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致初心 让平凡变非凡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李仁壮

2021-09-15 09:45通讯员刘芳楚耿玉
山东国资 2021年7期
关键词:轧钢匠心工匠

□ 通讯员 刘芳 楚耿玉

4月27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第二轧钢车间轧钢班班长李仁壮,作为山东省8名代表之一,进京接受表彰。

20多年来,李仁壮秉承“专心、专注、专一、专业”的工作态度,怀揣“让自己轧制的钢材走向全国”的梦想,在平凡的一线岗位,坚守匠心、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练就了“一眼准”“一支稳”等绝技,获得5项国家专利,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齐鲁大工匠、中国质量工匠,再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匠心致初心,把平凡做到了极致。

李仁壮将“传承与创新”看作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只要肯学习,当工人一样可以有所作为”

1994年,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的李仁壮,为减轻父母负担,放弃上大学的梦想,走进了莱钢技校的大门。为此,父亲总觉得心有亏欠。李仁壮宽慰父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学习、钻研,当工人一样可以有所作为!”这句话不仅是李仁壮安慰父亲的,更是他为自己立下的誓言。

走进技校大门,他苦学专业知识;来到艰苦的轧钢生产一线,他对当时轧钢厂的艰苦环境不以为然,因为技能的匮乏更让他难以忍受。那一年,李仁壮因操作不熟练出现失误,导致轧线接连废了5次钢,轧制废品300多吨,生产中断3个小时。“5次、300吨、3小时”,这些数字深深刺痛了李仁壮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勤学苦练的决心。

为熟练掌握轧钢操作技能,李仁壮从不虚度在岗的每一分钟,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缠着师傅“打破砂锅问到底”。抓住每一次设备点检维护的机会,逐一摸索、掌握轧钢各道工序、各个操作步骤。钻进漆黑闷热的地沟,爬上高高的台架,靠在满是油污的设备上,反复拆解安装设备,只为摸透它们的性能。下班了,他依然不闲着,为补齐文化水平不高的短板,到处花钱买、向人借,找来一堆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一点一点学习、消化,彻夜学习是常有的事儿。

2012年,告别父母和妻女,李仁壮踏上了援疆之路。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学习成了他快乐的源泉。茫茫戈壁滩上,李仁壮先后自学了10余本专业书籍,并成功解决了飞剪堆钢等10多项工艺技术难题。

在不断学习中,李仁壮从中级工考到了高级技师,拿下了钳工、电工、电气焊等多个资格证书,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几年下来,他学习用的笔记本攒了满满一工具箱,稿纸堆了足足一米多高。

2016年,“鞍钢杯”第八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李仁壮代表公司参赛。5个月时间里,李仁壮坚持备赛、工作两不误,每天仅休息两三个小时,甚至为节省时间,有时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缩短为5分钟。最终,在那场强手如林的比赛中,李仁壮进入全国10强,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工匠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

工作20多年来,李仁壮始终坚守在轧钢一线。每当看着火红的钢坯冲出炉门,飞速穿过一台台轧机,化身为一根根合格的螺纹钢,李仁壮内心总是充满了快乐和满足。“相比上台领奖,看到我们轧制的优质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更让我激动。”李仁壮表示。

轧钢工是轧钢工序的关键岗位,直接影响着班组产量和产品质量。“作为一名轧钢工,秉承一颗匠心,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轧制出最优质的产品,就是工匠精神。”李仁壮说。

2016年4月,李仁壮所在车间接到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紧急生产一批高强度螺纹钢。除了时间紧迫,让大家更为“抓狂”的是这批产品对关键尺寸偏差的要求为±0.1毫米,而国标为±0.5毫米,这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是个极大的考验。生产并不顺,数次出现线差不稳等难题,车间内愁云密布。为解开这道近乎无解的难题,李仁壮翻笔记、查资料、问专家,反复试验,夜以继日地细心打磨。最终,他和工友们通过大胆尝试放大中轧料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圆满完成了这一棘手任务。后来,得知那批螺纹钢用在了“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架底座上,李仁壮激动不已。“咱们一线工人能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如今提起,他依然心潮澎湃。

一流的产品出自一流的技工之手。多年来,李仁壮从未停止过对技艺不断改进的追求。在棒材厂,大家都知道李仁壮拥有辊缝调整“一眼准”、双线差调整“一支稳”等绝技绝活,但很少有人清楚绝技背后的艰辛。当年,为练就“狠眼力”,提高辊缝调整精度和速度,李仁壮拿出“纪昌学射”的精神,用活扳手模拟辊缝,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扳手,一遍遍反复练习目测间隙大小,常常练得头晕眼花。

因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李仁壮练就的绝活越来越多,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一旦现场出现问题,他总能让问题迎刃而解、化险为夷。”第二轧钢车间主任黄文初说。

降低轧废一直是困扰车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为最大限度提升轧材成材率,李仁壮和工友们“对症下药”制定相应措施。他所在的班组,最高连续4个月无责任轧废,连续11次实现了“万吨无轧废”,4次打破班产纪录,钢材综合成材率提高0.2个百分点,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创造效益400万元以上。

“传授技术,更要传承精神”

如今的李仁壮工作更忙了,责任更重了。“传授技术,传承精神”成为他的又一坚定追求。

作为轧钢班班长,李仁壮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同事和徒弟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有责任和义务教他们,团结大家的力量,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多年来,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很多优秀职工脱颖而出,他们有的拿下了厂技术比武状元,有的被评为省技术能手。

2012年,李仁壮创新工作室建成。“传承与创新”在李仁壮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近年来,围绕推进全员平凡创新、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等功能定位,李仁壮创新工作室瞄准生产之需、提效之点,全面开展技术交流、课题攻关、教育培训等创新活动,不断为全员创新赋能助力。

在李仁壮创新工作室门外的走廊上,悬挂着10余块展示“工匠创新、全员改善案例”的展板,而这只是他们创新成果中的一小部分。据统计,近年来,工作室共有职工技术创新成果56项、精准操作法30项、管理创新成果20项,其中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和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奖。

“目前,我们企业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职工的担当成长,需要我们把工匠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李仁壮表示。

猜你喜欢
轧钢匠心工匠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0.10~0.14)mm电子元件用极薄冷轧钢带开发
试样加工余量对Q355B热轧钢带拉伸性能的影响
中天钢铁轧钢5#棒加热炉成功点火烘炉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热轧钢卷卷取过程中塌卷和内凸缺陷的原因分析
工匠神形
致敬匠心
老艺人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