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及价值

2021-09-15 08:03郑伟
学理论·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新时代

郑伟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就是在新时代下产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贡献,是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改革开放实际、结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结合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等多方面的最新理论创新而形成的21世纪的法治建设理论。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法治思想地位的确立,不仅是我党理论工作的又一次创新性的发展,也是建党百年来,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在思想上的一次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当今中国实践,解决当今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者在逻辑上统一、在内涵上一脉相承,习近平法治思想已在实际中不断指导我们的实践,彰显其强大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新时代;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9-002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绩,特别是在政治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党若干年革命与建设的系统经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成就与不足,在实践的基础上,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二法宝,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总结,创造性地开创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革命性理论,其中,法治理论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以下简称“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在此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贡献,是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改革开放实际、结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结合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等多方面的最新理论创新而形成的21世纪的法治建设理论。

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们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和法治价值。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出发,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系。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出现,为法治中国的伟大目标实现树立了一座灯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前所未有地更靠近了最终的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出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我们的党100年来艰苦卓绝奋斗中不断总结经验、实事求是进行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知道,作为人类瑰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答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揭示了在它产生之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预测了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它诞生的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断因为人类发展的每一个足迹印证着它的经典性与正确性。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延伸,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历史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社会不变的规律,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在这一经典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社会存在进行分析研究而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出現既没有受西方所谓“天赋人权”的法律思想影响,又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义而机械地进行复制和照搬,而是结合中国几十年来的实际,结合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与传承、从社会存在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创造出的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出现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又到了另一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有了新的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基本观点,社会基本矛盾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等基本方法。以宪法问题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鲜活经验,在法治概念、法治价值、法治发展、法治关系等问题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理论内涵。

当然,习近平法治思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我党百年来的法治思想过程中,不断继承发展前人思想而创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做好对我党历史进程中法治思想的传承的基础上,还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基础是人民,全面依法治国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法治领域的生动表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到“人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到法治层面,更加明确地将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标明,并要求全党不忘初心、心系人民,所以,它的出现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进行了继承,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保持着理论上的根本一致。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来讲,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将法治建设成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人民意志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又可以明确地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规律而产生的与实践结合的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深入回答时代之问,又不断引领时代前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布局高度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法治建设上的实践路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还包含着清晰的发展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人的发展又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时时刻刻都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那就意味着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发展和保障。而事实是社会体系的发展和运行恰恰需要制度保障,法治则是人类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建设的价值立场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以法治为基础的制度保障以及基于制度所进行的现代治理,人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判定并不只是概念或者理论性的,其实际是现实的社会运动过程。法治作为社会运动制度保障的基础,必然是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法治建设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长远看,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曾经这样表述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位伟大导师就是看到了在曾经的一段历史中,很多实际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思想家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就是以马克思的原话、原文作为“圣经”一般,似乎只有马克思本人说过、表述过,这样的语言文字才能算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证明,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观点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运动的,每时每刻的事物与前一刻的事物都是不同的,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时光,马克思虽然是伟大的、睿智的,但他也绝对不可能预见100多年后乃至更长时间的具体世界,所以,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它从来都不是像历史上的其他理论一样一成不变,而是从世界观、方法论出发,为社会的发展从规律的角度给出了一种理论出路。我们知道,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年代,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國和西方的联系与如今相比,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清政府一定会依然抱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自我封闭着。可以说,当时,西方研究中国问题的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从事实角度来看,伟大导师马克思虽然也关注中国问题,但实事求是来讲,对于系统探讨中国问题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内容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为中国社会和发展开出所谓“良方”了。正因为此,不管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还是后来系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民族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一直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孜孜追求的不变目标。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这就从另一角度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怎样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成长,怎样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知道,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中国化地指导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一直酝酿着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在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前人肩上,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到了一个新的局面,习近平法治思想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第一部分,我们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清晰的人民观、实践观、发展观,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表达的人民观、实践观、发展观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简单提及和重复,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在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过程不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表达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创新性和中国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11点内容既是在继承我党百年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发展的,又是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的历史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创造出的法治思想内容,是当前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在党的百岁诞辰之际,我们更清晰地发现,一个理论要永葆其生命力与正确性,一定是不断发展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作为真理的内核之一,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继承与发展,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其不同于其他理论的鲜明特点。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发展,仅仅停留在英国工业化的早期的世界来解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也会逐渐消散;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继承,仅仅是一代又一代理论家不断的文字和哲学解读,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也会像人类历史上很多思想一样,变成了学术的游戏。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不断自省的永恒内容。时至今日,如何将之继承、谁来继承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几代优秀领导人的引领下,作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他们继承了先贤的思想,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会贯通并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各个阶段,不断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让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在世界东方高高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是这大旗上的璀璨一星;在继承的同时,共产党人秉承发展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与当今时代、中国国情、人民需要等进行系统结合,发展出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到了新的历史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科学法治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其中重要的理论组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忘继承,让马克思主义迸发出新的活力,它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动态地看待法治进程。如果说,上面所罗列的11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那么对这11点的解读就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进一步发展: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道路和正确方向。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于必由之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和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问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历史地位、时代使命,为更好发挥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提供了行动指南。正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领航定向下,全面依法治国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过程各方面,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保障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有力推动了中国治理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经历了几代人的研究和实践,它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也是在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进步的发展中前进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者将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宝贵理论财富。在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也一定会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实践中不断印证其科学性,为中国、世界的发展做出新的伟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践行初心和使命[EB/OL].搜狐网,[2021-04-22].https://www.sohu.com/a/32893-

8084_349336.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新时代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汉代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