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商品鱼网箱养殖技术

2021-09-16 19:27沈水娥沈小明曾建刚
新农民 2021年14期

沈水娥 沈小明 曾建刚

摘要:加州鲈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的周期较短,食用价值较大,养殖商业价值丰富。在此,基于提升加州鲈鱼养殖效益的目的,对其网箱养殖技术予以分析,以期裨益于养殖户的实践,为其具体的技术操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加州鲈;商品鱼;网箱养殖

加州鲈鱼也经常被叫做大口黑鲈,是一种兼具较强抗病力、优质食用口感且生长速度较快的商品鱼种。自引进养殖以来,其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然而在具体的网箱养殖过程中,仍需注意对相关技术进行科学、完整地把握。

1  网箱设置与场地选择

1.1  网箱设置

首先运用泡沫浮筒以及镀锌管搭建或者是水泥条子船拼接出渔排,随后即按照10~20个的设置方式将网箱安装于渔排中,此处需要重视网箱的排列方向,应当选择与水流相垂直的方向。至于多排网箱并列的时候,需要合理地设置间距,以3m为网箱之间的间距,以5m为渔排之间的间距。安装加州鲈鱼养殖网箱的时间要选择在鱼种入箱的两周之前,目的在于使得网箱的箱壁能够附着部分藻类,以预防幼苗入箱产生损伤的情况。

1.2  场地选择

20~25℃的温水环境是能够加速加州鲈鱼生长的理想场地,当然,若养殖场地无法达到此要求,则必须保证1~36℃的基本生长环境。另外,要满足加州鲈鱼对水体溶氧量的需求,应确保其所在水体含氧量饱和度能够达到90%及以上。再者,所选择的养殖场地应当确保水体开阔、无污染并有一定水流。

2  鱼种放养

加州鲈鱼鱼苗的放养需要紧密结合养殖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在水体温度达到15℃之上的时候,即可进行鱼苗投放。所选择的鱼苗应当按照其规格的不同严格控制好区域投放数量,对于4~5cm/尾规格的鱼苗选择1500~2000尾/㎡的投放量;对于10cm/尾规格的鱼苗选择1000~1500尾/㎡的投放量;而成鱼网箱则对应30~50尾/㎡的投放量。定期做好过筛分箱以达到合理的养殖密度。

3  饲养管理

3.1  饲料选择

加州鲈鱼是以摄食活性饵料为主的鱼类,以前都选择野杂鱼作为其饵料。这几年随着鲈鱼饲料的普及,在鲈鱼尚幼的阶段,可选择粒径0.5~1.0的鱼苗料投喂;待幼鱼逐步成长,按期所属阶段再将饲料粒径逐步增加,如1.5、2.0、3.0等。通常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3%~45%、动植蛋白比为1:(1.5~2.0)的颗粒配合饲料进行鲈鱼的投喂,运用该种饲料需要注意从鲈鱼幼苗时期便开展相应的驯养,否则会适得其反。

3.2  驯食及投喂

加州鲈鱼在初期进入网箱时,会产生与新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不会立刻摄食。故而,进行驯食必须待到鱼种入箱后进行一定的水流刺激,为了契合加州鲈鱼喜摄食活性饵料的特性,在驯食的过程中要先取少量的对应规格饲料以泼洒的方式投喂,同时要注意加水均匀泼洒,让鲈鱼能够在网箱中感觉到水的动感,促进其开始摄食。通常情况下,在7天驯食完成后,网箱内鲈鱼即可形成抢食习惯。

在对网箱内加州鲈鱼进行投喂时,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四个“固定”原则:其一,鱼块固定地投放在网箱的中间区域;其二,饵料投喂时间固定,具体选择在早上9时以及下午4时,饵料投喂次数为1次,如遇春季水体温度达到10℃之上时,在下午的5时可以投喂1次,而遇冬季水体温度在10℃之下时,通常选择不投喂,仅在鲈鱼吃食时予以投喂;其三,饵料质量固定,需要保持鲈鱼饵料的新鲜程度,不能将变质饵料投喂下去;其四,饵料投放数量与鲈鱼体重之间的比例固定,具体为幼鱼时期8%~10%、成鱼时期5%~8%。另外,选择冲水刺激抛投鲈鱼饵料的成效最为显著,缘其能够延长饵料在水体中运动的时间,刺激鱼进行抢食。

3.3  鱼病防治

一般而言,在确保养殖所在水域水质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地设置鱼苗投放密度,同时饵料选择及投喂没有操作不当的情形,加州鲈鱼依靠自身的抵抗力便不容易产生大规模的鱼病现象。然而,养殖户在饲养過程中仍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将“坚持预防”意识贯彻在养殖过程始终,防治结合,鱼苗定期消毒的工作亦不能偏废,尤其是在鱼病多发季节,要用氯精以及漂白粉对养殖箱中的水体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阶段性的在饲料中拌入保肝护胆类和多维等,此外,需要密切关注网箱中水体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箱中水体高度,使其一直处在适合加州鲈鱼生长的最佳水深位置。

4  结语

加州鲈鱼养殖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但在网箱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相关的技术细节,做到能够完整把握整个流程,从网箱设置、场地选择、鱼苗投放、饲养管理等诸环节入手,切实提高加州鲈鱼养殖存活率,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陈健,李良玉,陈霞,等.饲料中添加VC和VE对加州鲈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J].渔业致富指南,2020(21):66-69.

[2] 郭水荣,姜路辛,陈凌云,等.加州鲈“优鲈1号”池塘生态精养获利多[J].科学养鱼,202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