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角色在赛珍珠作品中的华丽转身

2021-09-22 14:37周琳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
关键词:赛珍珠文学创作女性形象

【摘要】 赛珍珠是著名美国女作家,其相当一部分作品以中国为背景,以中国人作为主要人物,因而在对美国文学产生影响的同时,其作品和创作风格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女性作家,赛珍珠在文学作品中对中国女性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描绘。而针对赛珍珠文学作品中中国女性的形象进行品读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创作生涯中,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国女性形象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对研究赛珍珠作品的文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赛珍珠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变化进行全面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 赛珍珠;女性形象;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10-02

基金项目:文化传递与赛珍珠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课题号:2019SJA2077)。

赛珍珠虽然是美国作家,但是自小生活在中国,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因此,在赛珍珠的文学作品中,并不缺乏各种类型的中国女性形象。而在整个创作生涯中,赛珍珠笔下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情况反映了赛珍珠文学创作理念和创作风格的变化。本文针对赛珍珠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变化进行研究,最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究赛珍珠文学创作理念和创作风格发生的变化。而在研究内容方面,本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赛珍珠简介、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以及赛珍珠作品中中国女性形象变化等几个方面。

一、赛珍珠简介

赛珍珠出生于1892年。在出生4个月后,随父母迁居中国。在中国生活期间,赛珍珠全家先后生活在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时间跨度达到40年。赛珍珠于192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在次年创作和发表了处女作《也在中国》。此后,赛珍珠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赛珍珠于1934年离开中国,并在1939年出版长篇小说《爱国者》、剧本《光明飞到中国》、散文集《中国的小说》等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赛珍珠没能再次回到中国,并最终于1973年在遗憾中逝世。

二、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在赛珍珠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中国女性形象以自己的不同方式通过给人力量实现了自身的目标。而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时间段,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晚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快速变化,对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动荡时期,社会阶层差异巨大,贫富分化严重。因此,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上层女性与底层女性形象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一)社会上层女性形象

赛珍珠作品中社会上层中国女性的形象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具体来说,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社会上层女性不需要为生计发愁,且能够迎合时代潮流。在旧中国的动荡年代,但是其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仍然不高,且命运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在家庭生活中,这些女性主动或被动地处于从属地位,不敢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具体代表人物方面,赛珍珠作品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社会上层中国女性包括《东风·西风》中的桂兰、《群芳亭》中的吴太太等。而在其后期作品中,出现了一些敢于反抗命运的女性形象,其典型代表就是《梁太太的三个女儿》中的梁太太。总之,虽然长期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但是部分中国社会上层女性已经开始反抗命运,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出现的新形势。

(二)社会底层女性形象

赛珍珠文学作品中中国社会底层女性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母亲》中的无名母亲。大多数的中国底层女性就是如无名母亲一样生活在艰苦环境下,努力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底层女性。一方面,这些女性勤劳、善良、聪明且实际。另一方面,这些女性受到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很多行为都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做出的自主选择。同时,面对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迫,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女性并未屈服,而是默默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而在赛珍珠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20世纪前中期,相当一部分中国文学家作品中的中国底层女性都深受传统思想影响,并不懂得如何改变自身的命运。从这一角度上看,赛珍珠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底层女性形象,与同时期我国文学作品中的同类人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赛珍珠作品中中国女性形象变化

赛珍珠生命中有超过一半时间生活在中国,因而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观察和描写中国女性的过程中,赛珍珠一方面看到中国女性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对中国女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压迫,也看到了中国女性勤劳、孝顺、善良、聪明等优秀品质。而随着其在中国生活时间的不断延长,赛珍珠对中国女性的认识也变得愈发深刻。因此,其作品中的中国女性新形象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一)传统型女性

在赛珍珠的早期作品中,传统型女性是作品中中国女性角色的重要代表。其中,《大地》是赛珍珠的成名作。在该作品中,对中国底层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地描写,并揭示了他们的命运。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该作品中,阿兰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底层女性角色。她具有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在小说中,阿兰嫁给王龙之后比较沉默寡言,但是相当勤劳,家里在她的管理下很快出现了新样貌。可以说,阿兰是中国传统型女性的代表人物。从总体上看,以阿兰为代表的传统型女性一方面具有很多优秀品质,另一方面,面对命运的不公,虽然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但是基本不会主动反抗命运。

(二)过渡型女性

在赛珍珠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中国女性角色形象是顺从的,不会主动反抗压迫。而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赛珍珠在总体上对中国女性具有的优良品质是持肯定态度的。其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也在新旧文化与新旧思想的碰撞过程中逐渐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之一。而在赛珍珠的《群芳亭》等作品中,女性角色就属于过渡型女性角色。在《群芳亭》中,吴太太就是这一类女性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其思想和行为方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吴太太也干预追求精神层面的自由。吴太太生活在旧中国的上流社会,衣食无忧,且对家庭中的各项事物拥有比较大的处置权。从容貌上看,吴太太属于古典型美女。除了容貌外,吳太太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其具有优良的品质。她不仅在家庭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而且尽管不喜欢自己的丈夫,仍然努力维持家庭的运转。但是在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美德的同时,吴太太也向往精神上的自由。这一特点是赛珍珠文学作品中的过渡型女性形象的共同特点。

(三)理想型女性

在《大地》等作品中,赛珍珠塑造了多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国女性形象,也就是理想型女性形象。在《大地》中,梅琳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型女性形象。梅琳是一个孤儿,小时候就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而在赛珍珠笔下,经过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梅琳是一个有理想、有智慧、生活态度乐观的年轻女性形象。在创作过程中,赛珍珠借梅琳之口,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梅琳在作品中提出,女人虽然需要结婚生子,但是并不能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埋没自身的理想。从这一角度上看,理想型的女性角色是大胆、开放的,且向往自由。思想上的平等是女性解放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同时,作品中也表达了以下观点:在精神层面,女性需要积极学习知识,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需要保持朴素、善良、聪慧、谦逊等中华传统美德。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针对中国女性进行文学描写的过程中,赛珍珠主要针对中国社会上层女性和底层女性进行了比较全面地描绘。而随着其创作时间的不断推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具体来说,在创作早期,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多为传统型女性。这一类型的女性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并且不会主动反抗自己的命运。之后,赛珍珠作品中过渡型的女性角色形象开始增加。这一类型的女性角色一方面仍然受到传统道德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已经开始有意追求自身在精神和思想方面的自由。最后,赛珍珠的作品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理想型女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时兼具部分中国传统美德。赛珍珠作品中女性角色形象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其对我国近代社会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我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缪炎萍,陈紅,夏小涵.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纵深研究[J].海外英语,2020,04(24):239-240.

[2]董晓烨,赵姝昕.赛珍珠《东风·西风》中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04):

154-156.

[3]周菲菲.论赛珍珠自传写作中的自我身份建构[D].扬州大学,2020.

[4]龙丹.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与中国[J].文学教育(下),2019,04(12):16-18.

[5]朱骅.他者视角与赛珍珠文学建构的中国妇女解放[J].妇女研究论丛,2019,04(03):80-95.

[6]肖蓉芳.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赛珍珠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17.

[7]何芋江,冯小娇.试论赛珍珠作品中的中西文化交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7):18-19.

[8]陆美.赛珍珠《母亲》中女性与母性的折射[J].文学教育(下),2016,04(07):36-37.

作者简介:

周琳,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赛珍珠文学创作女性形象
赛珍珠与徐志摩的“生死缠绵”
风车山麓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爱心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