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向培养军士创新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

2021-09-28 14:01邓志明王明鹤何晨枭
中国军转民 2021年8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对策研究

邓志明 王明鹤 何晨枭

摘要:定向培养军士是军地联合培养军事人才的新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具体实践。本文论述了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创新素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有关定向培养军士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近5年培训实践经验,从创新人格、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定向培养军士;创新素质;对策研究

引言

军士是我军战斗力的生力军,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军职业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军士的比例已经超过50%,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军士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军队。军地联合培育定向培养军士是贯彻新时代强军目标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校的定向培养军士学员已超20000人,定向培养军士已成为我军军士人才生成的重要渠道。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习主席多次强调“创新能力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要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学员的创新素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打赢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现状分析

定向培养军士学制3年,属统招全日制大专学歷,采用“2.5+0.5”军地联合培养模式——前2.5 学年由地方高校主要负责,招收部队根据需要指导教学,学习结束办理入伍手续;后0.5学年由部队(院校)负责,完成入伍训练和岗前专业培训。自2017年起,我校已完成机电、航海、通信等专业的5届定向军士的“0.5”培养任务。综合专业教员、部队接收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学员的跟踪调查情况发现,当前定向军士的创新素质与部队任职岗位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突出。具体体现在绝大多数定向军士学员对部队环境不够适应,对创新的认识过于狭隘,不善于利用现有条件和创造新条件,缺少进一步探索的精神,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例如,定向军士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很少对教员的授课提出质疑,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常常出现“被动满堂灌”的教学现象。

二是创新思维不活跃。具体体现在部分定向军士学员知识面还不够宽,个人定位不清晰、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不喜欢学习、不善于学习,对于简单的基础知识不屑一顾,对于复杂的专业知识又无法用心学习钻研,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很好的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弱。

三是创新能力较低。具体体现在部分定向军士学员认为如装备的擦拭、检查等日常性基础技能太低端,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高,在学习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进一步探索的精神,缺乏扎实的军事基本功做支撑,从而限制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策略研究

提升定向培养军士的创新素质,军队院校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要加强定向培养军士的创新素质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塑造可靠的创新人格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定向培养军士因为刚从地方步入部队,政治思想尚未成熟,理想追求还未确立,绝大部分学员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夹杂着较多的个人情感和意气成份,不能辩证地看待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有效地抵制外面花花世界的负面效应影响,思想道德上呈现出未定型性。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定向培养军士的政治教育,一方面是要注意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员头脑,比如“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等;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学员的三观教育,帮助他们解决“为谁当兵”“为什么当兵”和“如何当好兵”的问题,使他们真正领悟军人神圣的职业和新时代军士的使命担当。

2.锻炼坚强钢铁意志

创新需要坚强的意志,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想方设法的克服和战胜它。坚强的意志能够调节军士学员自身行为,控制个人心理状态,激发潜在创新意识,制止半途而废现象的发生,使学员的创新活动能够坚持并获得成功。对于定向培养军士的意志锻炼,首先要把好入学的军事强化训练关,严格标准、严格要求,激发学员吃苦耐劳的潜力,培育敢于担当、勇于冒险的军人品格。其次要加强学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优良的军人作风。最后要适时组织一些能力拓展活动,如野外驻训等,磨炼学员意志力,增强自信心。

(二)倡导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打造一个多元的军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它对学员创新素质的培养起着精神引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潜移默化的作用,并通过外化逐步内化为学员的创新素质。结合定向培养军士在军校培训时间短的特点,在校园文化方面应该重点放在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学员的归宿感,可通过参观校史馆、学“校训”、唱“校歌”、时事热点问题解读、先进人物事迹宣讲和各种军事特色比赛等活动形式,让学员自觉融入军校环境,融入部队大熔炉,从而坚定学员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

2.树立一种“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员为中心”就是“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真正的了解学员,学员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学员缺什么,我们补什么,同时注意应当学员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针对定向培养军士,首要是完善教学培训体系,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环节、制度、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不同的专业和岗位特点,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论证、课程设置、时间区分、教学内容、实践安排和素质培养等进行完善论证;每个专业制定一套规范标准的人才培养流程,使定向培养军士学员从踏入军校大门到结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打破传统的“讲授和演示”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贴近部队、贴近实战,大力倡导“情境引入、事件牵引和实践体验”等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员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努力开创“学员主演、教员主导”的新教学模式。最后要积极为学员进行创新实践提供平台支撑,例如可以通过在课表中设置“创新时间”,为学员参与创新活动提供时间保障;设置学员创新基金,鼓励学员申报小课题,或开展小发明创造;还可让学员参与专业教员的课题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3.建设一支适应定向培养军士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员队伍

