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

2021-09-16 03:21宁霞
新农民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诊断检测

宁霞

摘要: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流行性动物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害性。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布鲁氏杆菌的病原特点、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与研究,采用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动物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在动物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预防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动物布鲁氏杆菌病;检测;诊断

动物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二类动物疫病,主要是由布鲁氏杆菌引发,这种病具有较强的潜伏期和高度的传染性。尤其是羊、牛等家畜类,对于布鲁氏杆菌病具有较差的抗病机能。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母畜易流产、易发生子宫内膜炎、睾丸炎、久配不孕等。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几率显著增加。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检测诊断,积极预防,避免布鲁氏杆菌病的大范围传播。

1  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菌种主要包括六种,即羊、牛、猪、鼠、绵阳及犬布氏杆菌。但是动物布鲁氏杆菌病主要以羊、牛、猪较为普遍,在这三种疾病中,以羊布鲁氏杆菌病最为常见[1]。布鲁氏杆菌病具有较强的潜伏性,不仅能够在土壤、水、皮毛等存活,而且还能够存活于部分食品中。但是高温或者消毒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布鲁氏杆菌。常见的消毒剂有福尔马林、生石灰水等。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与季节变化无关,而是呈现出局域性的传染流行。一旦牛、羊等感染布鲁氏杆菌,其流产胎儿、胎衣、羊水、粪便、精液等都会存在大量的病菌,这些病菌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进行直接性的接触传感,也会进一步将所接触到的饲料、土壤或者水源等加以污染,进而传染给其它的动物群体。

布鲁氏杆菌的潜伏期或长或短,长则达到半年,短则表现为十几天。大部分动物的感染均为隐性感染,其明显症状就是流产。除此以外,还可能引发关节炎膝关节炎等,使得动物行动不便。通过进一步的剖检可以发现胎衣表面附着有一层脓性纤维素絮状物。而流产胎儿则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脾脏、肝脏和淋巴结等都存在坏死症状[2]。

2  布鲁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对于动物布鲁氏杆菌病,通过动物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但是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其中比较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就是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方法

该方法首先需要将所采集的血清加以分離,分成阴性和阳性两种血清,方便后续对实验结果加以对比。然后在玻璃板上吸取一定量的抗原,利用吸管或者牙签将其与血清搅拌均匀,等待大约4min的时间来观察试验结果。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是否发生凝集。如果确认发生凝集,则判断为阳性,如果并未发生凝集,且血清与抗原的混合物为均匀的粉红色,则判断为阴性。

2.2  复核试管凝集试验

首先将被检血清平均分成4份,放置于不同编号的凝集试管中。然后依次在1号试管中加入1.15ml稀释液,在2号至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稀释液。该稀释液,如果是用于检测羊血清则为10%的盐溶液,如果是用于检测其它动物的血清则为0.5%的碳酸生理盐水。然后将被检血清加入到一号试管中,分别取相应量的混合液依次添加至2号至4号试管中,最后在稀释完全的各个试管中依次添加稀释到一定浓度的抗原,使其混合均匀,并置于恒温箱中。待试管反应24h后观察试验结果[3]。

对于试管凝集试验需要制备比浊管,作为参照依据来判断凝集反应的发生程度。首先需要准备5支不同编号的凝集试管。其中,1号试管中仅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稀释液,5号试管仅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抗原液,而2号至4号试管中则加入适量的抗原液与稀释液的混合液。然后将各个试管中的混合液混合充分,置于恒温箱中,待24h后观察结果。最后对比比浊管,依次判断各个试管中上清液的清亮程度。一般情况下,++++菌体处于完全凝集的状态,上清液呈现完全清亮的状态;+++菌体上清液为50%的清亮状态;++菌体为25%的清亮状态;+菌体混合液呈现完全浑浊的状态。

3  动物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

对于动物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首先从饲养方面加强管理,以提升动物自身的免疫力。结合布鲁氏杆菌病的特点,做好预防检疫准备工作。在引进新品种的时候必须对引进的牲畜进行检疫,并进行必要的隔离检查,直至确认完全健康后才可以与现有动物群体进行混养。在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现病畜,则需要对其进行隔离,并对病畜饲养的畜舍、用具等采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将其粪便进行热处理。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饲养人员也可能会被感染,因此,需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防止出现人畜的交互感染。

4  结语

动物布鲁氏杆菌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加强实验室检测诊断的应用,以提升疾病的确诊概率。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动物布鲁氏杆菌病检测诊断方法的研究。动物疾控中心实验室也应该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以保障动物疾病预防处置的顺利开展。同时,结合区域发病情况,对相关区域进行防护技术宣传,发放技术性的培训资料等,以提升饲养人员的防范意识和疾病处理技能,促进动物和人类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新年.羊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控对策[J].畜禽业,2020,31(11):98-99.

[2] 郑凤坤.羊布鲁氏杆菌病主要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0):85-86.

[3] 刘宏周.动物卫生消毒技术及常见疫病的消毒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5,5(1):18-20,35.

猜你喜欢
诊断检测
“平移”检测题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