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当地区降水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2021-09-25 08:45落桑曲加巴桑卓玛益西拉姆朗杰次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降水量平均值降水

落桑曲加,巴桑卓玛,益西拉姆,朗杰次仁

(山南市气象局,西藏自治区 山南 856000)

降水量是决定区域旱涝灾害的重要因素,因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且各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导致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泽当位于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汇流处东侧,地形以高山、谷地为主,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气温偏低,四季不分明,昼夜温差大,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态势,特别是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对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泽当地区缺水较为严重,有效利用降水资源对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极为重要,因此,对泽当地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各地区多年降水量展开了深度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但是鲜有针对泽当地区降水的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泽当地区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和月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从而为区域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利用泽当气象台站1981年—2020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3年滑动平均法对泽当地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季节划分采用常规划分标准:春季为3月—5月,夏季为6月—8月,秋季为9月—11月,冬季为12月—次年2月。

2 泽当地区降水特征

2.1 年际降水量

1981年—2020年,泽当地区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如图1所示,气候变化倾向率为18.204 mm/10 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近40年,泽当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值为385.2 mm,其中,年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2002年,降水量高达586.3 mm,最小值则出现在2009年,降水量只有204.3 mm,降水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382.0 mm,几乎接近年降水量平均值,说明泽当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结合平均值曲线,在1996年以前,泽当地区大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几乎都在平均值以下,这段时间出现干旱灾害的频率相对较大;从1997年往后,大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在平均值曲线以上,极易引发洪涝灾害。结合3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将泽当地区近40年降水划分为3个阶段:1981年—2002年泽当地区降水量呈现出大幅度波动增加的趋势;2003年—2009年降水量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10年往后降水量开始小幅度回升,增加趋势不太明显。总体来说,近40年泽当地区降水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图1 1981年—2020年泽当地区逐年降水量变化趋势Fig.1 The variation trend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Zedang area from 1981 to 2020

2.2 四季降水量

1981年—2020年,泽当地区春季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5.761 mm/10a,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近40年,泽当地区春季平均降水量为45.5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1.8%,其中春季降水量的最大值为126.4 mm(2000年),最小值为9.2 mm(1985年)。可以将泽当地区春季降水量划分为3个阶段:1981年—2000年泽当地区春季降水量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2001年—2014年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减少幅度相对较大;从2015年往后春季降水量开始波动增加,增加幅度没有第1阶段明显,总体来说春季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

1981年—2020年,泽当地区夏季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245 mm/10 a,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近40年,泽当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平均值为274.8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1.3%,其中,夏季降水量的最大值为467.2 mm(1998年),最小值为88.0 mm(1983年)。可以将夏季降水量划分为3个阶段:1981年—1998年泽当地区夏季降水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增加趋势;1999年—2009年则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10年往后则呈现小幅度增加趋势。

1981年—2020年,泽当地区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888 mm/10 a,降水量减少趋势并不明显。近40年,泽当地区秋季平均降水量为62.9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6.3%,其中,秋季降水量的最大值为150.0 mm(1997年),最小值为8.8 mm(2017年)。可以将40年泽当地区秋季降水量划分为2个阶段:1981年—1997年泽当地区秋季降水量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从1998年往后则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减少幅度不是太明显。

1981年—2020年,泽当地区冬季降水量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968 mm/10 a,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近40年泽当地区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平均降水量为2.2 mm,只有全年降水量的0.6%,大多以固体降水天气为主,冬季降水量的最大值为15.8 mm(2018年),最小降水量数值为0 mm,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

由此看出,除了秋季,泽当地区其余三季降水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同年降水量增加趋势保持一致,尤以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2.3 月降水量

1981年—2020年,泽当地区年内降水量呈现出“Ω”字型变化特征,3月—7月降水量呈现逐月增加的趋势,7月降水量达到最大,高达118.7mm,是年内降水的30.8%,为近全年降水量的33%;8月往后泽当地区降水量开始呈现逐月减少的趋势,此情况一直持续到12月,此时降水量达到年内最低,仅0.5 mm,到次年1月—2月降水量略有回升。年内降水主要出现在5月—9月,每月降水量均超过25 mm,这段时间的降水量达到了355.9 mm,是全年降水量的92.4%,尤以7月—8月最为集中,降水量均超过100 mm,是全年降水量的58.2%。另外,春季平均降水量为45.5 mm,尤以5月降水量最高,达到了26.8 mm,是春季降水量的58.9%;夏季平均降水量为274.8 mm,尤以7月降水量最高,为118.7 mm,占夏季降水量的43.2%;秋季平均降水量为62.9 mm,尤以9月降水量最高,为54.3 mm,占秋季降水量的86.3%;冬季平均降水量只有2.2 mm,尤以2月降水量相对较高,为1.2 mm,占冬季降水量的54.5%。

3 降水防御措施

3.1 提升对降水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泽当地区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观测仪器设备,不断提升对降水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泽当地区降水天气频繁出现,且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每年5月—9月降水量相对较多,气象部门应在该时间段内做好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提前将动态监测预报和逐日滚动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位群众手中,将降水天气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3.2 构建降水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网络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降水天气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水平,应借助于现代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高精度遥感、通信技术和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并结合泽当地区实际情况,尽快构建从致灾因素监测到灾情监测为一体的降水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对当地气象灾害发布渠道进行构建,将村委会、气象管理员等人员在强降水预警、灾情统计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群众可以及时接收灾害信息。

猜你喜欢
降水量平均值降水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Cloud seeding
巧用1mol物质作标准 快速确定混合物组成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