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对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9-19 15:54黄菲菲王海燕汤华英吴伟伟
交通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置换术膝关节意义

黄菲菲,王海燕,汤华英,吴伟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江苏 226001)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承担运动功能压力较重,易出现损伤。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需求大,成功率高,在近年的发展十分迅速[1-2]。膝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期较长,探究新的优化护理路径,对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外科快速康复(FTS)理念是指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促进快速康复。本研究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观察基于FTS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采用单双数标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7.37±5.27岁;病程0.2~4年,平均2.18±0.64年;右侧膝关节置换17例,左侧14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3~64岁,平均46.88±5.34岁;病程0.5~4年,平均2.65±0.71年;右侧膝关节置换16例,左侧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术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确诊为单侧膝关节功能损伤或退变,具有全膝关节置换术适应证;(2)首次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排除标准:(1)四肢其他感染、关节创伤及先天畸形者;(2)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3)认知功能障碍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讲解疾病相关基本知识,术后根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及时采取有效镇痛措施。术后1 d观察膝关节手术效果,由家属及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重复性活动,术后1周逐渐加强膝关节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康复注意事项,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安排患者定期随访及复查[4]。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FTS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以临床医生、护士、麻醉师、营养师及其他护理管理人员组成CNP小组,小组成员经过至少3个月的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CNP小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1)入院健康教育:发放相关疾病知识手册,解释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疾病类型、疾病发生机制、置换术机制、本院基础护理措施和院外康复手段。(2)术前准备:提前告知患者术前禁忌,做好麻醉准备;指导患者术后应注意合理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辅以蔬菜、水果,做到均衡营养。(3)术中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补液、抗纤溶药物治疗,不留置切口引流管。(4)术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变化,对应激反应较大的患者采取自控式镇痛泵镇痛,或口服镇静镇痛药物,也可采取冰袋冷敷消除局部肿胀。定期检查切口部位敷料是否渗血或漏液,保持干燥清洁。(5)康复指导:根据患者康复进度制定个性化康复锻炼计划,如术前肌训练,术后起身、下地、行走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等[5]。(6)出院指导:根据患者康复进度制定院外康复计划表,由家属协助患者坚持康复锻炼,备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镇痛方式等注意事项,安排定期随访和来医院复查[6]。

1.3 观察指标(1)一般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2)疼痛程度:于术前及术后3 d、1周、2周采用VAS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7]。(3)膝关节功能: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HSS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8]。(4)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2周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HSS评分逐渐升高,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理疼痛和心理压力比较大,国内各医疗机构采取的护理措施基本都按照医院现有条件和资源进行,对FTS理念的研究方法、计划制定、实施力度、评价指标无统一标准,获得的护理结果参差不齐[9-10]。因此,需针对护理路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更有效的护理方法。CNP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健康教育、检验检查、治疗介入、护理措施、出院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实施一整套护理工作流程。针对特定病种制订计划表,根据时间相对应的内容实施护理操作,避免盲目机械地执行各种医嘱,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11]。FTS护理计划主要包括疾病知识普及和教育、营养支持、麻醉、微创、镇痛、并发症处理、功能锻炼和出院管理等环节[12]。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对FTS理念进行深化和延展,以患者个性化特征为中心,从入院开始,按照健康教育、检验检查、治疗、科学镇痛、关节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环节顺序,为患者制定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各环节沟通差异性带来的护理偏差。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可减少患者未知感,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护理进程,主动参与各项护理环节,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护患合作效率[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1.26±0.47 d、术中输血量0.88±0.23 U、住院时间13.55±2.37 d、住院费用4.08±0.20万元,分别少于对照组的1.76±0.83 d、1.32±0.39 U、18.31±3.14 d和4.64±0.2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1周、2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SS评分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FTS理念的CNP护理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生理创伤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疼痛,加快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猜你喜欢
置换术膝关节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有意义的一天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生之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