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巫漪丽钢琴作品体现出的音乐审美元素探究

2021-09-18 23:02李辉
艺术评鉴 2021年16期
关键词:钢琴

李辉

摘要:中国钢琴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具有民族特色审美的音乐文化作为主导方向,而在演奏中最能将这一审美特色发挥出来的乐器,当属乐器之王——钢琴。巫漪丽是中国钢琴的启蒙人之一,她对钢琴的热爱使她终其一生在钢琴音乐作品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经其手改编的经典钢琴作品无不内含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巫漪丽还使用独特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演奏中展现作品的具体审美表现,其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本文以巫漪丽的钢琴之路为开头,继而剖析其作品当中的音乐审美元素体现,最后探讨如何将这种审美元素应用到钢琴演奏的实践之中。

关键词:钢琴  巫漪丽  审美元素  钢琴表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60-04

自 18 世纪中叶以后,钢琴的发展就开始向着多元化迈进,钢琴配置的大幅提升、演奏技术的新潮多变以及以情感表达为重的曲式结构等为钢琴演奏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深層次的艺术表现张力。巫漪丽是中国在世界钢琴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结合下诞生出的新的艺术魅力,以及具有时代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并且她的钢琴表演也在充分表达了音乐作品内涵的基础上为观众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音乐形象。巫漪丽对钢琴作品内涵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将这种理解灵活运用到钢琴表演之中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研究和学习运用的。

一、巫漪丽的钢琴之路

巫漪丽的音乐老师是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这使她对西方音乐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了解。但巫漪丽还是更青睐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她最喜爱的钢琴作品是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歌曲《梁祝》。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10 周年,各地区开始积极准备文艺演出活动,其中经典曲目《梁祝》的演奏是最受观众期待的节目之一。巫漪丽当时所在的中央乐团主打钢琴伴奏,这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乐器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巫漪丽在团长的委托下,花3天3夜的时间将《梁祝》的总谱改编成了钢琴谱。至此钢琴版《梁祝》被搬上舞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巫漪丽上台亲自演奏钢琴版《梁祝》,中西方文化元素的碰撞带来了新的节目效果,“西洋乐器中国情”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巫漪丽一举成名,事业一路到达巅峰。

2008 年,巫漪丽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张钢琴独奏专辑。专辑录音师杨四平对巫漪丽“讲故事”一般的钢琴弹奏大加称赞,巫漪丽也激动地将杨四平视为知音。

5年后,83 岁高龄的巫漪丽又出版了她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并用这张专辑收录了钢琴版《梁祝》的选段。专辑录音师杨四平表示,巫漪丽年岁已高,因此单论钢琴技术,新人后辈都能够轻松超越她,但如果说弹《梁祝》,那么放眼世界唯独她一人能够将这首曲子弹“活”。2017 年 6 月,巫漪丽获得了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的称号,随后在颁奖晚会后台得知昔日爱人已于5月初离世。她返回老家后录制了第三张专辑,爱人的离世使巫漪丽心中悲痛万分,她在录音棚中身穿白衣,独自一人一遍又一遍弹奏着钢琴曲《梁祝》,仿佛在用《梁祝》诉说着自己的爱情生涯。每每弹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段落,她都表现的格外专注且含情脉脉,眼底里流动着无限的悲伤和落寞,巫漪丽适合演奏《梁祝》的原因在此可见一斑。

二、巫漪丽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音乐特色:清脆明快,情绪舒缓

在《梁祝》音乐作品的呈现中,巫漪丽通过三天三夜的编创,形成了一首音色轻快、激荡人心的钢琴伴奏曲。与其他乐队演奏的小提琴版本不同,巫漪丽是通过钢琴伴奏曲的形式进行演出,从而通过这种伴奏的形式给予大众一定的听觉冲击力,实现了听者心情的舒缓。当音乐响起来的那一刻,清脆悦耳的音调便在大众的脑海中回荡,并且大众能够在轻快的音乐氛围中放空自己。这样,巫漪丽的钢琴作品便通过音乐的调动将听者置身于一种相对空灵、幽静的原始生态空间中,从而让听众的情绪在音乐中得到舒缓。同时,在整个曲子的呈现过程中,听众也能够基于音乐节奏的变化实现自身心绪的转化,也就是基于曲调中故事性情节的变化进行个体的心情与情感体验的转化,从而在短短的十分钟之内得到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

