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梨产业发展的瓶颈及解决途径

2021-09-28 19:17邵晓祥王建新
果农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运城梨园果农

邵晓祥 王建新

运城位于北纬35°水果生产“黄金带”,土层深厚,具有黄土高原、丘陵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特征,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黄河水利资源惠及全境,这些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适合梨树的生长,特别是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达220天,在北方水果产区物候期早,能够提早上市。运城梨果汁多、味甜、石细胞少、果核小,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和消费者的青睐。笔者通过对运城梨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梨产业发展解决的途径,旨在为广大梨农、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梨产业发展的现状

2020年全市梨种植面积31.21万亩,其中盐湖区12.3万亩,临猗县8.22万亩、平陆县6.3万亩、芮城县1.58万亩、万荣县1.35万亩。总产量62.42万吨,其中盐湖区31.98万吨,临猗县18万吨、平陆县3万吨、芮城县3.55万吨、万荣县3.11万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砀山酥梨,2010年以后,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梨种植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品种主要有砀山酥梨、红香酥梨、玉露香梨、雪花梨、新梨7號、鸭梨、奥红一号、丹霞红、秋月、皇冠梨、黄金梨、无核巴梨、7月红、津香蜜梨等15个品种。

2 梨产业发展的瓶颈

2.1 品种单一

运城梨以酥梨独大,占到梨面积的51%。酥梨皮厚、石细胞多、果核大,消费者逐渐认识到酥梨的品质缺陷,其造成消费量越来越少。

2.2 种植模式落后

78%的梨园采用疏散分层形。这种树形和模式存在前期产量低、后期容易郁闭、不便于机械化作业、病虫害严重、果实品质差等问题。

2.3 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追溯水平低

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加上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给梨园的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追溯带来困难。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不同梨园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差较大。

2.4 管理中存在误区

2.4.1 灌溉方式不科学 86%的梨园采用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容易降低地温,造成根系缺氧、地面径流、水土和肥料流失等问题。

2.4.2 清耕制偏多 60%的梨农认为梨园要清耕,减少果园杂草与梨树根系争水、争肥的矛盾。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果园,必须采取果园生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果园生草不仅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增加天敌、减少日灼、降低病虫害、增加土壤墒情等优点,而且还可避免除草剂的使用,杜绝土壤污染,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因此保证了梨树的健康生长。

2.5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国内外对梨树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已经很成熟,但在实际生产管理中,梨农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管理盲目的梨农占到60%~70%。主要表现在施肥量、施肥种类、打药时间、用药种类、喷药剂量方面的盲目性,不能做到精准施肥、科学用药,存在浪费肥料和农药的现象。

2.6 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要解决一家一户小农经营的问题,除了土地流转,关键是建立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资供应商和代销店目前主要停留在卖货的层次上,服务能力跟不上,急需专业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兴起。

2.7 产业链条短

90%的梨果以鲜食销售,缺少深加工,无法缓和鲜食梨销售的压力。

3 解决梨产业发展的途径

3.1 大力发展优良品种

通过新建优良品种园和改接老品种的办法解决品种落后的问题。控制酥梨的发展,提倡海拔高的区域(700米以上)发展玉露香梨(图1);海拔低的区域(700米以下)发展红香酥梨、丹霞红、新梨7号等优良品种。

3.2 选用新栽培模式

新建园采用主干形,株行距4米×(1.5~2.0)米。树形结构不分主枝、侧枝、辅养枝,中心干上直接着生单轴延伸的结果枝组(图2)。

3.3 鼓励土地流转和加入合作组织

通过引导,采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和加入合作组织的方式,提高土地的集中度,发展适度规模的经营,建设连片连区面积100亩左右的标准化梨园。规模化的生产,提高了梨园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水平。

3.4 采用正确的管理方式

变大水漫灌为交替灌溉、小沟灌溉、渗灌、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变果园清耕为果园生草,行间种植三叶草、毛叶苕子、紫花苜蓿等,年刈割1~2次(图3)。

3.5 强化技术培训与推广

实现科技兴果、藏果于地、藏果于技,必须从提高果农的素质着手,增加梨农在果树生产上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工作。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田间、地头开讲座,进行技术示范,并将果农组织起来外出培训取经,开拓市场,带回种植销售信息。通过这些举措,提高果农素质,增强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抓好科技带头户、专业村,建立示范样板园,在样板园内全面落实实用的先进技术,发挥其综合效益,生产出优质高档果,以高售价、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使果农通过样板园充分领略到科技的威力,以提高果农学习管理技术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尽快掌握一整套果树科学栽培管理技术,加快果品高产优质进程。此外,加快建立技术培训长效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果树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网络。结合“绿色证书”、“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每年组织举办梨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果农,使各项技术措施能够按照规程要求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3.6 引导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

政府通过引导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提高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促进优秀成果的转化,提升质量安全追溯水平。

3.7 延长产业链条

鼓励企业建立梨加工厂,把梨果加工成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梨干、梨酒、梨醋等,不断开发梨产品的多元化,提高梨产业链条,扩大梨销售的渠道,提高梨农的收入。

(作者联系电话:18135918015,18735903870)

猜你喜欢
运城梨园果农
基于Logit-ISM模型的果农电商参与行为研究
课题:梨园漫步
“梨园”指戏曲界
“梨园”指戏曲界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果农之梦
山西运城:春来盐湖画意浓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苹果树一生都在做减法
偷摘葡萄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