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ST2和NTproBNP对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

2021-09-19 15:54
交通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衰血浆心血管

张 剑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 226001)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高发,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升高。临床工作中改进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完善心衰患者的管理十分必要。临床上通过心超以及生物标记物评估心衰患者预后[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是常用的心衰诊断指标,能反映心衰严重程度,提示心衰患者预后[2]。ST2是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家族成员,具有膜结合ST2和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两种形式。sST2可以显示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衰恶化而出现的心脏不良重构和组织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是心脏病学中功能强大、能可靠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mrEF)患者126例,探讨血浆sST2及NTproB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HFmrEF患者126例,男性65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63.4±12.3岁。根据随访1年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事件组34例和非事件组92例。纳入标准: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关于HFmrEF诊断标准,(1)具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2)左室射血分数(LVEF)40%~49%;(3)血清利钠肽升高:B型利钠肽(BNP)>35 ng/L和(或)NTproBNP>125 ng/L;并符合以下至少1条:(1)左心室肥厚和(或)左心房扩大;(2)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排除心脏瓣膜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严重贫血。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院后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超等检查,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于EDTA管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ST2[试剂盒(北京百奥莱博科技公司)]以及NTproBNP[试剂盒(北京康思润业生物有限公司)]水平。患者均接受标准化药物治疗,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因心衰再住院以及心血管病所致的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浆sST2、NTproBNP 水平比较 事件组患者年龄、男性占比、糖尿病患病率、血浆sST2、NTproBNP水平高于非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和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浆sST2、NTproBNP水平比较 [±s,例(%)]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浆sST2、NTproBNP水平比较 [±s,例(%)]

事件组(n=34)非事件组(n=92)P值年龄(岁) 68.7±9.2 61.5±11.2 <0.01男性 23(67.6) 42(45.7) 0.04糖尿病 16(47.1) 24(26.1) 0.04高血压 20(58.8) 46(50.0) 0.49扩张型心肌病 10(29.4) 32(34.8) 0.72冠心病 19(55.9) 48(52.2) 0.86 sST2(ng/mL) 50.4±12.6 42.5±9.2 <0.01 NTproBNP(pg/mL)1 269.0±365.7 812.0±190.6 <0.01

2.2 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血浆sST2、NTproBNP水平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sST2和NTproBNP水平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2 心血管不良事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心血管不良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不一,主要是由于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引起,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主,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复发再住院率较高,预后亦欠佳[1]。目前心衰患者的及时诊断、预后分层和管理仍存在困难。血浆NTproBNP检测常用于心衰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NTproBNP水平有助于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一项关于急诊室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研究显示,NTproBNP浓度可预测急性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4]。其他临床试验也证明NTproBNP相似的结果。但NTproBNP水平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高龄,肾功能不全,感染等[5]。

跨膜型ST2(ST2L)与IL-33结合,发挥抗肥大、抗纤维化和抗凋亡作用,可溶性ST2(sST2)与IL-33竞争性结合,阻断相关反应[6]。既往研究发现,sST2可作为反映心脏重塑和纤维化的标志物。血浆sST2浓度与心衰症状严重程度高度相关,sST2浓度>35 ng/mL与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与长期死亡风险几乎呈线性关系[7-8]。与BNP或NTproBNP相比,sST2不受年龄、肾功能或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事件组血浆sST2浓度50.4±12.6 ng/mL,NTproBNP浓度1 269.0±365.7 pg/mL,高于非事件组的42.5±9.2 ng/mL和812.0±190.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sST2和NT-proBNP水平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两者对HFmrEF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预测价值。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随访时间较短,未能动态监测患者NTproBNP和sST2水平。

综上所述,血浆NTproBNP和sST2浓度的升高是HFmrEF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临床通过监测NTproBNP和sST2浓度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高风险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随访,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心衰血浆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