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

2021-09-17 01:49康鹤鹏
体育时空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高校体育融合发展

康鹤鹏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5-021-02

摘  要  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以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本文探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意义,分析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有效拓展高校体育的发展视角,改善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实现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等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社会体育  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依据其基本属性可划分为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大类型。体育强国建设强调三者间的均衡与互动,即以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为基础来拉动与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维系。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联程度最为密切,是连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主要环节。因此,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夯实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还对推动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概述

(一)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的基础,其对增强国民体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促进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社会体育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体育运动由学校走向社会,人们的日常锻炼也成为了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社会体育影响力与感染力远远超出了学校体育的本质范畴。于是,社会体育的概念应运而生。

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加快了城市经济改革,参与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也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推动着社区体育的发展。但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有状况不相符合,逐渐显现出了人资、物资等方面上的问题。现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体育活动作为最直接且有效的锻炼方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同时,人们对体育设施及体育活动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发展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二、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分析

(一)优势

庞大的受众群体以及共性的发展诉求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由于发展重心的偏移以及资源配置的失衡,我国社会体育存在着“基础差,底子薄”的弊端,因而无法对广大民众的迫切需求给予充分满足。尤其是在场地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更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高等院校无论是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体育人力资源方面,较之社会体育均彰显出一定的优势。在此背景下,通过构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同平台有助于实现两者间的融合发展,还可促进高校体育在资源层面对社会体育的支持与帮助。另外,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摒弃狭隘的“唯达标论”的发展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实用性体育运动技能,促进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发展也已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可见,庞大的受众群体以及所显现出的迫切的共性需求,要求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进行相互间的协同与互动;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成为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劣势

长期的游离发展状态以及资源配置的失衡现状会导致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受阻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陈旧的发展观念的束缚,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始终处于游离的发展状态。尤其是高校体育在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下长期处在“封闭式”的发展状态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以满足达标测试为宗旨,无视社会体育的发展特征与诉求,造成了广大高校学生在校学习与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仅仅局限在达标测试所要求的内容或标准范围内,“学无所用”的现象极为明显。目前,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普及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在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伴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体育“基础差,底子薄”的潜在问题依然存在,并继续会成为影响与制约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的首要因素。因此,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以及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基础薄弱的现状是影响与制约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同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机遇

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制定,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提供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为了确保这一战略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10日颁布实施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拉开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的序幕。因此,以协同理论为支撑,构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同平台,能够为广大高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促进其体育健身技能的适应性与实效性得以不断提升,实用型体育健身技能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另外,相对于高校学生群体而言,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是其未来体育健身行为的归宿。因此,提高体育健身运动的社会化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制定将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由此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挑战

全新发展布局的规划与实施需要对传统发展理念的摒弃与修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实用性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因此,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具有必要性。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对于社会体育的发展动态、特征、需要及其社会作用更是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好似“闭门造车”,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未来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效果,还会对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同与融合发展带来阻碍作用。由此可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明确社会化发展取向,不仅是高校体育与社會体育实现融合发展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高校体育实现社会化发展目标所必须要重视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依托政府主导坚持共建共享

在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市场推动、媒介联合、群众参与,共同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理念下,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深度融合是完成此目标的重要载体。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以期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的理念,明确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市场为载体,让学校的场地设施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来运作,向社区居民开放。在融合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要对二者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产生,保障两者融合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组织融合,建立健全活动机构设置

首先体育行政部门要改革创新体育协会管理体制,加快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加快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体育培训机构等设置。通过建立培训机构,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有效联动。社区可通过学校人才资源开设体育培训机构,由学校体育教师或是由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学生担任不同项目的指导老师,在社区内成立体育俱乐部,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喜好的社区居民。另外,也可开展亲子模式的体育娱乐比赛,以促进家庭和谐和提升亲子关系。如此,在开展培训机构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又为学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

(三)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体育融合

要想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有效融合,不仅要树立体育融合的观念,还要积极落实好加强学校与社区体育融合的相关措施。现阶段,二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是竞赛活动及多样的体育娱乐活动。由此可完善相关的体育活动和组织形式,以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学校与社区融合的体育活动中体会到体育带来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借助学校丰富的体育管理经验和活动策划经验成立相关的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向社区广大群众开放,学校及社区的成员可以依据个人兴趣和喜好选择参加不同的体育俱乐部。同时,俱乐部相关管理人员要合理划分社区及学校的范围,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区域的学校及社区进行合理开放。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还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丰富大众生活,使广大群众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合理的结合模式,可以将学校体育场馆与社区体育相融合。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设施及资源不仅可以满足社区群众对体育的庞大需求,还可以有效减少体育场馆管理负担和资金投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四、结语

总之,在“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下,社会体育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归根结底是社区居民中的一员。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资源共享便利,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發挥两者的优势,建立起资源共享的互通渠道,让高校体育为社会体育服务,社会体育成为高校体育的实践基地。最后,通过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新平台,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正宪.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8(01):31-34.

[2]周琳.健康视域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模式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01):109-111.

[3]张建华.文化视域下河南省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07-109.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高校体育融合发展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