有人说过:“把学员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拥有一支创新素质的教员队伍,是推动军队院校创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首先,教员们要树立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创新的意识,具备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具有广泛的兴趣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以积极的、创新的态度来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实践。其次,要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员的培养力度,通过进修、部队顶岗和参加军内外各项教学、技能大赛等,切实提高教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要重视学员队队干创新素质的培养,队干和学员近距离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队干是学员的生活和日常管理上的师长,也是学员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力量,应该把学员创新素质培养纳入队干的工作范围之内。

4.构建一套完善的定向培养军士人才评价体系

首先要优化评价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政治理论、军事礼仪等基础课程的考核,可用论文或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进行考试,要求学员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对有关问题作较深入的探讨、钻研,要有自己的分析和简介,培养学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对于专业课程的考核,要注重对学员平时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和完成具体实践项目的能力考核,强调学员学习的过程,要突出对学员的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着重考核学员是否具有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次要丰富评价内容,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评价内容,系统把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为学员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最后要高度重视定向培养军士的职业技能鉴定,定向培养军士在军校培训期间所学课程具有强烈的部队属性,结业后要达到“上岗顶用”,需采取军队鉴定和国家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培养,同时重点突出军队鉴定,把军队鉴定作为其迈入岗位任职的起点。

(三)善于激发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1.加强创新教育

定向培养军士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军事人才。如在海军定向培养军士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增加具有海军特色的创新课程,像损管、船艺和潜水等舰艇共同科目。通过创新课程的开设,让学员掌握创新的基本知识,明确创新的基本原理;培养学员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让学员体会创新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增加自信心;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

2.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员只有感兴趣才会自觉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究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具体的在定向培养军士学员进入军校学习的初期,可由机关组织各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对其进行专业和部队岗位认知教育,介绍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教学装备、部队岗位和士官成长路径等方面的信息,明确学员职业定位,激发学习兴趣。

3.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锻炼学员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主要的就是改革教材和课堂教学方式。首先,教材改革上,教员应尽量选用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或者自编的紧贴部队岗位实际,符合定向培养军士教育教学特色的新装备教材。其次,任课教员要创新课堂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讨论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下达任务,引导学员独立思考,组织学员进行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学员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拓宽学员的思路,提高学员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比赛活动锻炼学员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

(四)努力培养过硬的实践创新能力

1.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好的想法要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来检验是否可行,而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又会推动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且让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就是在定向培养军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加大实作课、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等内容的教学比重,缩短学员“学”与“用”的距离,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员尽快熟悉部队岗位打下基础,增强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2.提升教学保障水平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灵魂,优质的教学硬件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在当前地方“校企深度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军队院校应顺应军民融合潮流,树立“开放、融合、共赢”的教育观,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基层部队的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大与地方企业、院所的合作。一是在地方军工集团(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新装备培训基地,在高科技企业建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软、硬件资源,合力开展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开拓学员创新视野。二是加大与基层部队交流合作的力度,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训练、实习“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广泛开展前置教学、顶岗实习、比武竞赛、演习演练等教学活动,实现院校与部队深度融合培育定向培养军士人才的良好局面。

三、结束语

定向培养军士是贯彻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创新举措。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学员的创新素质,是培养新时代对新型高素质人军士人才的必然需求,是适应现代化武器装备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蔡海鹏,闵雅婷.定向培养士官政策演进及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

[2]卞禹臣.媒介融合生态下定向培养士官生軍政素质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0(08)

[3]谢洪森,黄子革,刘水,等.关于军地联合培养定向士官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7(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军民深度融合背景下士官人才生成和退役权益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CGL066,项目主持人:邓志明)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志明(1987-),男,本文通讯作者,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发电与供电专业教学与研究,以及海军军士人才培养,工作单位:海军士官学校。

(作者单位:王明鹤,海军装备部驻大连地区第一军事代表室;何晨枭,中国人民解放军91780部队)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对策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
科研实验平台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