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探索与实践策略分析

2021-09-25 08:49王大宇李阳阳王佳琪郝晓龙
区域治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海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王大宇,李阳阳,王佳琪,郝晓龙

1.云南工商学院;2.云南方宇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与环境形成了对立,高速的城市开发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自然环境岌岌可危,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难以协调统一[1]。近年来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环境被放在了和经济、文化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领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社会范围内对生态领域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社会普遍认同了人类社会应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要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力求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协调发展[2]。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有学者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旨在整合城市建设和管理维护过程中的各项功能,并进行合理输出,最大化利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对雨水的储存、净化和二次利用,解决城市的管网系统问题和内涝问题。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及其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联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

海绵城市的概念顾名思义,指的是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水分并存储,必要时释放已存储的水分。海绵城市能够利用其“海绵”特征,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吸收、续存、回收、净化和二次利用[3]。当下海绵城市理论已被应用于我国的一些城市,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过去存在的一些“城市疾病”因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城市的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构建绿色城市发展体系的目标即将实现。

(二)海绵城市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联

在我国社会平稳发展和经济高速前进的背景下,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物质生活之外,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风景园林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做好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创新,能够更好地辅助绿色城市的建设,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的风景园林规划能够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为其提供满意的活动场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噪声和粉尘污染,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使城市更为宜居[4]。

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强调了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拓展性,要求考量城市特色的生态环境,从宜居的角度出发,综合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土安全。加之通过对风景园林进行分级规划,有针对性地消除外部的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当前强调城市的绿色发展,风景园林设计需要紧跟发展脚步,创新发展理念,提前规划好对绿地、植被的养护管理措施,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做好海绵城市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发挥的作用

(一)强化城市范围内的水源涵养能力

风景园林建设除提升城市审美外,还发挥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涵养水源等重要作用。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能够使得整个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满足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要求,符合海绵城市的特点,能够有效利用周边的水资源和植物资源,强化城市范围内的水源涵养能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实现城市的蓄水和储水规划。

(二)修复城市受损的生态环境系统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建设管理,使得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得到改善。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5]。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能够在降水发生时发挥涵养水源的优势,并利用水文储备实现对城市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使城市由来已久的热岛效应问题得到缓解,同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不良天气事件的发生。

(三)创建城市的新海绵体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过程中,提倡采用先进的低影响开发理念(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海绵体,并通过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加强,进一步拓宽城市的可渗水土地面积,减少因为城市建设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受损问题,并逐步加以恢复,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平衡。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道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道路部分,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虚实结合”。风景园林中的道路规划设计可以考虑环状路网的设计,计算出相对最优的道路面积,并计算出对应所需的间隔绿化带安置面积,以使得道路的排水需求得到满足,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类突发情况[6]。按照海绵城市理论的要求,路面材料的选用是很重要的内容,需要选择符合标准的高性能渗透材料,实现对雨水水质的改善和对雨水径流量的吸收。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可以多应用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以提升透水性能。

(二)绿地、植被规划设计

绿地和植被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而言,同样不可缺少,需要重点考虑。海绵城市理论要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绿地部分做尽量少的改变,但仍需要考虑到过多地形的起伏情况进行灵活运用[7]。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树木的位置,过去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的设计不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植物的分布应当做到连续话、分散化、和高密度化。设计过程中应重视植被对水质自我净化效果的影响。

(三)公共建筑物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要求建筑物在设计建造时充分体现“海绵”的弹性特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以便更好地收集雨水。雨季降水量大的时期,雨水能够通过建筑物的暗渠,向环形滤水槽分散收集并输送雨水,由滤水槽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流入蓄水池,再经汇水管连接到植被种植槽,利用收集到的雨水来浇灌植物。建筑物的屋顶或天台也应作为雨水收集渠道,通过雨水回收利用设备搭建雨水下渗渠道,与道路雨水一同浇灌绿地。

(四)生物循环系统设计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构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生物循环系统。对于人行区域,首选渗水性好的面层铺装,通过地面实现对热量的反射和对园区土壤生态的最大程度利用,搭建完善的雨水循环系统,避免突发降水导致的路面积水问题,并通过蓄水池实现对雨水的收集,灌溉植被和绿地[8]。合理的生物循环系统设计,能够在城市范围内形成良性的水循环,有效解决城市的雨水径流问题,并尽可能降低城市水资源消耗,节约城市风景园林的养护成本。图1为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作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图1 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四、结语

近年来,环保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城市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中,诞生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开始为人所知,并逐渐为更多城市所接受。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与海绵城市理论的结合,科学、合理地应用相关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对雨水的利用率,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并通过海绵城市系统完成对城市局部气候的调节,做好水源存储和洪峰调蓄。

猜你喜欢
海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