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方程对不同土壤盐分棉花株高生长的模拟研究*

2021-09-17 16:16郭慧娟石培春李春艳
新疆农垦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拐点盐分株高

龚 江,郭慧娟,石培春,李春艳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棉花是耐盐作物之一[1],是盐土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当土壤盐分不高时对棉花生长影响不大,甚至有利于棉花出苗、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土壤盐分浓度大于0.2%时,就会对棉花产生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等。Levitt[2]认为,棉花萌芽和生长的极限耐盐度分别为0.4%和0.6%,当土壤盐分较高时,棉花生长就会延迟[3],水分运输受到限制[4],导致棉花营养失衡[5],影响叶绿素合成[6],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产量下降[7]和品质降低[8]。而现行的棉花栽培技术都是统一的、标准化的,并没有专门针对盐土条件的。因此,研究不同盐浓度下棉花生长趋势,并针对不同盐浓度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Logistic方程是常用的生长曲线模拟方程之一,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9]。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盐度的棉花株高生长趋势的差异,使用出苗后32~80 d 的数据对整个生育期的株高进行预测,即采用部分数据对棉花整个生育期生长趋势进行Logistic 方程预测,其最终株高是否接近预测值的结果,仍需要验证,因此除打顶外各处理同时设置不打顶处理使棉花自然生长,以验证Logistic 方程采用部分数据对棉花整个生育期生长趋势进行预测的可行性,可对盐土地棉花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 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进行,采用膜下滴灌栽培,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26 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定3 个盐分处理,处理1 为低盐处理(原试验地土壤盐度,土壤EC1∶5值为0.230 dS/m),处理2 为中盐处理(含盐量为0.3%,土壤EC1∶5值为0.904 dS/m),处理3 为高盐处理(含盐量为0.6%,土壤EC1∶5值为1.910 dS/m),每个处理3 次重复,每个盐池种植4 行棉花。一条滴灌带管控2 行,滴头间距40 cm,棉花行距30 cm +60 cm +30 cm+60 cm,株距为8 cm。4 月20 日播种,播种密度为3.15×105株/hm2,为保证出苗,各处理滴出苗水300 m3/hm2,待棉花苗长出3 片真叶时定苗,6 月5 日灌头水,共滴灌9 次,生育期间总灌水量4 200 m3/hm2,7 月23 日打顶,同时设置对照不打顶使其自然生长,8月20日停水,其余农艺措施与大田生产相同。

1.3 取样与测定方法

于6月5日(棉花出苗后32 d)开始每隔8 d测量1 次株高,打顶处理棉花株高测至7 月23 日(出苗后80 d),不打顶对照处理一直测至9 月25 日(出苗后144 d)。

1.4 计算方法

采用SAS 软件的Logistic 生长曲线方程进行棉花生长趋势模拟,方程模型为:

y=k/(1+ae-bx),拐点(最快生长速度的时间)=lnb/k,拐点时干重W=k/2[10]。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分对棉花株高生长的影响

棉花株高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图1),株高生长表现为慢-快-慢趋势,在蕾期(出苗后32 d)以前各处理棉花株高相差不大,而此时株高较矮,生长缓慢,低盐处理棉花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盐分处理。打顶时(出苗后80 d)低盐处理棉花株高为65.10 cm,随着盐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株高呈明显下降趋势,中盐、高盐处理棉花株高分别为55.40 cm 和51.70 cm,明显低于低盐处理。

图1 不同处理棉花株高

2.2 基于Logistic方程的棉花株高生长趋势分析

对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进行分析得出:低盐处理棉花在出苗后61 d迎来拐点,生长速度达到最快,此时棉花株高为45.75 cm(表1),此后生长速度变缓,至打顶时株高为65.10 cm(出苗后80 d),由于棉花的无限生长特性,株高仍有增加的趋势,预测低盐处理最终株高为91.50 cm,而盐分处理的拐点推迟4~5 d,到达拐点时株高也明显低于低盐处理,说明最适生长时间(拐点)推后,即总的有效生长时间可能缩短4~5 d,这可能是盐分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1 各处理棉花株高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出苗后32~80 d)

大田生产中土壤盐分会使作物生育进程推迟[3],只有保证足够的生长时间,适当延迟收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弥补由于盐分推迟生长进程造成的损失,但由于大田生产受到气候、种植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拐点不同,但生长时间基本相同,如新疆霜期来临后,棉花会停止生长,因此可以采取有效的生产措施促进棉花生长,使其尽快达到拐点,减少盐分造成的损失。拐点是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需投入大量水肥,而本试验中盐分处理水肥管理与低盐处理一致,因此盐分处理应该提前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前期生长,尽快到达拐点,这可能是促进盐分环境下作物生长的主要措施之一,其理论机理还需要试验进一步研究。

2.3 盐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盐分处理造成棉花生长延迟,最终影响产量。盐分处理的棉花产量重要构成因子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表2),高盐处理棉花出苗率下降,因此收获株数减少,平均单株铃数减少明显,而单铃重在盐分较高(高盐处理)时下降显著,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表2 各处理棉花产量及产量因子

3 小结

本试验运用部分数据(出苗后32~80 d)对整个生育期棉花株高进行预测,低盐株高为91.50 cm,中盐为86.06 cm,高盐为79.15 cm(表1)。而9 月25 日(出苗后144 d)实际株高分别为96.00 cm、89.80 cm和80.20 cm,预测值为实际值的95.3%~98.8%,预测值偏低,这可能是因为采用部分数据造成的。

以不打顶对照数据(出苗后32~144 d)进行分析(表3),以低盐为例得Logistic 方程y=98.30/(1+19.830e-0.04641x),最终株高预测值98.30 cm,拐点为64.4 d,而盐分处理的拐点推迟2~3 d,预测最终株高在89.92 cm 和83.26 cm,为实际值的99.95%~103.60%。而9 月25 日棉花已经停止生长,拐点时间和最快生长速度应该最接近实际数据,而实际株高比预测值低,这可能是9 月中下旬温度下降太快造成的。

表3 各处理棉花(不打顶)株高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出苗后32~144 d)

由此可见,随时间延续,预测的极限生长量(理论最终株高)准确度在增加,而拐点的时间有所推后。本试验膜下滴灌采用打顶措施使用出苗后32~80 d 数据(部分数据)对整个生育期株高(极限生长量)进行预测,盐分对株高生长进行的抑制,拐点推后的趋势与不打顶得到的趋势较一致,盐分胁迫和生育进程推后有可能是棉花单铃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最终造成产量下降。因此,在实际分析中以部分数据对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是可行的,数据越多预测准确度越高。

猜你喜欢
拐点盐分株高
秦国的“拐点”
中国充电桩行业:拐点已至,何去何从?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廉洁拐点》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摄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