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

2021-09-17 22:46张建清
科技视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课程

张建清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江苏 徐州221116)

1 全面分析高职建筑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课程

1.1 学情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经调查总结他们有如下共性:①具备一定的专业课知识,了解技术发展内容;②理论课课时充实,参与实践的意愿强烈,动手能力较强;③缺乏实际经验、主动学习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安全规范施工能力欠缺。

1.2 重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总方向,是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习评价的引导。探索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制定新的教学目标。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选择是教师需要实际衡量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相关内容所授时间,提高有效教学精准度。

2 寻找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方法与资源

在选择信息化教学方法时,需要考量学校实行信息化教学的条件,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根据具体的教学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键步骤。针对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课堂教授、小组讨论、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方面,可以开放学习平台,选择课程网站承接学习任务,采用视频、动画、仿真操作、三维模型、线上考核等方式完成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3 设计信息化教学课程

根据现有教学条件,结合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制定出如下教学环节。

3.1 课程导入

导入新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程引入虽然短短几分钟,却起着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作用。课程导入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让学生有意识选择听课的着重点,找到重中之重,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具有空间立体感,部分学生缺乏立体几何的知识,因此空间立体感较差,教师需要围绕着本节内容,用已学过的知识循序的提问,逐渐地展开授课,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此之外还可以实验式导入新课。采用直观的实验,可以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接授新知识时在感官上有了印象。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也能逐渐掌握到日后实践操作的注意事项。

3.2 解读新知

第一,将讲授与动画演示、三维模型相结合。在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许多工程配件及相关使用操作方法,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动画及三维模型的演示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在手脚架工程的教学中,构造技术对各构建的相对位置的了解、特殊部件的处理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三维模型。结合部件具体构造,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图像文字,使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像记忆。

第二,引入工程实例,参与讨论研究。教师可通过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案例帮助同学理解新知识,这也是理论连接实践的关键步骤。将所提供的图片、案件进行考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出案例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实行方案,在班级内部交流谈论后,教师根据讲演内容给出建议,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不足进行更改补充。将自主学习与教师授课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 安全教育

建筑施工是危险系数较大的工作,学生在学校上课不深入到建筑现场往往不能深入了解遇到问题的严重性。据统计每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事故都在大量发生,这多与没有彻底遵守安全防范规章制度、自我安全意识欠缺、工程生产质量不合格有关。为了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督促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利用AR、VR技术建设体验式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3.4 模拟仿真

为了解决实践教学难、理论与实践挂钩少的问题,可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训练。在课程建设中加入模拟仿真教学容易,但如何避免学生对课程完全依赖进行填鸭式训练,如何在计算机练习的情况下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优化训练结果评测多方位多角度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高职院校需要谨慎考量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培养教师教学能力,采用多软件、多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调查,根据学生的接受度进行改进,优化课程设计。在多维度学习下,形成“学中做,做中悟”的过程,实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深入领悟。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途径多元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5 优化考核评价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单一采取试卷考察的方式很难准确衡量出学生的学业水平。因此,学生量化考核中需要涵盖综合素质、工单、实际操作技术等内容,强化过程性考核,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综合。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察,让学生认识到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任何因失误产生的补救措施都会造成建筑施工的重大损失,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科学化、客观化的考核也会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缺陷,如何调整学习方案培优补劣,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兴趣,建立职业认同感、归属感。

3.6 课后拓展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深入巩固学习学生还需要在课后学习上多花些时间。不仅是要将理论知识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积极利用网站资源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最新行情,实现课堂与行业的对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本次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教学需要,将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合理融入教学环节。在新型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分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方式督促学生参与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对所学内容有兴趣、有感触、有理解。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型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为日后施工操作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信息化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