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2020解析

2021-09-28 10:47中国黄金集团地质有限公司李余洋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资源量可行性研究储量

中国黄金集团地质有限公司 李余洋

2020年我国出台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2020[1](以下简称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2](以下简称旧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对一系列条文进行了修改,厘清了困扰业界的很多问题,也使得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实用性得以加强,使之更容易对标国际标准,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笔者研究了新旧分类的异同,在此加以浅析。

一、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出台背景

旧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术语内涵不清、采用三轴体系表达过于复杂、经济意义划分过细、部分类型不实用、国际上不认可、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我国地质事业的要求、不能适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绿色矿业的要求,已经对国家简政放权、创新监管、高效服务地质行业改革形成了技术性障碍,在此背景下进行了修订。

二、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方向

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统一了技术用途,即满足国家资源管理需要、满足资本市场融资需求、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酝酿过程中充分借鉴了Jorc标准,使之更简明实用,易于国际对比。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突出了实用性,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新修订的内容也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并不是颠覆性创新,而是对旧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继承和发展。

三、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修订内容

(1)调整标准名称。资源储量之间不再加“/”。

(2)合理调整勘查阶段。四阶段调整为三阶段,去掉了旧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中的预查阶段。

(3)不再采用“三轴”的表达方式。依然考虑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等因素,见图1。

图1 新老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图

(4)调整了资源量和储量的内涵。资源量明确为预期可经济开采的,不再包括1999分类标准的预测的资源量、次边际经济量。

(5)储量在1999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考虑了“贫化”。

(6)简化经济意义划分。保留了经济的概念,增加了预期经济的概念,分别对应储量和资源量,不再使用“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以及“内蕴经济的”等术语。

(7)简化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由三大类16个类型,简化为资源量和储量两大类5个类型。

(8)简化调整了可行性评价阶段条文的相关内容。只作原则性要求,为行业规范的编制留有余地和接口。

(9)调整了资源量转换储量的依据。1999分类标准将可行性评价阶段作为资源量转换为储量的依据。2020分类标准以可行性评价和转换因素的可靠程度为依据。转换因素包括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当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该不确定性不至于影响项目当前的经济开发。

(10)调整了地质可靠程度的评价依据。去除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阶段全局性的研究内容。

(11)明确资源量和储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停产多年、政策性关停或者处于闭坑残留状态等无法正常开采的矿山仍然保留“储量”状态,不合理。

四、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条文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的统计和发布,矿产资源管理和规划、政策制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以及资源量和储量估算、评价及信息披露。新标准明确了分类标准适用于政府矿产资源管理、资本市场筹融资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

(二)术语和定义解读

1.普查

新标准明确普查阶段的目的是“找矿”,提交普查报告时要估算推断资源量。

2.详查

新标准明确详查对象为矿床,详查报告不应估算探明资源量,可根据需要,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更为详细的可行性研究。

3.勘探

新标准明确勘探对象为矿床,勘探报告应先行估算资源量,再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从探明和(或)控制资源量中转换储量。

此外,普查、详查以及勘探阶段的英文名称与1999分类标准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勘查阶段分类标准对比

4.地质可靠程度

新标准与1999分类标准比较,有显著差异:未与勘查阶段直接挂钩,地质可靠程度三分为推断、控制、探明,分别对应三级资源量。在地质可靠程度的定义中没有提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的要求。

5.资源量

资源量的经济性通过概略研究的手段判断,是逾期经济的。

6.推断资源量

可理解为“稀疏取样工程”包括工程间距大以散点状分布未形成网状的取样工程,也包括在基本工程间距基础上放稀后形成了“稀疏”网状取样工程。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仍然归到推断资源量。

7.控制资源量

可理解为控制资源量要求有“系统取样工程圈定”,一般对应详查阶段论证布设的基本工程间距。

8.探明资源量

探明资源量要求在控制资源量的工程间距基础上,经加密控制,取样工程之间矿体的连续性,如果确定不了,不应归为探明资源量。

9.转换因素

资源量和储量均为矿产资源,资源量是储量的前身,二者之间的转换是矿产资源开发“状态”的转换,资源量转换为储量不意味着资源已经被采出了。

10.储量

新标准明确:(1)推断资源量不应转换为储量。(2)资源量转换储量的手段为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3)估算储量时除了考虑设计和采矿损失外,还应考虑贫化。

11.可信储量

储量的可靠程度(风险程度)不仅仅由地质可靠程度决定,还由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转换因素确定程度决定。当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且该不确定性不至于影响项目的经济开发时,探明资源量应转换为可信储量。如果转换因素不确定导致项目无法经济开发时,资源量不应转为储量。

12.证实储量

证实储量只对应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不能转换为证实储量。

总之,新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出台顺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改革思路清晰,解决了行业困扰,对标国际准则,对旧标准取其精华加以继承,对指导企业日常生产、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政府合理监管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资源量可行性研究储量
构建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俄标储量与SPE-PRMS储量对标分析
察哈素选煤厂末煤干选可行性研究
13.22亿吨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阜阳探区古生界生烃潜力评价及勘探方向
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