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玉米大豆间作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04 08:10陈立娟高凤菊李建利刘忠花陈文凭王兴华崔秀芳
大豆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德州市间作大豆

陈立娟 ,高凤菊 ,李建利,刘忠花 ,陈文凭 ,王兴华 ,崔秀芳

(1.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禹城 251200;2.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德州 203015)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2019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19年全省夏大豆生产技术意见》支持,要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宽幅间作技术,促进玉米大豆协调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1],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稳定5亿亩玉米的基础上,提高大豆自给率?多部门、多地通过近几年的探索研究,玉米和大豆间作高效栽培技术是协调发展玉米、大豆生产的不二选择。禹城市作为农业大市,2017年开始与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并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大豆间作精简高效栽培模式[2],四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 000余亩,在玉米基本不减少产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大豆产量,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效。

1 拓展大豆生产空间的种植模式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我国年需求大豆约1.1亿吨,而年生产总量只有1 800多万吨,种植面积1.4亿多亩,年需要进口大豆9 000多万吨,2020年进口大豆突破10 0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面对疫情反复和国际复杂形势,如何在保证玉米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增加我国大豆的供给量?玉米大豆间作高效栽培是解决耕面积和基本自给矛盾的关键。

1.1 玉米大豆间作高效栽培模式

玉米大豆间作高效栽培模式,是变玉米单作为玉米大豆间作的高效栽培模式,实现了玉米和大豆优势互补,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与光照肥料利用率,确保玉米大豆协同增产及周年高产。近几年在禹城市示范推广的玉米大豆间作高效栽培模式,主要是2∶3种植模式和2:4种植模式。2∶3种植模式,带宽2∶3米,玉米2行,行距40厘米,大豆3行,行距30厘米,玉米与大豆之间的间距65厘米。2∶4种植模式,带宽2.6米,玉米2行,行距40厘米,大豆4行,行距30厘米,玉米与大豆之间的间距65厘米。通过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和精简高效栽培,实现了玉米大豆增收增效。

1.2 禹城市示范推广情况

自2017年以来,禹城市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和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三方合作,连续四年推广应用玉米大豆间作精简高效种植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 000余亩,在不减少玉米产量的前提下,达到了增加大豆产量的效果。

2017年,玉米大豆间作精简高效种植技术在禹城市房寺镇示范种植了1 400余亩,该技术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盖钧镒院士)以及种植大户的普遍认可,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属干捡”的目的,通过专家田间现场验收,多增收大豆131.8公斤/亩,多增收300元/亩以上。

2018年,禹城市建立1 500余亩的玉米大豆间作精简高效种植示范基地,测产结果显示,玉米平均产量538.7公斤/亩,大豆平均产量129.4公斤/亩。

2020年,在禹城市房寺镇子轩家庭农场建立示范基地1 000多亩,并开展了200亩的高产攻关示范试验,通过采取“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调肥控旺、机播匀苗、机收提效、防病控虫”等措施,10月份邀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德州市农科院等相关专家进行了实打验收,玉米平均产量568.01公斤/亩、大豆平均产量121.66公斤/亩,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群众的种植热情,有效规避了“粮贱伤农”的风险。

1.3 玉米大豆同时青贮饲喂探索

2018—2019年,在玉米大豆间作精简高效种植技术的基础上,三方联合开展了玉米大豆混合青贮料与牛羊饲喂试验项目。通过与乐塞肥羊、养牛大户王立鹏等的合作试验,玉米大豆混合青贮不仅提高青贮料的蛋白质、钙等营养品质的含量[4],同时解决了大豆难以单独青贮的难题。其中肉羊每天多增重22.13克,肉牛每天多增重0.24公斤,不仅解决了禹城市牛羊对草料“量”的需求问题,同时满足了牛羊对草料“质”的需要。

2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实施效果

2.1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通过采用“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等田间配置技术,发挥玉米的边际优势,充分利用复合群体内不同层次的光能,玉米单产与单作相当,间作大豆平均产量100~120公斤/亩,实现增收200 元/亩以上[5]。

2.2 生态效益显著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实现养分互补,通过轮作倒茬,可以提高根瘤固氮量10%,提高氮肥利用率20%~30%,减少氮肥施用量4~6.4公斤/亩。间作种植模式可降低斜纹夜蛾、高隆象、病毒病等病虫的发生率30%~50%,从而降低农药施用量10%~15%。玉米大豆秸秆可以同时青贮饲养牛羊,实现秸秆过腹还田和资源循环利用。

2.3 抗风险能力增强

根据间套作复合系统的生态位原理与风险分散效应,提高了间作系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尤其是抗旱能力;而且有效弥补了单一玉米种植因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2.4 经济效益显著

玉米大豆间作高效种植,玉米单产与单作相当,大豆产量100~120公斤/亩,大豆相当于白捡。即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增加了优质大豆供给。禹城市现有耕地80余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68万亩,若有30万亩进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可增加优质大豆6万多吨,增收2.5亿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2.5 利于推广种植

玉米和大豆都属于喜温作物,非常适合禹城市夏播种植,该间作模式发展空间大,尤其利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广应用,可实现规模效益。

3 间作模式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轮作和间作套作,重点在黄淮海及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间作套作”,并于2016年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均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和主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广玉米大豆间作高效种植模式是当今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有利于国家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更能有效增加大豆生产空间。

综上所述,通过禹城市四年的示范推广,证明玉米大豆间作高效种植模式是能充分拓展大豆生产空间的高效种植模式,为德州市乃至黄淮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符合国家农业供给结构改革的政策要求,有利于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增加了大豆产量,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效。

猜你喜欢
德州市间作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不同密度椰林间作荫蔽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鸟屎运
学生写话(4)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