建筑表皮的设计中会有很多特异产品,这些产品不能套用标准化,一定是新的东西,需要去研发去创新去做,这也是这个行业里面需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化管理方面我们相对都在行业靠前的位置。

绿色建筑:您刚刚谈到数字化管理,可否谈谈金螳螂的数字化管理具体是怎样的?

牟永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政府一直在强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从我们自身所处的产业来说,可能更多的强调整个前期的设计是一个数字化的设计、中期的数字化的制造以及后期的数字化运营管理。1993年,金螳螂作为第一家建筑装饰企业上市,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有自己的一些体系,这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我们的ERP系统。这套系统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不是嫁接在某个平台上。包括我们现在工程管理体系,都是针对公司自己的特色,根据市场要求来去研发的。围绕项目运营,我们有一个计划指挥中心。项目的运行最重要的还是靠计划先行,计划策划好了以后,项目才能很好地运行,包括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管控,这些都是我们重点要关注的地方。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自主研发,同时也很重视整合资源。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平台,整合我们的材料商、供应商、分包商等,我们通过集团平台采购实现行业的资源整合资源,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一块重要工作。

“数字化设计更多的是解决精细化的问题,还有就是人的问题。”

绿色建筑:我们注意到您和您的团队完成了苏州中心的幕墙整体设计和施工是吗?

牟永来:是的。苏州中心广场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西侧,毗邻东方之门,项目整体占地211 000 m2,净地面积139 000 m2,总建筑面积约182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万m2、地下建筑面积52万m2。2018年我们承接苏州中心的幕墙整体设计和施工。作为当时国内最大面积使用冷弯玻璃的项目,苏州中心整个屋面是2万多m2。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钢结构的变形问题,其次是温度的变形问题以及风荷载。同时其为纯曲面造型,在当时是国内最大面积使用冷弯玻璃的超高层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评估钢结构的变形是否会造成玻璃破损,毕竟下面就商场和行人。我们从前期的项目的论证、实验包括数字化制造设计,整个前期的论证时间大概用了7、8个月。

上海中心

如果这个设计过程都是靠人去做,每个构件尺寸是不一样的。同时该项目还是异形项目,要求的参数指标也非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非常大,这个出错率是不能控制的。所以这就是数字化带来的一些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论证时间虽然很长,但整个设计时间包括从设计到材料下单,仅仅一周就全部完成。这是因为我们前期全部电脑模拟整个过程之后,材料下单可以一批量就全部出来了,并且正确率是100%,不会出错。我们玻璃的加工从下单到加工整个过程就是没有一片玻璃是损耗的,实现零错误。这也是精益制造。

绿色建筑:您刚提到了精益制造,可以分享下这方面的经验和看法吗?

牟永来:在我们的ERP体系存储的管理中,所有的数据全部是进入到系统里面去,然后通过数字化的流程管理来解决整个项目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除了一般的特殊的小的构建以外,大部分的单元体系都有一个二维码。每一个板片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这个身份会一直跟随这这个板片,从安装到维保,其一直跟随这个板块,从而解决了整个项目未来需要维保时需要的一些资料素材。一旦这个板片出现问题了,只要一扫二维码,就知道板块问题在哪里、板块尺寸是什么样子的、哪里加工的。这就是设计溯源。

苏州中心

未来的建筑强调数字化、参数化和信息化,这也是无容置疑的发展趋势。最早在做上海中心的时候,我们提出的概念就是上海中心的设计要靠数字化、参数化和信息化三化来解决项目的设计问题。这个项目应该说完美地实现了原来最初的设想。

“建筑幕墙的安全保障是从前端的安全设计到施工过程控制,再到建成后维护的系统过程。”

绿色建筑:大家谈到超高层幕墙,除了建筑造型,更多的是关注建筑安全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牟永来:实际上幕墙行业在国内已有二十几年的经验,应该来说是最安全的建筑外维护产品之一。随着现在建筑工艺逐步成熟,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这些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前期的策划。设计任何一个好的作品,前期的设计思考、构造的创新、实验的验证、理论性的支持等都是这个项目很好落地的一个前提。第二个是幕墙系统和主体结构之间是否安全,是否合理。再一个就是在项目建成以后,其在维护上是否方便? 就现在而言,我认为这都不是问题,重点还是如何从设计角度、从加工制造角度、从现场的实施角度、从维保的角度这几个维度能更好地进行有效布置、进行落地。按照规范按标准进行落地,这可能这个是整个未来我们所有的行业需要重点需要我们一个思考的问题。

采访最后,牟永来说:“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设计和精益制造一直是金螳螂幕墙的优势所在,未来还将继续在这方面继续加大研发和投入,这也是行业趋势所在。”

猜你喜欢
螳螂幕墙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节能技术在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应用
螳螂
螳螂
螳螂
惹是生非螳螂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