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的思考

2021-09-30 07:04胡欣
世界知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安保利益

胡欣

近期有两件事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一件是发生在巴基斯坦的对中方人员的恐怖袭击,另一件是阿富汗“城头变幻大王旗”。巴阿两国都是中国邻国,“一带一路”倡议延伸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海外投资、基建的利益攸关方。动荡局势之下,中国的海外安全保障或将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近些年,中资企业、公民在海外存在规模不断扩大,而在中国海外利益聚集区域内,不少国家面临政治动荡、经济停滞、恐怖主义、民族矛盾等挑战,客观上也让分布在那里的中国企业和公民等面临持续而复杂的威胁,典型如近年来在马里、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国发生的波及甚至针对涉华企业和人员的暴力事件。加之个别地区在疫情之下被煽动的反华、排华情绪,我国的海外利益安全风险呈现“量增频高、多点爆发、线长域广”特点。

中国以大体量姿态“走出去”的时间不长,在海外缺乏有力的战略支撑,海外安全防护存在明显缺陷。从其他大国的经验看,增强海外安保能力是普遍选择。从实践成效看,要依靠专业化的安保力量,也要得到所在国政策、制度、法规、观念、体制等方面的认可和接纳。

中国海外利益分布越来越广,不同方向上的安保需求特征不尽相同。国内的海外安保行业虽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从战略规划到执行操作,各层面的综合素养、海外经验明显欠缺,尤其是在海外行动力、国际法规意识等方面。我国海外安保的布局和长远建设更是亟待加强。

如何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兼顾地缘特征、行动需求和国际架构的海外安全地区性保障实体?

从中国海外利益地区设定看,海外安保力量应重点布局在地缘辐射效应相对突出的点位,以能为在周边地区开展海外安保提供人力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这样有利于将力量集中到应对特定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化上来,便于针对该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等特点,提供“定制式”的安保服务,并在物资采购、应急储备、装备配发等方面更好地将国内外市场进行衔接,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运行方式可尝试中外合作(资),打造双多边安保合作实体平台。中国要建立类似海外安保中心的机制,不是由军方运行海外基地,也不会去触碰所在国的政治、安全等敏感问题,而是要适于开展国际合作。中外合作(资)的优势比较明显,包括:便于以市场化方式招纳国际海外安保领域精英团队和人员;吸纳所在国企业,以收益为杠杆撬动当地民众参与安保任务的积极性;发挥当地本土人力资源和信息渠道优势;通过雇用当地职员、退役军警等,在为不发达地区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增强与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入度与亲和力。

应着眼能力的生成来进行“闭环”设计,打造产业链、人才链、信息链的一体融通。坚持战略和战术并重,推动“培训—行动—咨询—预警—协调”一体,兼顾当下安全急需与长远布局。其中,“培训”主要是对赴该地区承担海外安保的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包括安全防护、重要目标保卫、地区语言文化、国际法規等;“行动”主要指承担相关地区的安保力量配置,安保行动技能、冲突战术等训练等;“咨询”是发挥专业团队、民间智库、海外企业等多渠道优势,对该地区投资和建设的安全环境、社情舆情进行综合测评,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不断积累海外安保活动经验,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机构提供对外执法合作的政策建议;“预警”主要指对地区安全形势、短期中期风险、威胁来源等进行分析预判,并提供及时预警;“协调”主要指在企业、政府、各派势力甚至地区军政团体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协调沟通。

我们的“走出去”,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无法回避。事实证明,西方惯用的强权强力手段,其效能很难在多元化的世界中长期持续,中国不会选择霸权军事介入和扩张的模式。坚持从国家属性、政治立场和外交准则出发,探索更适合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方式,才能更好地维护海外国家利益和企业、公民安全。

猜你喜欢
安保利益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跟踪导练(一)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建设全球最大最先进核安保示范中心
利益与西瓜
“猴”安保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