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传播策略研究

2021-09-17 09:19任诗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文学馆传播策略博物馆

任诗桐

摘 要: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是对展陈物品进行传播的有效渠道,而文学馆对文学传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融媒体时代,文学馆因其权威性、实物性、综合性在文学传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通过实物陈列等传统方式发挥传播作用的同时,文学馆要主动融合多媒体技术和传播策略,加强传播力度,扩展传播渠道,将物理空间的文学馆进行再媒介化,拓展网络传播空间,树立文学馆科研人员的传播思维,建立完善的传播机制,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文学馆公益性、开放性、教育性的目的。

关键词:博物馆;文学馆;文学传播;传播策略

文学传播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得以传播有赖于文学媒介。印刷传播方式让文学传播开始进入大众传播视野,我国现代文学就滥觞于《新青年》杂志,并借助于报刊等媒介实现了启蒙的传播目的和效果。“五四”新文学时期,黑龙江文学的发展更是依托于大众媒介的推动。张复生于1918年7月1日在哈尔滨创办的《国际协报》就为罗烽、舒群、萧军、萧红等一大批年轻作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当代文学的各种流派均与文学期刊的策划与传播密不可分。《北方文学》作为黑龙江省的纯文学期刊,培养了迟子建等多位知名作家。可见文学作品的传播、作家的成长都与媒介密不可分。

“在博物馆学领域,博物馆陈列已被普遍视为一种传播媒介。”①而作为专业展示文学成果的文学馆,具有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多种功能,对于文学传播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将以黑龙江文学馆为例,探究文学馆的文学传播策略。

1 文学馆的媒介属性

在探讨文学馆的媒介属性之前,我们首先要廓清文学馆的意涵。2007年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物质遗产”。据此,当我們把博物馆展出对象设定为文学活动、文学作品、文学成果,或可把其当作文学馆的一种意涵。与种类繁多的博物馆相比,我国文学馆数量不多。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是较早被正式命名为“文学馆”的文学博物馆,河北文学馆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级文学馆。同样作为省级文学馆的黑龙江文学馆,以全新姿态在2021年对外开放,全面展示黑龙江文学成绩,搜集、收藏重要作家和文学活动、手稿、信件、曾用品、珍贵版本图书、国家文学奖证书等,对黑龙江文学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媒介指的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途径,是扩大信息交流的传播中介物。按照媒介的分类,语言符号、纸张、印刷出版物、声音、视频等都包含于此。文学创作主体即作家感受世界需要通过媒介物,作家创作出文本要借助语言符号,读者接受过程同样需要出版商等大众媒介。目前,已有论者指出媒介是与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同等重要的文学元素,“正是文学媒介的媒介性功能的发挥,联通了世界、作者、读者、文本,使他们成了活生生的文学要素,使文学活动成了文学活动”②。而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组织,借助实物陈列、讲解、多媒体等方式,成了一种独特且有效的传播载体和媒介。“博物馆作为一种传播机构,最明显的属性有两方面:首先,它是一种非正式教育机构;第二,它是以空间形态为特征的视觉文化传播机构。”③

与印刷媒介、视听媒介、网络媒介相比,“博物馆所具有的物质性(博物馆及其藏品,如龟甲、竹简、布帛、石碑、青铜器等物质实体)、符号性(藏品上的文字、图画,例如壁画、岩画、陶文等依附于物体上的可供人类识别和译读的符号)、信息性(甲骨文及青铜器铭文上表达传递出的信息内容)这三要素使其具备构成传播媒介的条件。”①据此,作为传播载体的文学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文学馆传播具有实物性。陈列展品是博物馆进行传播的物质性存在,与语言符号、图像、音频等媒介相比,具有极强的可感性。作家手稿和往来书信是文学馆实物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作家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呼兰河传》以哈尔滨呼兰地区为描写对象,用如诗的笔调描述了一首动人的歌谣,已成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在黑龙江文学馆展出的作家书信中,萧红在1936年写于日本的致萧军的第33封信,表露了她当时的读书兴趣,“只是希望寄几本小说来不用挂号、丢不了、复活、新出的骑马而去的妇人”,由此可看出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英国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对萧红小说创作的潜在影响。王安忆和迟子建是我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前者在写尽上海的繁华后突破自我,在文体、语言等方面不断创新;后者以东北大地上流淌的江河为轴,以普通百姓生活变迁为脉,书写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王安忆在2000年读完《伪满洲国》后写给迟子建的信虽短,但信息量大,不仅表达了王安忆对该作品主题的解读,同时还包含着对小说作法的探讨,如“写小说其实是个粗活儿,我不是说粗疏的意思,而是笨重,像修金字塔,修长城,没有一点巧可取的”,以及对迟子建未来创作道路的寄语,如“你的童话会扩大为巨大的神话”。在迟子建看来,这句话意蕴深刻,“因为她极为传神地道出了一个作家精神成长的必由之路—艺术的淬炼,不正是从童话到神话的过程吗”②。

王安忆写给迟子建的信件如下:

迟子建:好!