(二)曲调特色:多元编曲,戏剧张力

《梁祝》的音乐曲调在我国属于家喻户晓的状态,其优美的曲调以及其表现出的特殊情感使大众对于该音乐曲调有较高的记忆度,但是巫漪丽钢琴伴奏的旋律编曲具有一定的创意性与戏剧性,对于主要的旋律片段,巫漪丽沿用了原先的节奏,从而使得其改编的钢琴伴奏更具有辨识度。对于其他的旋律片段,巫漪丽基于一种环境与情感的变化改编为一种特有的调式结构。在音乐的前面段落中主要通过相对清脆愉悦的音符创设一种音乐环节,为整个曲子奠定相应的情感基调。在后期的节奏段落中,主要采用突然停止、音符加重的节奏变化形式对整个音乐曲调的节奏进行创新,从而通过多元化的节奏变化促使乐曲达到音乐表现上的高潮,并且在高潮与抒情段落的变化中形成一种戏曲张力,使整个曲子的音乐呈现更具有表现力。

(三)演奏特色:枯木逢春,苍劲有力

在巫漪丽的舞台演奏过程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便是其表演呈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巫漪丽投入地弹奏钢琴曲,使得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枯木逢春的艺术氛围。巫漪丽老师手背上青筋突出,关节粗大,手上也布满了皱纹,但是在舞台弹奏的过程中,她用这双苍劲有力的双手弹奏出清脆悦耳的曲调。音乐的优美与巫漪丽老师的双手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大众在巫漪丽布满皱纹的双手与黑白琴键上飘出优美曲调的对比中,感受到巫漪丽老师饱含着年轻人的朝气。可以说,在该类节目的演奏过程中,将苍劲有力的双手与清脆悦耳的曲调形成一种特殊的对比,使得整个节目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四)个人特色:一生一琴,音乐执念

巫漪丽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钢琴部分的首创者,也是第一位用钢琴的形式进行《梁祝》演出的表演者。巫漪丽用60年的时光,在琴键上倾诉了中国最为凄美的爱情故事。6岁的时候,巫漪丽便爱上了钢琴,并且在此后80多年的时间中都守护着钢琴,一曲《梁祝》伴一生。著名的录音师杨四平评价巫漪丽:“这种声音鲜活而纯净,每一个音符都像裹着芬芳的露珠在荷叶上跳动”。巫漪丽的一生都是在钢琴的陪伴中度过的,她个人对于钢琴也倾注了一生的情感,她在钢琴表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表演热情与信心,同时也饱含着一定的音乐执念,这就使得她在艺术创作与表演过程中能够将音乐与自身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

三、巫漪丽钢琴作品中音乐审美元素的彰显

有关钢琴作品审美元素的探索是发现美的过程之一。为了表现出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特色,就需要在钢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把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到审美元素中,使我国钢琴音乐文化散发出独有的民族音乐特色,这种将东方文化内涵利用西方乐器——钢琴演奏的中西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为中国音乐文化界注入了新鲜的文化活力,同时更加契合当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一)音乐之间的矛盾

音乐之间的矛盾,是指乐曲旋律与作曲手法在搭配上互相衬托,并借助产生的矛盾构造音乐情境,升华音乐的情感与内涵。早在20世纪音乐发展的探索期,巫漪丽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西方古典音乐元素融合到我国具有民族特色审美元素的音乐之中,并借助钢琴的演奏发掘了音乐当中不易被人发现的戏剧性特点,为我国民族音乐带来了意义重大的革新方向。下面以钢琴版的《梁祝》为例,《梁祝》主旋律集阴沉晦暗与清晰明亮于一体,并巧妙地掺杂了一些织体与调性上的变化,致使作品开篇在柔美与哀伤的伴随下逐渐深入剧情,并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听觉效果。这种旋律上的矛盾表现出了音乐所蕴含的戏剧性特点,并完美契合了作品主基调上集欢快和悲伤为一体的情感色彩。在我国,钢琴音乐往往通过多种音乐符号的随机搭配和控制节奏起伏的技法作为表现外在矛盾的常用手段,以复杂交织的作品情感和中西方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实现内在矛盾的暗示性表达;借助钢琴配合音乐作品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才是制造矛盾的最终目的。

