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古歌传承危机的对策探论

2021-09-27 18:59魏晓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对策

魏晓莉

内容摘要:湘西苗族古歌以口头表达的语言形式,叙述了湘西苗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湘西苗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苗族古歌自身传承特性的限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基于此,急需采取相关措施,从保护机制的设立和传承人员的培育,以及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播途径的扩大等方面入手,继续加大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苗族古歌 传承危机 对策 文化传承

湘西苗族古歌作为苗族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等地区。”[1]这些古歌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湘西苗族古歌不仅讲述了一个民族远古的历史记忆,也讲述着其民族自产生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生活。”[2]湘西苗族古歌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同类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活的见证。

一.湘西苗族古歌的传承方式

苗族在历史上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的,所以苗族古歌最初只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同时,苗族古歌作为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诗歌,其演唱具有庄严神圣性,像演出场合和人员的选择,皆需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湘西苗族古歌流传至今,主要有祖先传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自学和偷学等几种常见的传承方式。

(一)祖先传授

湘西苗族古歌作为一种民间诗歌,其演唱有着较为严格的时间和场合限制,在平常的日子里,人们是很少听到有人在演唱苗族古歌,此外,其演唱具有庄严神圣性,不是普通民众可以随意演唱的,并且古歌的内容也比较难学。一个人“会不会演唱古歌,关键看他是否有‘缘份能否得到祖先的启示,谓之祖先传承。”[3]这种传授方式主要是看被传授者是否与祖先有“缘分”,如果有的话,就会得到祖先的相关提示,他将在梦中得到祖先传授,亦或是在大病一场后,有幸得到亡灵指教。越是在湘西苗族村落影响越大的歌师,其学歌的神秘色彩就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家族傳承

家族传授一般是指家族内长辈向晚辈、年长者向年轻者传授,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血缘宗亲色彩,较为隐秘和封闭,传承的家族和传承者往往要家学渊源。如湘西州凤凰县阿拉营镇的龙井村,现今流传在当地的苗族古歌内容丰富多彩,有记载天地形成历史的如《开天辟地》《人类起源》,也有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如《七十一兄,八十二弟》,描述苗族迁徙历史和婚丧嫁娶等如《半水半陆》《订婚俗》等,其中有不少古歌是从老一辈歌师那里祖辈流传下来的,也有一部分古歌,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

(三)师徒传承

除了以上两种较为常见的传承方式外,还有另外一种更为常见的传承方式即师徒传承。这种传承方式主要是以拜师学艺的形式进行的,想要跟从歌师学习苗族古歌的人需要得到歌师的认同。“当歌师决定收徒传歌后,学徒们就约定好某个‘吉日,各自带一只鸡、一束摘糯、几条鱼和一元二角钱(古代是一两二钱银子)到歌师家,一是祭‘歌神,一是拜师傅。”[3]鸡主要是用来占卜传授古歌的吉凶,摘糯主要是用来沟通与祖先的感情,鱼是用来敬祖先的。

二.湘西苗族古歌的传承危机表现形式

(一)传承人的断裂、歌师的老龄化

近年来,随着打工浪潮的兴起,许多年轻人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以此增加经济收入,但这种做法也为苗族古歌文化的传承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由于人员的外出流动,使得许多传统的地方节日活动越来越萧条,最终导致有些本来应该由青壮年一代传承的演唱项目不得不由五六十岁的老人来承担,有的地方虽然也时不时地会举办地方活动,但演出时,青壮年大多不在场,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有的甚至还因为没有人参加而无法正常举办,正是因为此种现象的存在,致使湘西苗族古歌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出现断裂,歌师趋向老龄化,一旦这些老人逝世后,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苗族古歌的后续传承,更有甚者,许多苗族古歌会因此渐渐走向消亡。

(二)演唱场合的缺失,听众兴致的减弱

很久以前,在苗族村寨中,演唱古歌是一件比较神圣的事情,并且一部分古歌只能在婚丧仪式、宗教场所等特定的场合演唱,像在结婚场合需要唱《开亲歌》或者《换嫁歌》,如果在丧葬仪式上就会唱《指路经》或者《焚巾曲》。很早以前,湘西各地的苗族人大都喜欢在农闲时分聚在一块儿,大家一起拉拉话,有时也会邀请临近村落喜欢苗歌的人群,相互之间进行苗歌演唱比赛,让充满民族风情的苗寨村落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场面异常热闹。但如今,随着人们演唱苗族古歌兴致的减弱,电视这种新型传播媒介的介入,外来文化的冲击,引发本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动摇,最终影响到苗族古歌的现代性传承。