两大本书一口气看完,很好看,一边是读了满洲国的十四年历史,一边是看了东北三省的风俗画,除了你这样的身体健康又傻愣愣的人,谁敢担这样的笨活儿!你干活有一股笨劲,这真是太好了。写小说其实是个粗活儿,我不是说粗疏的意思,而是笨重,像修金字塔,修长城,没有一点巧可取的。非常感动,真的!显然,长篇小说的篇幅和体积也是一个压力,它将短篇里的那种童话世界压成了现实,这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时候,你的童话会扩大为巨大的神话,加油!不晓得这封信什么时候能到你手里,因你说要回老家“猫冬”,让它等你吧。

安忆 2000年11月19日

其次,文学馆传播具有综合性、权威性。相比于文学作品最传统的传播媒介—印刷媒介,文学馆信息陈列的传播方式更具有综合性,它可以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音频等媒介对展品进行展示。黑龙江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书面散文出自嘎仙洞,在黑龙江文学馆古代文学展区,复原的嘎仙洞微缩山体模型能让受众一目了然地了解此地的山形地貌,增强了受众的体验感。从供奉缪斯及从事研究的起源上看,博物馆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权威性。功能上,博物馆具有收藏功能,收藏的主要内容即具有各种价值的珍品;博物馆还具有科学研究功能,能够针对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展开深入探讨;博物馆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国际博物馆协会甚至将此功能提到了首要位置。这三项基本功能是博物馆权威性的三个重要表征。黑龙江文学馆收藏的重点作家作品的珍贵版本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呈现的黑龙江文学发展脉络均经过了专家学者的考证,对宣传推广黑龙江文学,其权威性不言而喻。

2 文学馆的传播力场

传播力场是文学理论家、传播理论家利奥·洛文塔尔创立的一种研究范式,是文学传播场的构成要素和生成机制。在这一场域中,首先要厘清的就是传播活动的五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客体以及传播效果。对于文学馆这一文学传播主体来说,主要通过展品陈列、讲解员讲解等传播渠道,向受众和潜在受众传播馆藏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念等内容,以达到研究、教育等效果。

2.1 丰富的传播内容

黑龙江文学馆作为传播主体,传播的内容包括黑龙江文学发展脉络,涵盖黑龙江古代文学、黑龙江近现代文学、黑龙江当代文学、黑龙江流域民间文学和在黑龙江生活工作过的作家等部分。在主展厅,黑龙江文学发展脉络主要以展壁的方式陈列,并辅之以作家手稿、文本等要素进行组合展出,同时还运用辅助展品以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信息,如黑龙江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呼兰河传》就以辅助展品—群雕形式展现了作品主要的人物形象。黑龙江文学馆还以专题形式,以文学体裁为分类,设置了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专题馆,并利用民国时期风格的书桌展台展示藏书、作家曾用品等元素。

2.2 立体的传播方式

我们可以把空间意义上的文学馆理解为一个大的传播场,书籍、实物、雕塑、多媒体等传播元素不断释放着信息,形成一个彼此交互、补充的传播场域,受众可通过观看展示品、阅读文本、收看影像资料等方式,接收传播内容。“讲解工作不只是简单地介绍展品的背景知识,而是博物馆社教功能的主要手段,在对展品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也要介绍展品背后的审美价值、文化理念和现实意义,介绍整套陈列的基本架构、历史背景和展示主题,介绍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建筑特色和场馆建设,甚至围绕相关的社会文化话题与受众进行互动。”①作为展出文学成果的文学馆,与实物性更为丰富的历史博物馆相比,实物的直观性相对较弱,这就需要讲解员在具备讲解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便达到文学传播的目的。文学讲解传播首先要富含专业性。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审美表征,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讲解传播必须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同时,文学馆还承担着开展文学研究与资料建设,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文学活动、青少年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等职责,以达到普及和传播知识的作用。文学讲解传播要注重互动性。区别于阅读文本、观看影像资料等传播方式,文学讲解传播作为一种一对多的人际传播方式,要注重互动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受众提供丰富深刻的内容,并随时接受受众的提问,以达到答疑解惑的精准传播目的。除了文学讲解方式外,文学馆通常还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现内容传播。如在黑龙江文学馆的多媒体放映厅,海报、剧照、作家照片等图片形式,以及影视剧等视音频模式,共同形成了丰富的展示空间。

