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伦理学思想对构建师生关系的启示

2021-09-27 19:27彭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杜威伦理学师生关系

彭威

内容摘要:教育伦理学是当代应用伦理学或教育哲学的新兴学科之一。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杜威较早正式使用“教育伦理学”这一学术概念,并对教育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入,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伦理学研究日益得到教育界、伦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深度与广度上均有所展开,与此同时,师生关系存在严重问题,杜威教育伦理学思想及其构建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师生关系 杜威 伦理学 思想启示

在今天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这个理念已经是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灌输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我们的教学也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因为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去了解学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成了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师生关系存在的前提主要是两个:教育教学情境这个特定社会场景和教师学生的特定社会群体。如果从这两个条件去看,那么师生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所以我们在不断地探讨师生关系,其实是在探讨教育伦理的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美国教育家杜威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为我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一.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精神,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依旧没能完全转换过来。我们倡导尊重学生,但是很多老师都还无法完全做到,仅仅做到了肉体上不体罚学生,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依旧是成绩和分数,所以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制约着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发展。因为我们有了规定教师要尊重学生,所以很多老师会把以前的体罚改成现在机械的抄写,这无疑是和减负相违背的,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负担。在惩戒学生方面可以说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老师的惩戒肯定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国家出台的很所政策让教师的权利无所适从,老师不敢用惩戒,这对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杜威伦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反对传统教育的,传统教育是指在中世纪时形成的压抑儿童的天性,禁锢儿童的思想的古板的教育,杜威是进步教育的前驱,开创了实用主义的先河,杜威的教育伦理思想有其教育哲学的基础,这就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的教育哲学命题:第一,教育即生长;第二,教育即生活;第三,教育应该是是对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三个对于教育的判断,杜威也提出他的教育伦理学思想:

1.杜威所关注的是自然世界中人的问题而不是超自然的问题

非常显然,关注人的问题肯定需要人的行为。伦理学分析人的行为并且为人的行为提出导向。杜威认为“善”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非常重要的依据。杜威认为:善是具有情境性,是在有的情境中表现出来,同时,善具有过程性,它的目的是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在道德情境的过程中体现出善。由于本能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儿童是独特的个体,不是大人的附属,所以提出教育促进儿童内在的生长,同时他认为儿童本能的生长描述为是“教育的天国”。基于这一理解,杜威一直把尊重儿童看作为教育伦理的基石,所以倒向了“儿童中心主义”。如果说教育中要尊重儿童,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就不能压抑儿童本性的发展,而是帮助儿童去发展。

2.伦理学的首要任务到底是什么?杜威认为是培育道德精神

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性质是什么?人的本性区别于动物性,人的本性是与社会性所相关联的。杜威说,我们要做的是理解人性的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向善,而不是去寻找不变的人性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是对人性进行引导然后使其更加向善。从研究人的本性出发,杜威认为伦理学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培育人的道德精神,使自然人变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杜威认为,培养人的道德精神,教师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3.伦理和道德的养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杜威认为是一个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人的道德,来源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其中会有一个枢纽叫做共同的道德精神,如何养成这样的道德精神呢?杜威在我们真实地社会生活中抽象出一些道德规则,由教师教给儿童去遵守,他认为最好的途径是从间接经验中去学习,通过教师的教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犯错,老师会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改正,所以说伦理道德的养成过程就是一个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然后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从内向外的过程而不是从外灌输的过程,想要形成经验,一定要进行主动反思才行,单纯的动作是不构成经验的。

三.杜威教育伦理学思想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三点启示

想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在杜威的伦理学思想中学到很多。因为杜威的思想是围绕人而展开,他不是想讨论社会伦理规定,而是在不断地关注人的社会化还有人的道德精神的养成问题。上文已经提到,这与教育伦理思想息息相关,因为这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总结杜威的思想我们可以概括出这几点:

1.师生关系中,“善”是基础和根本

(1)作为老师,要真心爱学生,尊重学生,而不是流于表面,更不是变相的体罚,僵硬的教学。作为学生,要从内心尊重老师,现在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仿佛助长了学生的嚣张气焰,让学生不断地挑战老师,甚至很多家长宠爱学生,不明事理,让教师变成了一个高危职业,真的是哭笑不得。真正的向善,是老师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2.教育定位为培养普通人,体现了对人性、人格差异的尊重

培养普通人意味着帮助所有人成其所是,它指向的不是教育外在的功利性的目的,而旨在教育内在的促进人本身的完善的目的。教育培养的普通人因其内心的丰盈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促进社会不断趋于完美。这就类似于《大学》里讲的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首先在明德,最终要实现的是至善,不仅是人的至善,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的至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内省,在修身。从哲学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究其本质我们在人格上应该都是平等的。因为儿童如果像老师一样博学,那么教育就失去了他的意义,就根本不需要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条件是儿童儿童处于未成熟状态。教师应该去善待每一个孩子,要理解他们的未成熟状态,因为他们正走在迈向成熟的道路上。在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做的宽容对待,给他们以改进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去作出某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判断。

3.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那么教师到底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杜威认为,应该是主导作用。因为首先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肯定是不平等的,但是学生是不成熟的,没有知识储备,心智尚未成熟,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心智成熟。这是我们在社会角色上的不平等,这样角色的不平等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杜威倡导儿童中心,但不是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是不正确的。他所反对的是,教师死板灌输,不尊重儿童,压抑儿童。注重教师的教育功能是杜威教育伦理思想的重要方面,而当前师生关系中影响教师发挥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障碍就是教育惩戒权的使用问题,同时这个问题现在引起教育界的广泛的关注。教育惩戒是以促进学生改正错误时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拥有一定的教育惩戒权,这是正常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如果害怕损害师生关系然后一味地对学生的过错迁就、放任、纵容学生,那这是走向了教育的反面。教师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包括教育惩戒,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是内在要求。

总之,师生关系是应该是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它受制于社会伦理的规范和制约,社会伦理中的价值导向和道德选择同样适合于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在当今的新时代,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同时这也是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当然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上海:复旦大学,2006.

[2]John Dewey. Human Nature and Conduct: An Instr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M].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 1922: 278.

[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閔,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2-273.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3.

[5]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32.

[6]石娟.从几种典型的民间儿童游戏引发的生态性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亓兰真.杜威儿童游戏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杜威伦理学师生关系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杜威归来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