(三)湘西苗族古歌生存语境的消失

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化,对湘西苗族古歌的传承也产生了影响。不少老师和家长过于重视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在迎合学校办学方针的同时,双方都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苗族文化课程的学习。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个好的前程,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致使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不断减少,很少有时间去参加本民族的节日活动。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很少会开设一些与本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长此以往,导致学校不教苗歌,学生进而不学苗歌,影响到苗族古歌生存语境的扩大化,加之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原生态土壤遭到破坏。

三.湘西苗族古歌的传承对策

湘西苗族古歌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史料研究价值。经调查发现,目前,在湘西十余万苗族同胞中,能唱完整部苗族古歌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大都是中老年人,懂得多一些的老人也即将老去,原生态苗族古歌出现“老龄化”,苗族古歌的传承现状可谓令人堪忧。

(一)做好湘西苗族古歌的文化保存和传承

各政府部門,应竭尽全力,争分夺秒,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民间口头传承的苗族古歌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编印成册,使得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妥善保存和传承。此外,也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民间尚存的歌手,对这些民间歌手进行造册登记,签发证书,并且在生活中给予他们适当的补助,同时也可以聘请他们作为当地的歌师,将所学的古歌传授给当地群众。与此同时,平时也要积极做好接班人的培育与交接工作,确保苗族古歌传承工作的持续推进。当下,为继续保存和传承好苗族古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采用科技手段,如可以借助CD光盘刻录的形式,对苗族古歌进行数字化保存和记录,避免人亡歌亡。

(二)推动原生态湘西苗族文化走进中小课堂

学校是开展苗族文化传承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前沿阵地,因此当地应及时建立起学校教育体制内的湘西苗族文化传承体系,聘请民间歌师代表进入课堂教学,定期开展让苗族文化走进课堂的教学活动。“鼓励地方高校和各级中小学机制,通过正规、法定的手段来不断开拓苗族文化传承的渠道,丰富苗族传统文化的链条。”[4]建议各地政府组织专家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长远发展的民族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规划,集中组织和号召当地的民间专家并联合各方面的学者共同编写质量较高,实用性和操作性相对比较强的湘西苗族文化遗产普及教材和苗文、汉文双语语文课程教材,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阵地开展苗族古歌的传承教育。

(三)大力开展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

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力度,充分利用好湘西苗族民间节日,每年或每个季度定期举办一次湘西苗歌比赛活动,以促进湘西苗族人民学歌的热情,最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举办各种苗族节日和群众性文艺活动,如在元宵节举办苗族歌舞比赛、龙灯赛等活动。政府也要加大对湘西苗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联合地方高校,成立专门的湘西苗族文化研究机构。使得苗族古歌文化得到持续传承与发展,在搞好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政府部门与地方高校协同合作的同时,积极与外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湘西苗族古歌文化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正确处理好苗族古歌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顺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好苗族古歌的现代性传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积极推动苗族古歌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努力挖掘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产业链,以此来更好地保护苗族文化,刺激民间工艺制作品的发展,处理好旅游业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长期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湘西各个地方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来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男女青年外出打工的人员流失现状。政府也应积极引导这些青年男女,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如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刺激到苗族民间剪纸、刺绣、织锦等此类民间手工技艺的原生态发展与传承。

湘西苗族古歌,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展现了湘西苗族人民的真善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湘西苗族人民勇于开创和进取的民族精神。在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今天,保护发展湘西苗族古歌这种活态文化对提高湘西苗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彩珍.湘西传统苗族鼓舞的传承方式及其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4):167.

[2]丁渝珈.湘西地区《苗族古歌》文化主题研究[D].吉首大学,2015:15.

[3]杨正伟.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0(01):32,34.

[4]余未人.台江苗族的灵魂空间[M].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98.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基金项目“湘西苗族古歌传承危机的对策研究”(20SKWT06)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