(二)情感之间的共鸣

情感之间的共鸣,既包含演奏乐器与演奏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又包含作品与演奏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还包含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共鸣来源于真情实感,音乐特有的抒情性是打造情感共鸣的基础特性,而借助不同乐器和演奏方式将会促进这一共鸣情感得到升华。下面以钢琴曲《百鸟朝凤》为代表进行简要分析,在巫漪丽演奏的《百鸟朝凤》这一版本中,唢呐音乐元素的加入成为了作品中长难句的画龙点睛之笔,而钢琴模拟音元素的配合也将百鸟清脆的音色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为我国钢琴音乐在情感共鸣上的探索带来了新的进展。《百鸟朝凤》意在为观众勾勒出一幅万物蓬勃生长的自然景象,因此音乐主旋律是充满活力且积极亢奋的。钢琴模拟音对百鸟鸣声的模仿也使“百鸟朝凤”这一情境愈发声势浩大,最终引发了观众的激情,进而实现了情感之间的共鸣。音乐的活力几乎全部来自于作品当中的情感,因此通过一定的演奏方式激发情感上的共鸣是钢琴音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钢琴音乐的核心价值。

(三)人性之间的共鸣

人性之间的共鸣指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关于人性的共同思考。钢琴音乐首先利用各类音乐元素为观众呈现出作品的画面和情境,其次借助其中的戏剧化表现形式调动观众的观演兴趣,最后通过其中的抒情性将观众带入到作品当中,引发观众对于人性的思考。这里同样以《百鸟朝凤》为例,演奏者先是运用模拟音元素塑造了清脆悦耳的百鸟鸣叫之声,刻画出一幅百鸟朝凤的壮观画面,继而将激昂且富有朝气的主旋律营造出了一种极具活力、欣欣向荣的积极气氛,以此充分调动观众的联想能力,从而产生对自我生活的正面评价,并引发对人性善的思考与共鸣。艺术自身具有教化功能,而音乐作为其中的种类之一,更是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激发出人们的联想力与想象力,从而引发人们对自身日常行为和生活态度进行总结与思考。《百鸟朝凤》中生机盎然的景象可以为听众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态,并在不知不觉中带动其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姿态,使听众与作品产生人性之间的共鸣,引导听众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美好。

四、音乐审美元素应用于钢琴表演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自身具备高人一筹的演奏技术以及长期经验下积累的个人演奏技巧,还需要有独特的审美思想以及丰富的阅历和文化上的素养;因为每一部钢琴作品都与当代演奏者的技术技巧和美学观念密不可分,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的缺失和人云亦云的思想都会为作品的演绎带来极大的障碍,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身的共情能力,更谈不上领悟音乐作品的创作内涵。在我国的钢琴表演中,更需要将音乐中的审美元素与音乐乐曲的演奏進行全面融合,以此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一)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深化对钢琴作品的理性认识

表现音乐的基础首先在于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演奏钢琴音乐之前,首先应掌握其理论知识,才能够了解钢琴作品的基本弹奏方法,进而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剖析钢琴作品,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加入演奏技巧。构成钢琴作品的要素与音乐语言的要素基本相同,其中都包含旋律、节拍、调式、和声、织体等等。从音乐作品的重要性来说,曲式、和声和调式调性属于宏观研究内容,而剩下的要素则属于微观研究内容。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一方面加深了对作品的基本构成和创作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对加快识谱速度等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乐理等理论方面的学习,对于每首曲子中的节律调式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把握,从而在熟练弹奏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更好地实现基础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深化对于原先钢琴作品的记忆与理解。

(二)积累作品审美经验,增强对钢琴作品感性认识

钢琴演奏者不仅应当熟练掌握钢琴作品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注重增强对钢琴作品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体现在灵活的调动音乐样式上,并与内心对音乐的感性认知息息相关。钢琴演奏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注重对自身艺术审美方面的培养,积累各类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作曲背景和所属流派,以及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故事内涵,进而通过自身的实践练习融入自己的个人感悟,最终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其具体操作可以表现为:找到音乐作品的其他历史演奏版本,从曲谱上进行理论分析,从具体视听上进行实践感受。只有这种深入和广泛的作品审美经验积累,才能帮助演奏者形成成熟的乐感,继而提升对钢琴作品感性认识的高度。同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特别是优质音乐,要能通过自身敏锐的听觉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元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积累审美经验,用感性认识来促进音乐理解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对钢琴作品诠释能力

