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业遗产中的红色基因

2021-09-18 21:47
中国铁路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铁路工人革命史长三角

火车的车轮挟裹着近代工业的成就,一路奔涌向前,为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铁路在中国发轫于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而来,又因中国早期铁路先驱们的艰苦努力,使铁路在推动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革命事业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重镇,以上海为中心的铁路网,是在我国交通运输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长三角铁路。百余年来,长三角铁路见证了中华民族结束封建帝制、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的峥嵘岁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在长三角铁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每一寸铁轨、每一个站点都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红色基因。

《长三角铁路革命史话》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编写,该书图文并茂,收录了大量历史图片,可读性极强。编者以长三角铁路为例,将微观的铁路建筑与宏观的革命视野相结合,力求探寻铁路与革命的互动关系。全书共30万余字,400多幅图片,分为红色轨迹、风雷激荡的热土、仰望星空三个篇章,对长三角铁路和革命斗争历史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从共产党成立之时的初显身手到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之中,再到抗日戰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抗争,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铁路工人和以王荷波、姚佐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程。

长三角的铁路最早当属于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随着路网的发展,在铁路基础上建立的铁路机厂、车站等汇集了大量的铁路工人。他们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可靠力量。

建党伊始,铁路工人是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冲锋在前;在革命战争年代,铁路工人又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夺取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路工人又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我国铁路事业艰苦奋斗,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长三角铁路革命史话》并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史之书,更是一本红色工业遗产之书。近年来,铁路工业遗产逐渐因文化遗产线路、工业遗产廊道备受重视而成为研究热点,以铁路作为工人遗产的研究对象成果众多,《张绥铁路史:1909—1937》便是工业遗产视角下铁路史研究的力作,但是较少有人关注铁路工业遗产与革命的联系,直到《长三角铁路革命史话》一书的出现,才弥补了这一空白。

长三角铁路是一条“文化遗产之路”,它由沪宁铁路、陇海铁路、苏嘉铁路、沪杭甬铁路等多条铁路线相互交织形成的工业遗产区域。以长三角整个区域的铁路为研究对象,记录了整个长三角地区铁路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空间上突破了单条铁路线的限制,历史感和空间感更加丰富。本书虽非研究工业遗产的典型学术著作,但是对上海北站、闸口机厂、浦镇机厂、钱塘江大桥、淮河铁桥、下关轮渡等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也彰显出铁路工业遗产的红色遗产价值。

长三角铁路还是一条“红色之路”。铁路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工具,是早期共产党人对内对外联系的重要方式,不仅将国内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也与共产国际和苏联产生了联系。革命的星星之火,便随着铁路传播到中华大地。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马克思主义思想也通过铁路影响到了一大批先进青年。在《长三角铁路革命史话》中,作者对不同时期党领导铁路工人进行工人运动、革命斗争形式进行了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在产业比较集中的铁路地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开始发动工人运动,带领工人群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前仆后继,奋起抗争。正是文中所提到的,“有了中国共产党,便有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而后,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铁路在战争中还发挥着运送物资、兵员的重要功能,是重要的交通命脉,有着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严格来说,《长三角铁路革命史话》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工业遗产学术专著,但是其将长三角铁路沿线在革命战争时期与铁路沿线的建筑、在革命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连接起来,又与工业遗产难舍难分,而且是红色党史教育的重要组成。目前,多地也已经探索出“铁路+红色旅游”模式,通过火车、高铁等交通工具途经铁路沿线等众多红色景点,赋予出行更丰富的体验和意义,有助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更多红色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带来有利的契机,就此而言,长三角铁路还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红色之路”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铁路工人革命史长三角
英铁路工人酝酿33年最大罢工
用了72年!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法国铁老大”罢工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