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编织活动的适宜性材料和玩法探究

2021-09-18 02:27钱和平陈会云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编织绳子幼儿

钱和平 陈会云

编织集结了“编”和“织”的技艺,其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旨在开发编织艺术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资源,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探索编织艺术教育,把编织为主的手工制作作为本园的特色教育,从而构建相关的手工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一、编织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中指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编织和捏面人等。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保留着手工编织的传统技艺,将该传统艺术融入幼儿园活动,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首先,幼儿在编织中边玩、边做、边学、边想,发展了手部精细动作和手脑协调能力;再次,幼儿在学习编织基本步骤的过程中培养了专注力,在不断变化的操作中发展了细心观察的能力,在遇到编织难点时锻炼了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最后,编织作为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能够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精神世界的同时,让幼儿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幼儿编织活动的教学方式探究

(一)借助直观形象的视频,帮助幼儿理解编织步骤

由于编织方式比较抽象,幼儿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于是我们提供适宜的示范或借助视频的形式,灵活运用过渡和餐前环节的碎片化时间,引导幼儿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编织的步骤。如学习编织手链时,教师将编织的整个过程制作成小视频,幼儿边看边做,同时将视频共享到班级群内,幼儿不但可以在园中制作,还可以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制作,共度和谐的亲子时光。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儿歌,增加幼儿的参与兴趣

为了增加编织的趣味性,我们将很多编织的基本技法变成儿歌的形式,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理解。如在学习蝴蝶结时,教师一边向幼儿演示一边说儿歌:“两把小手枪,左手绕个圈,右手绕个圈,两手交叉拉拉紧。”在对纸盒进行编织时,教师说唱儿歌:“向前走,不回头,遇到城墙翻过去。”

(三)提供半成品和步骤图,支持幼儿的自由探索

我们会定期将编织的半成品或者步骤图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途径。如在“编辫子”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展示“雀头结”的步骤图,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由思考和探究,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做出适当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在疑惑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突破自己。

三、幼儿编织活动的适宜性材料和玩法探究

基于编织活动的特点和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规律,我园积极开发幼儿编织活动的适宜性材料,如绳编、草编、纸编、竹编等。在编织形式上尝试捆绑、棒针编织、钩针编织、编结、刺绣等不同方式,逐渐建构起特色鲜明、层层递进、寓教于乐的幼儿园编织教育活动体系。通过在活动中营造审美环境、创设特色活动、科学评价编织作品,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编织的独特魅力。

(一)初步探索:初期开展的编织活动材料和玩法分析

初期,幼儿编织活动以欣赏为主,基于简单、易操作、易参与的原则,选择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材料,初步发展幼儿穿、编、捆绑的动作,引导幼儿借助缠绕塑造简单的物体形象。如在编织活动“穿洞洞”中,幼儿找到生活中的塑料洗菜篮、水果篮、蒸屉等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有色绳子在洞里“穿行”,可间隔穿、对面穿、篮底穿,形成有艺术感的洞洞编织作品。在该活动中,幼儿可以感受点、线、面的概念,提高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的精细动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在绳子末端打个结,这样绳子就不会滑出洞洞,给予幼儿最初的支持。幼儿可先学会最基本的一上一下穿洞洞,等熟练后可以尝试不同的穿洞方法。教师需要提醒幼儿注意观察使用不同的穿线方法,所呈现的线条图案是不一样的,鼓励他们大胆创意,感受、欣赏不同的图案造型。又如在编织活动“缠绕”中,幼儿取一根筷子或笔之类的长形物品,毛线在上面打一个结固定后依次往后卷笔缠绕,缠完之后再固定。“缠绕”动作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缠绕之前需要先打一个绳结,打完结之后用笔的转动来缠绕,这样繩子就不会乱糟糟地绕在一起。

(二)技能进阶:中期开展的编织活动材料和玩法分析

中期,我们将编织活动的难度提升,引导幼儿选择粗细不同的绳子、线类、纸类、编织器等材料,掌握并运用编结等方式进行编织。如“花样打结”,师幼准备彩绳若干,生活中的瓶子、绿植等物品若干,尝试吊物结、吊兰结、吊瓶结、封口结、接绳结、拖车结、节点结等各种打结。编织的第一步是打结,教师可先让幼儿试一试最简单的结,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的结。当学会了打结之后,孩子们可以找到家里的材料尝试用捆绑的方式进行打结。又如在编织“雀头结”中,第一步就是先将绳子对折,固定套在一个物体上面(固定住方便幼儿编织),取另一根对折的绳子平铺在固定绳下方,左右提起线绳形成圆圈和两个绳头,两个绳头从上方穿过圆圈后拉紧,动作反复,一个“雀头结”就编织好了。

(三)多元表征:后期开展的编织活动材料和玩法分析

当幼儿已经熟练掌握编织技能后,生活中的干草、花朵、树枝皆可成为他们操作的材料,并可运用辅助工具制作出立体多元的编织物。如“股绳编织”,教师可引导幼儿采用交叉编织法,将三股绳平行整齐摆放好,用皮筋将三股绳的一端固定好,左右手分别抓住一条绳子,依次按照顺序进行交叉编织。在“藤编”中,幼儿运用各种柳条、粗细不同的篾、小剪刀等材料工具,采用环绕方法将柳条或篾条进行连接,并配以叶子、花瓣等材料插空点缀。在“绳编”中,幼儿选用绳子、硬纸板、发夹三种材料,在纸板两端剪下间距相等的卡口,用绳子上下围绕卡口布满,反面打结,再由发卡带动其他颜色的绳子上下穿编即可。此外,幼儿还可以寻找树枝、树叶、花朵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将树枝捆成好看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形状,用毛线在上面上下、左右进行有规则缠绕,加入花朵、树叶等进行装饰,一幅自然物的编织作品随即完成。教师将幼儿的各种编织作品布置在幼儿园的美工室、走廊中,既美化了环境,又激励幼儿进行创作的动力。

本文为芜湖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编织活动实践探索和教育价值研究”部分成果(课题号:芜教研12号KT48)

猜你喜欢
编织绳子幼儿
体验编织的乐趣
绳子够长吗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绳子穿冰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取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