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离群现象的个案分析及教育对策

2021-09-22 02:01傅丽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9期
关键词:天宝情绪同学

傅丽华

如果用简单的几句话总结当代小学生的特点,大家几乎都能给出相似的答案: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作为教师,我们的目光往往会被这些活跃的小学生们所吸引。可是,人的性格各异,总是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学生,或过于活跃,或因为不善言谈,或因为性格孤僻,总是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如果不给予他们一些特殊的关怀,这样的学生就会成为“离群的孤雁”,越行越远。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集体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

一、案例分析

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名叫天宝(化名) 的同学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产生了质疑,向我发问。当他听完我的解答之后,似乎有点不服气的样子,刚一坐下,班里的“正义大王”突然张口说道:“天宝,你这么笨,自己不懂还乱说?”天宝马上暴跳如雷,大吼道:“你给我出去,这个班有我没你,有你没我!”“正义大王”哪里会怕他,马上回他一句:“大家都希望你走,还是你出去吧,又笨又爱打人,拖班级后腿!”天宝听了,顿时流下了眼泪,打开教室门就冲了出去。

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在意外之余,我见识到了这帮学生居然敢不分场合地争吵。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在这群小小的学生中间居然还隐藏着这么大的矛盾。来不及多想,我急忙走出教室,唤回天宝,打算下课后和他谈心。可是,在我的办公室里,天宝一直保持沉默,眼泪却一个劲儿地往外涌。除了安慰他,我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从他的口中我几乎得不到任何信息。无奈之余,我从班里其他学生的口中了解到,学生们都认为他太较真了!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们的评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确实很难接受别人和他不一样的意见,而且情绪很容易失控。后来我几次试着和他谈心,都是无果而终。通过观察和多方了解后发现,天宝的心理问题是几年来积聚形成的结果。每一次和同学发生冲突,都会激起埋藏在他心底的“仇恨”,从幼儿园开始,他们之间就发生过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恩怨一直压在他心里,慢慢地,他与同学的交流就减少了,往往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说不对就会马上爆发。长期如此,天宝慢慢地成为离群的“孤雁”。

二、学生基本信息

该生目前就读三年级,男生,10岁,单亲家庭。学生是独生子,父亲是浦江人,母亲是农民出身,属于由农民转为工人的一种。文化程度低,靠做手工维持生活。由于父母之间的一些情感问题,孩子深受影响,目前孩子家庭处于单亲家庭状态。在小孩一年级时,我得知小孩有个阿姨一起生活,即是其父亲第二任妻子。

三、主要問题行为表现

该学生某些时候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容易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而且有些时候很容易就发脾气,以喊叫或者摔物品来发泄自我情绪,每个星期几乎都有那么一次会有这样的情况,而且是不顾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有些时候该生会很长一段时间沉浸自我的空间中,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很少跟同伴一起互动。因此,经常性地影响教师,引起周围老师、同学的关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家长虽然有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状况,但是并没有重视此事,只认为该生只是习惯不好。该学生在一年级时就有类似表现,教师有给予必要的教育,但是对于学生的行为却仍是无法有较大的改变。

四、学生表现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父母在家监管和教育他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父亲很少在家,经常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出差。只有一个阿姨跟他相处的时间比较多,但是由于小孩的状况,阿姨难以管教,孩子的个性相对比较固执,大都只坚持自己的想法。孩子在校的行为情况经常反复呈现,有些时候跟父亲有了一定的练习后,孩子会稍微注意,但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然而行动起来却是相当情绪化的。

(二)个人原因

在和该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对自己这样的状况没有说要改变的想法,除非聊天当天他心情极好,就有可能与老师或者教育者达成一些简单的协议。而且对于他自己这样的行为他本人并没有感觉不妥。生每每情绪失控之后,平静一段时间,又恢复正常,并常在事后扮作无事发生一样。后期状况照常。如问:“你刚才这样做得对不对?”他只会一脸毫无表情的站旁边不做应对。其实该生特别需要别人对其的关注与关心。在跟他接触的过程中,他对与老师间的亲密接触非常喜欢。

五、教育对策

为了解决天宝的问题,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希望他重新回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和同学们建立新的友谊。

首先,关注天宝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让他宣泄自己的坏情绪。古人云:“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意思是说,教导人一定要依据人的性情,治理水必须根据水的流势。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只能“疏”,不能“堵”。所以,一有机会,我就会找天宝谈心,听他诉苦,尊重和理解他的感受,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并总在不经意间向他提起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看到一些现实中的美好,使他的心灵不断产生触动。

事实证明,我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后来他的爸爸告诉我,那段时间他连续好几天和家人分享和同学的趣事,很喜欢和同学一起活动,会主动约同学一起玩。

六、经验总结

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班级同学慢慢发生了变化,变得活跃、快乐起来了。下课后,他会和同学一起玩耍,看待问题时,他的观点也不那么偏激了,朋友多了,笑容也就多了。看到天宝的改变,我也深刻地明白了,不能总是将目光放在开朗活泼的学生身上,那些躲在角落里默不作声的孩子同样期待着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孩子无论是逆反心理,还是敌视心理,都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敌。如果没有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被这些“杂草”所占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关爱和鼓励在孩子的心灵里种上“自信、友爱”这样的“庄稼”。因此说,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让班集体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更是班主任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天宝情绪同学
天宝流浪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凌晨两点的空瓶子
夜游人
情绪认同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