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产业:标定新高度,培育新动力

2021-10-04 03:07许小燕
产城 2021年5期
关键词:航空航天客机载人

许小燕

5月18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核心舱在发射升空后,已经完成单舱飞行阶段的在轨测试,后续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正常按计划实行。

“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最重要、最关键的舱段,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到现在已经进入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时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道,“空间站建造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两个阶段,从今年到明年,完成这两个阶段的任务。今年发射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紧接着是5月份和6月份分别实施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9月和10月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

空间站建设的重大进展,是我国航天产业的重要成就。日前我国“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对“十三五”期间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将航空航天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深空开发定位为未来产业,将空天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列入规划,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

航空航天产业既包含体量巨大承担带头示范作用的国有企业,也有与院校、院所等机构合作密切的重大工程,分布于全国不同地域与产业集群。各地陆续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相关省市俱对航空航天产业做了密致的谋划布局,冀望进一步发展,取得卓越成效。与此同时,航空航天产业链的提升与完善将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民营力量进入航天领域,民营航天正迎来新契机,高端航天已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促进行业发展。

航天事业成效显著,航空装备稳步发展,商业航天实现新突破,规划政策密集出台……在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下,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一飞冲天”的产业生态

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有效增强我国高密度发射任务执行能力;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为中国载人登月飞船“启航”奠定了坚实基础;嫦娥五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目前,已成功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计划在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开展巡视探测;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建成并开通、通量宽带卫星系统启动建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收官、中国首个海洋水色卫星星座建成等。

另一方面,随着商业航天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以及国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战略的推动,商业航天市场吸引大量商业航天公司进驻,众多商业航天发射实验争相开展,大量商业卫星星座计划接连不断地被提出。

据统计,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4次发射。在航天器科技活动方面,全年共研制发射航天器77个,航天器总质量102.61吨,数量和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这也表明,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达到新高度,一个中国航天产业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航空航天装备是航空航天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是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促进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现有的航空产业园区可以覆盖通用航空产业全产业链,是孕育产业成长的摇篮。在政策推动下,航空产业园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谱系和产业体系。

商业航天实现新突破

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以及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首颗卫星下线。该条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产线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等典型特征,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满足小卫星总装集成测试的需求。卫星智能生产线建成后,小卫星的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单星场地面积需求将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将提升10倍以上。

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并进,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因。2020年12月21日,中国航天科工与中国商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机体结构件、航空安全、工业基础件、飞机制造物流系统、地面装备等领域进一步推进深化合作,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今年1月,中国商飞宣布,中俄双方已经就CR929客机的生产参数达成一致,并于今年内开工建造首架CR929,该客机的首次试飞定于2023年进行。

国产飞机的发展态势良好,正逐渐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据中国商飞科技委常委、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中方总设计师陈迎春介绍,目前,我国三大客机项目ARJ21国产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和中俄联合研制的宽体喷气客机CR929都在正常推进。

具体来讲,90座的ARJ21订单超过600架,累计运送旅客超过150万人次。5月11日8时11分,国产ARJ21飞机平稳降落在鄂尔多斯机场。这是鄂尔多斯机场通航以来首次迎来国产机型执飞航班,标志着中国商飞ARJ21型飞机正式投入鄂尔多斯机场航线运营队伍。

CR929客机的基本型为CR929-600,航程可达12000公里,座级280座。根据有关企业的计划,CR929起初将使用通用电气公司或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发动机,2028年以后改用俄罗斯生产的PD-35发动机。有关专家认为,CR929客机的主要性能可以与波音787客机相媲美。陈迎春预计2023-2045年,将有1000架CR929交付于市场。

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C919飞机从2017年5月5日首飞以来,进行了多项实验,目前投入了6架飞机进行大强度的试航取证试飞。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所有的试飞科目,取得适航证并交付给用户。

优化各要素资源配置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载人航天、重型火箭研制、火星探测进展等备受瞩目,中国航天重磅消息频频传出。

3月5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工况半系统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5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杰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将持续推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突破现有火箭的箭体尺寸以及发动机推力。这两型火箭的成功研制,将大幅提升我国航天器进入外太空的能力。”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副董事长窦晓玉认为,在5到10年内,卫星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带来航天发射业务量几何级激增,国内发射场能力急需补强。

在加快壮大航空航天行业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空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等。未来,要实现产业更好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等。

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刚表示,首先需要加快支持政策的细化和落实,让企业在“十四五"规划指引的基础上,以具体的政策细则去落实日常工作,真正加快企业发展;其次是加大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对于研发团队强大、研发费用投入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强的商业航天企业,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利率;第三是鼓励国企、科研院所与商业企业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让人才、技术、市场各展所长,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彭媛媛则认为“降成本,拓应用,提效率”是制胜法宝。

当然,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持续加大投入、航空工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等也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升级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航空航天客机载人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著名的载人深潜器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客机变货机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
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