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吃猪蹄

2021-09-17 05:11徐晓民
妇女 2021年8期
关键词:作料名厨猪蹄

徐晓民

吃猪蹄,从古至今有不少寓意。在唐朝,有人赶考,亲友就会送猪蹄,寓意“金榜题名”。“猪”同“朱”,唐朝新中进士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题名,“蹄”同金榜题名的“题”,通过谐音来表达美好的祝愿。现在有人在孩子高考那几天天天炖猪蹄,就像高考那几天考生家长穿大红色衣服一样,是增添喜气的。在一些地方,一旦有人受伤,也会卤一大锅猪蹄,以补身体。猪蹄又叫猪手,也叫猪脚,南方叫蹄髈。不同地方,猪蹄的做法有所差异,但其美好的寓意却是相同的。

我吃过的猪蹄,有两次印象特别深刻。

一次是沈阳一位名厨做的猪蹄,那是这位名厨的名菜。菜一上桌,主人介绍满桌佳肴,第一个介绍的就是猪蹄。这猪蹄特别烂软,齿间留香,有一种回味的感觉。古代的鱼羊相配出鲜,也是同一理念吧。这不只是猪蹄的味道,一定有各种作料的味道在里面,而且作料已经渗进了猪蹄中,与猪蹄的味道融为一体了。不知是怎样的做法?我想肯定有熬的工序,熬,才能入味。那熬出的味道才能别有风味。是,就这个词,味道。这个猪蹄是有味道的,绝对有味道!尤其那个筋头,在松软的肉中,更见其价值。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沈阳朋友自己的家里,他做的猪蹄也同样又软又嫩。但猪蹄的表皮是烤过似的,又脆又酥。这道猪蹄胜就胜在表皮的味道上。有朋友询问猪蹄的“秘方”,主人笑着回答:“这是秘密。”在众人的笑声中,那道猪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道菜的具体做法,我不知道。但在袁枚的《随园食单》里却记录了猪蹄的四种做法,前两种做法的前奏是一样的。白水煮烂,去汤,好酒一斤,清酱酒杯半,陈皮一钱,红枣四五个,煨烂。有这么多的作料,自然味道就会杂糅。中国菜讲究味道,酸甜苦辣,但味道不可能是单一食品或炖或炒或烤或煮出来的,一定是各种味道的融汇。我们作文,也讲究富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与做菜的道理是一样的。什么是清酱?就是酱油。什么是“煨”?就是文火慢炖,那红枣、陈皮、好酒的味道都融在一起。前道工序完成后,就有了下面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起锅,去掉陈皮、红枣,味道已经进入猪蹄中了,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用葱、椒、酒泼入。为什么要泼入?就是借着这种冲劲儿,把味道泼进猪蹄中。要的就是这个爆发力,让味道更丰富。第二种做法,先用虾米煎汤代水,加酒、秋油煨之。秋油就是酱油。再煨一遍,可见要诀在于一个“烂”字。第三种做法,用猪蹄一只,先煮熟,用植物油给猪蹄灼皱,灼就是烤、烫。再加上作料红煨。这种做法做出的猪蹄表皮类似脆皮,人们喜欢剥皮吃,也大概是皮的味道美,齒感也好。这种吃法人们叫“揭单被”。第四种做法,两钵合装猪蹄,加酒和酱油,隔水蒸煮,烧两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一小时。这叫做“神仙肉”。

当然,猪蹄还有许多做法,红烧猪蹄、酱猪蹄、焦糖猪蹄等。比如,明朝崇祯时光禄寺的戴义做的是猪蹄膏。先是把猪蹄文火炖烂,再放在砂锅中熬制一个下午。取出后放入麻袋中挤出汁液,放入碗中让其自然结冻,自然成膏。而南宋陆游的猪蹄做法就是一个字:“蒸”。明代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养生部》中记载了一种猪蹄的做法,盐酒烧猪蹄,把腌制的猪蹄架在水锅中蒸制而成。这大概就是陆游的做法吧。

猪蹄的各种做法,体现了中国饮食的地域特色。我们吃着饶有味道的猪蹄,要感谢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的传承。正是各地独特的做法和文化交融,猪蹄才在我们的齿间留下余味无穷。

编辑/纤手暖

猜你喜欢
作料名厨猪蹄
时间的作料
时间的作料
猪蹄原理
作料
一图作料 调出满堂彩
挑选健康猪蹄小窍门
每月新菜鹌鹑蛋炖猪蹄
顶级世界名厨:烹出美食激情
世界五大名厨:引爆美食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