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想把别人灌醉

2021-09-22 09:12
新传奇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话术酒桌酒桌上

在中国,劝酒文化屡见不鲜。尤其在职场上,劝酒甚至灌酒更成为了一种“服从性测试”的手段。在各种各样劝酒话术的夹击下,弱势的一方往往难以抵挡,最终成为了酒桌上的受害者。他们为什么非要强迫一个人过量地饮酒?

近日,“阿里女员工被灌酒猥亵”一事引发全网关注,所谓“酒桌文化”也被密集批判。

在中国,劝酒文化屡见不鲜。尤其在职场上,劝酒甚至灌酒更成为了一种“服从性测试”的手段。在各种各样劝酒话术的夹击下,弱势的一方往往难以抵挡,最终成为了酒桌上的受害者。

那么,到底有沒有“酒桌文化”这种说法?他们为什么想把别人灌醉?

何为酒桌文化

酒,当然是有文化的。古希腊有酒神狄俄倪索斯,古代中国的酒也和祭祀相关,有一种官职就叫“祭酒”,现在出土文物里还能发现古人所酿的酒。这种悠久的历史,本身足以说明酒嵌入人类文明的程度之深。

围绕酒,确实也有很多奇闻轶事。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其中就记下了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醉后写狂草的张旭、酒后掉到井里的贺知章,等等。酒的神经刺激与麻痹作用,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创造文化史中。

酒是有文化内涵的,但文化概念不能泛化。具体到酒桌,很多时候却不能简单冠以“文化”之名。

比如晋代巨富石崇劝大将军王敦饮酒,王敦不饮,石崇就杀害一位劝酒的侍女,一连杀了三人,王敦还是不饮。看到这一幕,谁还能说这是文化?只有一种文明被蹂躏之感。

“文化”二字,自带一种温润感。然而在酒桌上的权力行使,对他人的肉体强迫,实在与文化相去甚远。李白也好、杜甫也罢,他们与酒相关的文化创作,无不来自于自由支配下的个体书写,与在酒桌上强弱关系的赤裸展示有着天壤之别。

把别人灌醉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酒会让人失去自我控制能力,那么,强迫一个人过量地饮酒,并想把他灌醉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人之所以养成了劝酒的习惯,是因为礼仪要求人们对酒保持节制,而有些人偏又要彼此太过殷勤,甚至软硬兼施地劝酒,看看究竟有谁被打破了防线、因不胜酒力而出乖露丑。这种劝酒之风经常会变成不可开交、大伤和气的灌酒、闹酒、斗酒,进而演变成一种陋俗。

从阿里女员工酒后被侵害的案件就能看到,哪怕是充满着科技意味的互联网企业,依然在诉诸一种前现代的权力规则。酒桌上对女性的强迫,显示着权力等级、男女关系的双重压制,实在是龌龊至极。

改变陋习并不容易,需要社会达成一致精神觉悟与行为约束,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首先是要在认知上给一些行为明确定义,激发起社会成员的内在耻感。

要勇敢对劝酒说不

在生活中和职场上,如果遇到有人用以下的话术来劝酒,一定要勇敢说不!

话术一:“不会喝酒才要练”“酒量都是练出来的,喝!”

真相:酒量无法被“锻炼”出来。酒精要靠两种酶来代谢,沾酒就醉的人多半是存在酶缺陷。由于基因不能改变,自然酒量也就不可能通过多喝酒“锻炼”出来,所谓“锻炼”只能让人对醉酒的不适从厌恶到麻木而已。

话术二:“吃点解酒药不就行了。”

真相:没有任何食物或药物可以“解酒”。不管是民间流传的蜂蜜水、茶叶,还是网络上贩卖的各种“解酒药”“解酒酶”,最多只是B族、C族维生素和一些植物提取物,其解酒护肝的效果都没有经过临床验证,不能信。

话术三:“小酌怡情,适量饮酒有益身心健康。”

真相:酒喝多少都伤身,“适量饮酒有益于健康”是骗人的。酒精是一类致癌物,只要进入人体就会造成损害,喝多喝少不过是伤害大小不同。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喝酒就会提高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会随着饮酒量的上涨而增加。

更惊人的是,每周摄入酒精超过100克(相当于4两高度白酒)的研究对象,死亡风险增加;每周超过200克的,预期寿命缩短1至2年;超过350克的,少活4至5年。

另外,不管多高兴,千万别乱劝酒,如果饮酒者出事,以下4种情况,劝酒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一,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不喝看不起我”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经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第二,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第四,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此外,女性如遇到酒后被骚扰、侵害,要记得留取证据,勇敢报警,不让对方逍遥法外。

(光明网2021.8.11等)

猜你喜欢
话术酒桌酒桌上
在酒桌圈子里,你会哈酒吗
酒桌上就不该谈生意的事
高职《话术》课程开发与实践
夏天,我铺好了一床绿毯
给小学美术实习教师的几条建议
喜欢给别人斟酒的人,心中有个小算盘
教师批评学生的策略与话术
优秀主旋律剧集的“话术”
近视眼
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