经典的音乐作品大都极具艺术上的美感以及深厚的思想内涵。钢琴音乐的发展史在世界上将近五百年,其间诞生出了大量优秀经典的且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组成了现如今精彩纷呈的钢琴音乐文化。前辈们留下来的丰富资源,更有利于当代钢琴演奏者通过学习与借鉴提升自身的演奏技术和音乐文化修养。钢琴家阿劳曾提起:“我感到骄傲与庆幸的是可以从阅读中吸取营养,它们是我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历史上众多伟大的钢琴家自身都拥有渊博的学识,通读各类有关钢琴音乐的著作文献。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只会渐渐降低演奏家现有的演奏水平。可以说,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利用学识丰富自己,才能够很好的诠释作品的创作内涵,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演绎效果。对此,我们需要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强化对于钢琴的调式与表达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音乐诠释能力与创造能力。

(四)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与作品和谐统一

演奏者在钢琴类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需要将自身与音乐、钢琴融为一体,通过三者的融合创设一种优质的音乐演出氛围,丰富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首先,演奏者需要长期与钢琴处于相同的环境中,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与相处形成一种情感寄托,从而更好地实现乐器与演奏者的合二为一。其次,演奏者需要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不仅对原先的编曲作品有较高的熟悉度,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编曲等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原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与改编,将多元化的音乐审美元素应用其中,并通过自身的创作形成一种独创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同时,由于音乐作品是由自身所创作的,演奏者在原本的音乐作品融合了较多自身的心血,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实现个体与音乐作品的和谐统一。另外,要通过钢琴这一乐器将自身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使用一定的演奏技巧,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时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从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实现个体、音乐与乐器的和谐统一,用音乐作品为大众带来独创性的音乐体验。

(五)充分应用审美意象,创新音乐形态的表现形式

在钢琴表演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充分应用一定的音乐审美元素为音乐表演形式增添特色,创新音乐的表现形式。一方面,从旋律的编创而言,演奏者需要运用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进行多元化的音轨合并尝试,从而通过旋律上的创新与融合创新音乐表现形态,使得音乐的旋律更加具有戏剧张力,调动大众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从情感的角度来看,音乐演奏者的音乐风格需要与大众的心理需求相贴近,使双方能够在演奏与欣赏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共通的意义空间,从而通过双方的情感体验实现音乐审美元素在大众群体中的渗透,形成演奏者与听众关于人性、情感的共鸣,这就能够在钢琴表演的过程中将其中的音乐审美意象进行融合,通过创新的音乐形态促进钢琴作品中思想精神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五、结语

巫漪丽作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为我们留下了《梁祝》这一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作为钢琴大师的巫漪丽,既在专业技术上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又对中西方民族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基于此,她改编的钢琴版《梁祝》才能在国内外都获得一致的认可与赞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自身技术水平高超,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才能够弹奏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钢琴音乐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激情。可以说钢琴大师们演奏的不仅仅是一首乐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段历史。

参考文献:

[1]段指.此情唯有一梁祝[J].雜文选刊,2019(10):6-7.

[2]王璐.巫漪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戏剧审美元素研究[J].四川戏剧,2019(07):150-152.

[3]巫漪丽.一生只守一架琴,一曲《梁祝》伴一生[J].作文与考试,2019(Z3):77-78.

[4]清源.巫漪丽:一生只守一架琴[J].现代妇女,2019(07):14-15.

[5]巫漪丽:一曲《梁祝》成绝响[J].中国老年,2019(12):63.

[6]曹畏.一个甲子之后的握手[J].上海采风,2019(03):15-17.

[7]李洋.一曲《梁祝》成绝响[J].创新世界周刊,2019(05):108-109.

[8]三秋树.巫漪丽:一人一琴一辈子[J].老同志之友,2018(22):8-9.

猜你喜欢
钢琴
钢琴
纸钢琴
能够像书一样打开的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调音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优雅的钢琴卡袋
钢琴上的诙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