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1-09-28 09:10李旭平
果农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优质高产枇杷栽培技术

李旭平

摘 要:在水果市场品种繁多的背景下,由于枇杷拥有良好的口感及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因此也进一步扩大了枇杷种植范围及规模。为了更好地保证枇杷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应加强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以实现枇杷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枇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枇杷盛产于我国南方,属于热带水果的一种。果实美观诱人,果肉柔软多汁,不仅有着极好的口感,同时具有健胃、止咳等功效,因此,在国内南方一些山区广范栽培[1]。既能作为经济植物,又能作为绿化植物,经济与使用价值均较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但想要生产出优质的枇杷,就离不开相应技术的支撑。故此,笔者结合江西省新干县的枇杷栽培实践,对枇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展开了具体分析。

1 地块选择

枇杷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 ℃以上、冬季不低于-6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能正常结果。要想实现枇杷优质、高产,首先应做好栽培环境的选择。通常在丘陵地区适宜种植枇杷,特别是具有坡度的地区,更适宜种植枇杷,这是因为这类地区更有助于枇杷的排水,确保枇杷根部可以更好呼吸,进而实现健康、快速成长。

2 品种选择

合理选择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如今按照果肉颜色,可将栽培品种分为白肉与红肉两类。白肉枇杷的优质品种主要有丽白、白玉(图1)、软条白沙(图2)、冠玉等;红肉枇杷优质品种主要有解放钟、大五星(图3)、龙拳一号及太城四号等[2]。在实际选择品种时,应严格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与气候条件。

3 松土除草

枇杷栽培要实现优质高产,在生长过程中需展开精细化人工管理,所以,在选取种植地后,要优化土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土壤条件做进一步改善。枇杷的生长环境若有过多杂草,就可能导致养分不足,所以,要做好及时除草工作,若在此过程中使用了药剂,则要注意所选药剂品种,不能给枇杷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松土需及时,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能够更好地保证枇杷根部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助于枇杷的快速生长。倘若遇到较多降水的情况,还应挖掘沟渠,以使土壤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以免由于过多的雨水,导致枇杷被长期淹没或流失养分,出现根部坏死。

4 施肥管理

进行施肥应注意结合枇杷的生命周期(幼苗阶段、结果期和采收后)特点。由于枇杷在幼苗阶段,根部生长旺盛,这时要确保其养分供给充足,保持6~7次/年的施肥频率,并且要保持平稳的施肥间隔期(通常2~3个月)。同时,要注意结合枇杷生长的实际情况,合理增减施肥次数。此阶段主要施用磷肥和尿素,若过多施用有机肥,可能导致果树树根被烧死。在结果期,为了确保枇杷的果实品质和产量,应多施钾肥和氮肥,注意控制施肥深度和次数,通常3~4次/年,并结合具体生长情况增减次数,深度只要覆盖果树表层土壤即可。枇杷收获是最后一个阶段,此时的施肥重心是做好后期养护,以确保第二年果树依旧能够实现优质高产。所以,此阶段主要施用粪肥,这样既有助于保障根部养分,又能节省经济支出。

5 整形修剪

5.1 整形

通常枇杷整形较宜选取双层杯状形与小冠主干分层形。定植苗木时,不建议短剪苗干,应将顶芽保护后,同时苗木应在30~40厘米范围内定干,不宜过高。例如,双层杯状形的特点为果实质量高、结果枝多、主枝少、通风透光好、操作方便,适宜矮化密植,栽植密度为3米×2米。具体操作是,定植后第1轮侧枝中,选均匀分布的3个枝作为1层主枝培养,然后辅养枝再另选两个。与第1层主枝距离80~100厘米处,留下与下层主枝错开、均匀分布的3个枝为第2层主枝,且进行两层主枝配备[3]。辅养枝为两层主枝间的侧枝,在7月时对其展开环割、扭梢,以促进更好成花,若随着树冠扩大给下层光照产生影响,应逐年疏除辅养枝。

5.2 修剪

枇杷树要勤修剪,具体可采用剪除徒长枝、弱枝、病虫枝、密枝、枯枝等方法,集中养分,实现良好的透光通风,避免出現结果部位外移的情况。

6 疏花疏果

虽然枇杷春、夏梢成花均较易,每一花穗多为150~200朵,最少也有60朵,但花形成产量仅有5%,因此要将过多的花疏除。特别是大果型枇杷,要实现果实的优质,就一定要将部分幼果、花疏除。建议在10月下旬至11月进行疏花,从基部移除部分花穗,其余花穗进行上部小花序的疏除;若花量中等,则可疏除花穗的一半。此外,应结合果实大小与花量,确定疏花多少。经过疏花,能够更好地保障花穗养分,使其能更好抵抗不良环境,实现着果率的提升。通常在3月中下旬春暖后疏果,将一些病果、小果疏除,小果型品种每穗留5~6个果,大果型品种每穗留2~4个果。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枇杷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等(图4)。防治病害应以生物、农业及物理防治为主,重点在于预防,若上述手段效果不理想,可以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

叶斑病发病于叶片,初期病斑为圆形、呈淡褐色,后变成灰白色。应先着手改善环境条件,做好清园、修剪、排水等工作,以使抗病力得以增强。此外,可在春、夏、秋梢抽生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夜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再次喷洒要间隔10~15天。

炭疽病主要是对果实形成危害(图5),导致果实出现腐烂。初期果实上会出现水渍状病斑(呈淡褐色),到了后期果面出现小黑点,且凹陷,扩展迅速。具体防治措施:先做好土壤与肥水管理,以使树势增强,抗病力提升;重视清园工作,以使病源减少;针对果园发病重的情况,可在果实将转色时,喷64%杀毒矾600倍液或70%可杀得800倍液,使果实得到有效保护。

7.2 虫害防治

袋蛾、叶螨、蚜虫、舟蛾、刺蛾、天牛、黄毛虫等是枇杷的主要虫害。防治刺蛾时,可在防治其他害虫时,采用20%杀灭菊酯5000倍液一并防治。防治桑天牛时,可用40%敌敌畏50倍液,用棉花蘸后塞入蛀孔,且洞口要用黄泥封堵。防治舟蛾时,可采用20%甲氰菊酯3000倍液或者20%杀灭菊酯5000倍液。防治黄毛虫时,可于1~2龄幼虫期采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是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进行防治,或者进行人工捕捉。在冬季开展清园时将越冬茧清除掉。防治袋蛾、蚜虫、食心虫等时,可在防治其他主要虫害时兼治,采用相应药剂,如克螨特、甲氰菊酯等。

参 考 文 献

[1]  梅再胜,袁绍文,余成思.长江流域枇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20(12):27-29.

[2]  曾天津.枇杷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9(2):35-37.

[3]  张启.枇杷生态高效栽培技术[J].浙江林业,2020(12):22.

猜你喜欢
优质高产枇杷栽培技术
枇杷糖浆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
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