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比较与相关性分析

2021-09-29 07:21
大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力图血小板血栓

秦 兵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检验科,北京 100021)

现代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凝血功能检查必不可少。通过凝血系统评估,有助于医护人员深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血液处于低凝状态而导致出血。现阶段,多采用凝血检验、血栓弹力图进行凝血系统评估。其中凝血检验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等,主要用来反映人体实际凝血功能状况,但并不能全面、快速、动态地反映血液整体凝血功能状态[1]。血栓弹力图能够全程动态反映出人体凝血变化,包括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振幅(MA)及凝固角(α-Angle)等参数,其是指利用血栓弹性描绘记录仪将凝血的整个动态过程曲线描绘出来,更全面地显示患者凝血紊乱状态,从而全面且快速评估患者的整体凝血状态[2]。为了确保患者输血治疗安全、高效,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凝血检验、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治疗的差异,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接收的100例实施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22~80岁,平均(60.5±11.3)岁;疾病类型:血液病22例,骨折19例,冠心病17例,肝癌14例,脑出血10例,肾病10例,其他8例。纳入标准:均需接受输血治疗者;无相关禁忌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者。本研究在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

1.2 方法 于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利用2支真空管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血液样本与抗凝剂9∶1进行抗凝处理后,实施血栓弹力图参数检验与常规凝血检验。①常规凝血检验:对血液样本以3 000 r/min的转速持续离心操作10 min,分离出血浆,然后通过全自动凝血检验仪[日本SYSMEX(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型号:CS-5100]检测 PT、APTT、FIB、TT指标。②血栓弹力图检验:将1.0 mL抗凝血装入高岭土激活剂瓶内,摇晃均匀后静置1 min,激活,在检测托架上正确安装普通杯,同时将测定杯置入检测通道,并在测定杯内注入 20 μL的 0.2 mol/L 氯化钙(CaCl2),从瓶内取出340 μL已经激活的血液样本,倒入普通杯内采用血栓弹力图仪(美国唯美公司,型号:TEG5000)进行检测,通过电脑软件获得图像,描记参考值。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检测结果,包 括 K、R、MA、α-Angle、TT、APTT、PT、FIB。②分析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各项指标的相关性。③观察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指导的输血率与输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凝血4项与血栓弹力图参数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检验结果 100例实施手术患者的其K、R、MA、α-Angle、TT及FI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而APTT、PT水平较正常参考值升高,见表1。

表1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检验结果

2.2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指标的相关性 TT、FIB与 K 值 呈 负 相 关(r= -0.251、-0.253);PT、APTT、FIB与 R 值 正 相 关(r= 0.251、0.256、0.146);TT、APTT、FIB与 MA 值呈正相关(r= 0.623、0.412、0.628);TT、FIB 与α-Angle 值呈正相关(r= 0.498、0.512),而 APTT、PT 与α-Angle值呈负相关(r= -0.241、-0.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3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指导的输血率与输血量 血栓弹力图检验状况下,有32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占比64.00%(32/50),其中17例血小板输注,15例血浆输注;常规凝血检验状况下,有45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占比90.00%(45/50),其中8例血小板输注,37例血浆输注。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率、血小板输注及血浆输注量均低于常规凝血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指导的输血量比较()

表3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指导的输血量比较()

检测方法 例数 血小板输注(U) 血浆输注(mL)血栓弹力图 50 0.5±0.1 55.6±11.3常规凝血检验 50 0.9±0.2 426.8±50.2 t值 12.649 51.010 P值 <0.05 <0.05

3 讨论

凝血检验方法主要包括PT、TT、APTT、FIB等指标,通常被临床用于抗凝治疗患者的检查与血栓形成的检测。虽然凝血检验方法应用范围较广,但是最终检验结果容易受采集时间、标本放置时间、血样采集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3]。作为新型检验方法的血栓弹力图,具有无创特点,主要指标包括K值、R值、MA值、α-Angle等参数,有助于临床动态观察人体纤维蛋白形成与凝血过程变化,结合力学原理,将这种变化发生时间的函数关系,绘制成图,以便于临床准确判断凝血功能异常原因,了解人体全血纤溶功能与实际凝血状态[4]。

本研究深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栓弹力图主要检测全血样本,激活剂包括组织因子或高岭土,启动凝血后,由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检验仪器去观察记录纤维蛋白形成过程、血栓产生过程及血块融化过程,并生成诸多参数,其中K值主要评估凝固的血块达到一定强度而耗费的时间长,有助于临床准确掌握人体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这直接关系到血凝块织网速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TT、FIB与K值呈负相关,表明FIB容易影响到K值变化。R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凝血因子质量,主要指的是凝血活酶形成时间。此次研究发现,PT、APTT、FIB与R值呈正相关,表明各指标在反映凝血因子活性方面有相似之处。α-Angle值旨在反映纤维蛋白浓度,有助于临床了解纤维蛋白凝块产生速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TT、FIB与α-Angle值呈正相关,APTT、PT与α-Angle值呈负相关,血液凝固状态轻微时,有可能会影响K值变化,导致临床无法准确判断,此时可以通过判断α-Angle值,进一步明确患者是否有必要输血治疗。MA值反映的是血小板、纤维蛋白通过纤维蛋白凝块(由GPⅡb/Ⅲa互相联结)的最大硬度、强度,是现代临床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最主要的参数[7]。此次研究结果显示,TT、APTT、FIB与MA值呈正相关,表明FIB对MA值的影响重大。血小板检测中,凝血酶激活剂最重要,因为凝血酶形成直接影响着血小板活跃程度,若凝血因子的活跃程度偏低,那么产生的血块也较差,使得MA值降低。相反,血小板功能薄弱,而凝血因子处于正常状态下,依然也会削弱凝血酶形成能力,进而延长R值。故而判定MA值过程中,除了重视血小板变化之外,还要综合判定凝血因子变化、纤维蛋白原水平[8]。

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率、血小板输注及血浆输注量均低于常规凝血检验,其原因可能在于,凝血形成过程并非静态,而是动态的,这使得常规凝血检验结果的指导作用受限。由于血栓弹力图能够动态评估凝血过程,故而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体中凝血平衡状态,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综上,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常规凝血检验与血栓弹力图参数密切相关,尤其是血栓弹力图,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力图血小板血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写在受降日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北京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