2.3 实现文学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指的是传播活动是否实现了传播主体的目的或者意图。依据大众传播效果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不是对外部世界“镜子”式的反映和报道,而是有意图的取舍活动,选择它所认为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建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对于文学馆这一传播主体来说,它的议程设置传播效果体现在通过陈列有价值的展品来实现科普、教育等功能。作为展现文学成绩的文学馆,就是要实现传播文学成果、文学理念、作家作品的效果,因为“博物馆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它表现为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文化辐射、文化扩散过程,从另一角度来说,又是客体文化学习、文化吸收的过程”。②黑龙江文学馆的建立就是要通过多种传播方式,拓宽受众认知文学的方式,引导人们走进文学世界,达到从了解馆藏展品到深入文本阅读的目的。

此外,在文学馆这一传播力场中,各传播要素并非进行单向传播,而是相互影响、多向传播,“强调各种传播要素在力场中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现象的动力的、互相转换的结构”③。具体到文学馆传播,馆藏内容与传播方式的多样,与受众反馈、社会评价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相互交织,从而实现了多向互动的传播模式。

3 文学馆的再媒介化

藏品陈列是传统博物馆传播的主要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物理空间内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但博物馆信息传播方式还应该实现跨媒体传播,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方式加强自身宣传,实现博物馆媒介的再媒介化。

所谓再媒介化,“它通常指新媒介从旧媒介中获得部分的形式和内容”④。对于博物馆这一媒介而言,再媒介化就是在传承博物馆自身传播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新的传播媒介,以达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效果。从这一层面来讲,博物馆可以被称作是媒体制造者,“物理空间只是博物馆的一个空间,线上‘世界和‘移动空间也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新兴的操作空间”⑤。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舒乙先生在工作报告中谈道:“不断搞活动,发动一切宣传工具,频频在宣传媒体上亮相,通過写文章、讲演、讲解、请人参观等手段,宣传文学馆……”由此可见文学馆对自身进行媒介化实现自我传播的重要性。未来,黑龙江文学馆在媒介化方面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物联网中的文学馆

在实体馆的基础上,黑龙江文学馆应逐步实现向数字文学馆和智慧文学馆的转变,“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为核心,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实现全面而动态感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递藏品、展览、受众、环境等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变化,从而无须人工干预,即可实现智慧化保护、管理与服务”①。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文学馆沉浸式体验、实体馆与互联网的同时传播。

3.2 微信中的文学馆

根据相关统计,每天有超过10亿用户打开微信App,微信有庞大的受众群体,黑龙江文学馆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广泛的影响力来扩大自身宣传,即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来扩展文学馆的传播范围。首先是提供公众服务功能。可在微信公众号中为受众提供馆藏展品介绍、开馆时间等基本信息;开发在线导览系统实现受众自助观赏功能。其次是建立文学馆各类活动开展的信息发布渠道,如文学界新闻、各类学术讲座、文学活动等。再次是宣传推介黑龙江作家作品,开辟“作家心声”“名家评名作”等子栏目,弥补文学馆传播中文本阅读缺失的弱势。

3.3 微博中的文学馆

与微信建立熟人传播的方式不同,微博面向的是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深圳博物馆于2009年在全国博物馆中率先开通了微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受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黑龙江文学馆同样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媒介,利用微博展开信息发布、馆情资讯、展品推介、粉丝互动等服务。

3.4 短视频中的文学馆

与微信广博的受众群体相比,短视频活跃用户也在逐年提升,目前已达到近9亿。各类新书发布活动亦在抢占短视频流量洼地,来实现销售推广目的。与此同时,莫言、冯骥才、梁晓声、周大新等知名作家,国内最早的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均开通了抖音账号。而利用视频形式进行文学传播早已不是新现象,在影视化传播领域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范例。“文学的‘触电成为拓展生存和传播空间的文化选择。在文学与影视的交融与互渗中,文字媒介与视听媒介相互补充,文学与影视对共同面对的现实进行了相互呼应的文化阐释。”②黑龙江文学馆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短视频领域拓展宣传渠道,传播黑龙江文学的发展。首先是文学馆宣传片。宣传片是一种宣传推介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它利用视听语言叙事模式,能够将文学馆的优势、特点等进行直观呈现,并超越物理空间意义,在网络空间实现远距离传播。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均已开通了15分钟长视频发布通道,提供了便捷的宣传片播放渠道。其次是馆藏品及文学作品推介,可利用作家的名人效应,充分利用短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用简洁的画外音配合精准的镜头来呈现展品或文本,一方面可满足受众线上观看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潜在受众,扩大传播范围。

4 结语

文学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形式,在物质已极大丰富的当下,在传播媒介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有人预言,文学将“走向终结”。作为以陈列传播为主要形式的文学馆,绝不能止步于将文学作为展示品仅供受众欣赏,文学馆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吸引更多人通过展品的介绍,真正走进文本阅读的世界,触摸文学肌理。这就需要文学馆在注重馆藏品征集保管的同时,加强传播力度,树立文学馆科研人员的传播思维,建立完善的傳播机制,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文学馆公益性、开放性、教育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文学馆传播策略博物馆
博物馆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时期以来文学馆的创生与发展
主持人语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河北文学馆重新面向社会开放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