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021-09-30 00:59张倩李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课程思政新媒体

张倩 李孟

[摘 要] 新媒体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专业必修课“水质工程学”为例,探讨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并结合给排水专业的课程特色,实施了模块化教学与有机渗透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课程培养环节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传统经典内容的讲授、大国工匠课程思政的精选、师生高交互性课堂的研讨等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新媒体;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有机渗透;高交互性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湖北教育厅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高交互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016132)

[作者简介] 张 倩(1983—),女,湖北武汉人,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给排水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8-0022-04     [收稿日期] 2021-04-14

随着5G网络的发展,校园无线Wi-Fi覆盖,智能手机价格降低,引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增长。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庞大,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继续增高,而网民中学生群体仍为最高。移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校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1]。新媒体移动学习平台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强,技能性强,多强调工程实际。在平时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技能的讲授,而对思想政治元素(以下简称思政元素)的建设和渗透还有待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须在专业课的讲授和设计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和相关环节。本文基于武汉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水质工程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新媒体时代对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组织召开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整体设计,把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同时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3,4]。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本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的工程性较强,是“科学”与“工程”的结合,教师若能在该课程中注入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德育功能,可更好的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结合“水质工程学”的课程特色,可实施模块化教学与有机渗透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课程环节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其模块化,并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结合领域专家事迹

在讲授给水和污水处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时,可以适时穿插介绍一些我国水处理领域著名专家的事迹。例如,郝晓地教授在国外求学期间时刻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仅用了两年时间获得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被校方评价“中国人真能干”。郝晓地教授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献身国内,积极投入国家急需的水处理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5]。这些颇具爱国情怀的事迹,让学生懂得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只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才能全心全意地服务祖国,最终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国水处理行业起点低、起步晚,在“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讲到生物脱氮除磷、膜处理技术等内容时,可介绍我国相关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史,以及目前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充分展现我国水处理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正是这些科学家有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才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技术瓶颈,立足世界水处理领域的前列,由此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极大地提升自信心,鼓励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二)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紧跟国家实际需要和工程需求的最前沿,从实际工程案例入手,引出实际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和水体修复与治理的需求[6]。在“水质工程学”课程的相关给水和排水内容的教学中,嵌入“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太湖蓝藻爆发事件”“河北白洋淀死鱼事件”和“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水污染事件,一方面揭示水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充分让学生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生态内涵。

另外,讲到“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章节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着重考虑污泥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水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并最终明白保护水环境既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又要特别关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将知识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水处理知识,积极地参与水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社会主义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课程思政新媒体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