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生态环境的营造

2021-09-23 03:36武玺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建构小学语文

武玺

摘 要: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理学科范畴之内的科技名词,与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一旦在“生态环境”前以“教学”做出限定以后,其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个是属于教育生态学范畴的名词概念。本能从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建构的必要性出发,就如何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构生态环境,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9-0157-02

【Abstract】Our general sens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 within the scope of geography,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However,onc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efined by "teaching ",its meaning changes and becomes a noun concept belonging to the category of educational ecology.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instinct puts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on how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ncret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Primary school language;Teach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理学科范畴之内的科技名词,与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一旦在“生态环境”前以“教学”做出限定以后,其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个是属于教育生态学范畴的名词概念。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的边缘学科,它采用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被我们所认为的准实验式的教育中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现在以小学语文学科为研究对象,就教学生态环境建构的相关问题做简要分析和说明。

1.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建构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一种对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存在问题进行反思的新视角。近些年来,对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的研究成果非常多,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者多,能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者寥寥无几。似乎无论是素質教育还是公民教育最终似乎无法逃离或者跳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至少到今天为止,应试教育依然是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其实平心而论,应试教育只是一种检测和选拔的手段。我们之所以对于教育教学本身的一些表象过分苛责,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视角过于单一化或者是因为康德所谓的认识之网上的“纽结”过少造成的。教育生态学则为我们评价教育教学的所有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类似于全球史观代表人物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谓的从“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到“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这种思想的跨越性转变。

第二,这是核心素养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指出的方向和趋势。核心素养秉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及社会参与是三个维度对于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深度广泛调研和严谨深刻的论证高屋建瓴地归纳和总结出了人文底蕴等六大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从更高的站位和思想觉悟来看待教育问题。站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教育之本和内在功能在于育才。而包裹在育才功能之外的便是教育的社会功能,一般被认为主要是传承和保存文化,并以教育过程为载体,助力于杜威所谓的正规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对于个人的社会化的实现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试图在社会群体中共建一种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而这些功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是一致的。

第三,这对于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转型也是一个重大的契机。长期以来,就基础教育阶段教学问题的实践和研究是两层皮,一线教师专注于基于经验的实践,而高校研究人员则又专注于教学理论的研究。这两个群体很少相互沟通。且即便是教学研究,也往往是在教育学的范畴之内开展。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念,只有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平衡,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发展以及人的长远发展。当前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不平衡,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损失。况且,当前由于缺乏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对基础教育进行研究的成果,从而限制了教育者学生以及研究者的对于未来教育改革和转型方向的认知。

2.建构平衡的小学语文生态环境的策略

鉴于上述理由,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换一个角度,用生态教育学的理念开展教学环境的构建。

(1)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教育生态环境分类

在教育生态学中,根据对于教学工作起到的制约调控作用程度,教育生态环境被人为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教育为中心,综合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其他规范环境组成的大的教育生态系统。如,国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项政策、国际社会的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等。这个层次的教学环境,我们一线教师是无法左右,也无能为力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去适应它,并顺势而为。第二层次则是以单个学校或某一教育层次为中心而构成的生态环境。我们个体教师对于该生态环境,可作用的力量也非常有限。第三个城市便是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主线开展,研究外部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这是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大有可为的空间。显然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比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更加重要。

猜你喜欢
建构小学语文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