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比较

2021-09-19 15:54张贾红
交通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腹腔镜肌瘤

张贾红

(南通大学附属通州区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2263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发病率为5%~50%,3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2]。子宫肌瘤癌变率0.5%~0.7%,药物保守治疗无显著效果,目前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3]。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受肌瘤部位、大小、数目、性质限制等一些缺点[4]。本研究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和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子宫肌瘤患者6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组32例和腔镜组33例。经腹组年龄37.68±4.52岁,体质量指数(BMI)22.55±1.45 kg/m2,肌瘤直径5.17±0.73 cm,肌壁间肌瘤8例(25.00%),浆膜下肌瘤24例(75.00%),盆腔手术史6例(18.75%)。腔镜组年龄38.14±4.61岁,BMI 21.79±1.67 kg/m2,肌瘤直径5.08±0.69 cm,肌壁间肌瘤7例(21.21%),浆膜下肌瘤26例(78.79%),盆腔手术史7例(21.21%)。两组患者年龄、BMI、肌瘤直径、肌瘤类型、盆腔手术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已婚;(2)经彩超或MRI检查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3)影像学检查显示子宫表面局部凸起、单个肌瘤直径≥6 cm,有明确手术指征;(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子宫内膜病变者及心、肺、肾等严重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手术方法

1.2.1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组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于下腹部作6~8 cm手术切口,逐层分离肌肉、组织,充分暴露子宫。可以在子宫峡部置胶管止血带阻断血供,适当注射宫缩剂减少术中出血。若肌瘤位于宫角,切口需远离宫角部位。清除各部位肌瘤后清理盆腔,逐层关腹,缝合手术切口。

1.2.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腔镜组患者取截石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3 mmHg。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在麦氏点、反麦氏点、耻骨联合上方左侧3 cm处作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腹腔镜下探查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位置,于子宫体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单极电钩切开子宫肌瘤表面肌层达肌瘤包膜,抓钳提取瘤体,沿肌瘤表面钝性分离包膜,完整剔除肌瘤,装入袋内粉碎瘤体并取出。1号或0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切口止血,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创口。

1.3 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切口出血、肠梗阻、气肿等。(3)术后3个月月经恢复及肌瘤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经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腔镜组术后感染、切口出血、肠梗阻、尿频发生率均低于经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月经恢复及肌瘤残留情况比较 经腹组3个月内月经恢复27例(84.38%),腔镜组恢复33例(100.00%),腔镜组月经恢复率高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术后3个月内肌瘤残留4例(12.5%),腔镜组残留5例(15.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多因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常见类型为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等[5]。该病可导致患者月经不调、腹部包块、疼痛等症状,甚至造成不孕与流产等,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6]。子宫肌瘤治疗包括药物与手术,但药物仅能短期缓解患者症状,无法达到根治效果,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辅[7]。

过去临床上以子宫切除术作为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根治手段,主要缺点为创伤大,对腹腔干扰多,术后恢复慢[8]。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可维持子宫生理功能,保持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最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因而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日益增加[9]。临床上多釆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被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取代。大量临床研究显示[10-11],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经腹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出血量少,恢复更快。本研究结果显示,腔镜组手术时间65.39±18.20 min,术中出血量49.84±2.38 mL,首次排气时间15.43±2.29 h,下床时间3.83±1.78 d,住院时间4.59±2.31 d,分别小于经腹组的78.84±20.51 min,86.59±3.65 mL,26.21±2.14 h,5.22±2.37 d和10.31±3.4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腔镜组术后感染、切口出血、肠梗阻、尿频发生率低于经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干扰小,因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12]。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术后患者月经恢复较快[13],此观点得到本研究的验证。

腹腔镜下手术也有其缺点,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直径偏小的肌瘤,极有可能发生肌瘤残留[14]。本文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子宫肌瘤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扩大样本和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手术中,当盆腔粘连广泛而致密,导致视野暴露不清、可能造成周围脏器损伤或止血困难时,应及时中转经腹手术[15]。

综上所述,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月经恢复较快等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合适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经腹腔镜肌瘤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