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1-09-15 10:19陈景泉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椎间腰腿痛椎管

陈景泉

摘  要: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療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SLRS)患者的效果及对侧隐窝狭窄、腰椎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山东省南山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5例老年LSL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侧隐窝狭窄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至术后3个月,反映腰椎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及骨性侧隐窝角水平较术前均升高,术后7 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LSLRS可减轻腰腿痛,改善侧隐窝狭窄症状,调控腰椎功能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腰椎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080-03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umbar spinal lateral recess stenosis,LSLRS)是由于腰椎椎间盘弥漫性膨出、后纵韧带钙化及椎体骨赘等引起的腰椎疾病。LSLRS尤其容易出现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之中,在患病人群中男性较多,且一般有较长的腰痛及腰腿痛病史,劳累或外伤可诱发疼痛,或使症状明显加重。现临床多采用内镜下椎间孔入路的方式改善LSLRS患者的侧隐窝狭窄,但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不佳[1]。研究表明,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的方式对LSLRS患者进行椎管减压,其手术损伤少、精准度高,可有效减压[2]。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LSLRS腰椎功能的影响。现探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山东省南山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5例老年LSL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8.56±3.25)岁;病程2~27年,平均病程(19.67±6.23)年;狭窄部位分为单节段狭窄41例,双节段狭窄26例。观察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70.64±3.32)岁;病程5~30年,平均病程(20.75±8.32)年;单节段狭窄有44例,双节段狭窄24例。两组干预前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给予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经CT、MRI等检查纳入符合改良版MacNab标准[3]老年LSLRS的诊断标准,伴腰腿痛。

排除标准:椎管肿瘤、严重骨质疏松者等。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屈髋屈膝体位,并将腹部处于悬空状态,并取俯卧位。利用前后位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标记棘突连线、责任间隙水平线以及髂棘线。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经皮椎间孔入路的方式进行椎管减压,利多卡因局部麻醉。MRI定穿刺点。其中L3~L4 的进针与间隙夹角为20 °~30 °,L4~L5为30 °~40 °,L5~S1则稍高髂嵴上缘。

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的方式进行椎管减压,利多卡因分层麻醉。 进针同对照组。穿刺至棘突连线中点与椎弓根内缘,并针对上关节突腹侧进行紧贴的方式。拔内芯,置导丝盘,作8 mm切口,置导杆,逐级插导管。磨除前外侧骨质并扩孔,置工作鞘及椎间孔镜,切除黄韧带,将神经根深面进行暴露,并针对突出组织给予摘除,消融外层纤维环。去除增生骨赘, 磨除下位椎弓根。对于鞘管采取旋转方式,减压。将工作鞘管以及椎间孔镜取出,并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据改良版MacNab标准[3]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无腰腿痛,正常生活为治愈;偶发腰腿痛,不影响生活为显效;间歇发腰腿痛,能生活为有效;常腰腿痛,不能生活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腰椎功能: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和3个月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4]检测两组腰椎功能。总分50分,分数越低代表功能障碍越轻。(3)侧隐窝狭窄:于术前、术后7 d据MRI、CT检测两组软性和骨性侧隐窝角。(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抽搐、下肢麻木及烧灼感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4例;观察组治愈34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6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64.18%(χ2=14.231,P =0.000)。

2.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对比

两组术前至术后3个月ODI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侧隐窝狭窄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及骨性侧隐窝角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7 d观察组软性侧隐窝角及骨性侧隐窝角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抽搐1例,下肢烧灼感3例;观察组下肢麻木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低于对照组(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862,P =0.353)。

3  讨论

LSLRS患者臨床上多出现神经根性疼痛、间歇性跛行及腰腿痛等,多见于老年人。现用内镜下经皮椎间孔入路的方式可对LSLRS患者进行减压,但可能引起其下肢麻木。椎间孔镜下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的方式可治疗LSLRS患者,其手术术野广,能避免盲区,缓解腰腿痛[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椎间孔镜下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的方式可改善老年LSLRS患者腰腿痛症状。

采用内镜下经皮椎间孔入路的方式进行椎管扩张可以改善腰椎功能及侧隐窝狭窄,因此椎间孔镜下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的方式可以进行逐级减压以改善腰椎功能,对神经根压迫进行解除,并促使侧隐窝狭窄症状得到缓解[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至术后3个月ODI水平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及骨性侧隐窝角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椎间孔镜下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的方式可改善LSLRS患者的腰椎功能及侧隐窝狭窄。两种镜下椎管减压术扩张椎管减少了肌肉剥离,以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降低了术后抽搐、跛行等[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LSLRS,两组手术的并发症均较少。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LSLRS患者,椎间孔镜下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的方式可减轻其腰腿痛症状,调控腰椎功能水平,改善侧隐窝狭窄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优于椎间孔入路减压术,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闫继强,贾慧雯,高明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36例[J].颈腰痛杂志,2018,39(1):31-34.

[2]宋京涛,刘利民,黄鹤,等.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40(1):43-45.

[3]李晓斐,王现海,甘琨生.应用经椎板下内窥镜外科手术系统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J].脊柱外科杂志,2019,17(2):34-38.

[4]宁显宗,王黎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在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12):51-54.

[5]张兴,李永超,柯荣军,等.经椎板间人路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1):74-76.

[6]陈康,曾建成,修鹏,等.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8):458-467.

[7]李志达,谢景开,彭小梅.经椎板间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4):527-533.

猜你喜欢
椎间腰腿痛椎管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只有做手术才能缓解腰腿痛吗
椎管狭窄就应该手术吗
浅析椎问与横突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推拿治疗腰腿痛386例疗效观察
骨刺与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