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课堂

2021-10-08 16:01胡世泉
考试与评价 2021年9期
关键词:评课品质气质

胡世泉

【摘 要】 评课是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师评课要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洞穿纷繁的课堂现象,能抓住教学实质,扬他人之长避他人之短,反刍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基于当下的音乐评课的三种现象“离开音乐评音乐课,学科本位丢失;盲目迷信某一理论,某一专家之言论,评价标准失衡;只关注某一新鲜做法,缺少对教学行为背后理念的思考,见树不见林”,试想从 “质”字入手,提出三条评课策略:学科本质要坚守,这是课堂的生长点;在品质求突围,追求灵魂的教学;不断修炼自己的课堂气质,形成强大的磁场。这既是评课观,也是“质感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质”感课堂  评课  本质  品质  气质

一、坚守——学科“本质”

古罗马哲学家普罗丁说:有些事物是由于它们的本质而美。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本质。音乐课的本质与音乐是什么密切有关。

课标中阐述:音乐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由此,我们可知:音乐是有组织的音响。因而,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研究这些有组织的音响。音乐通过其特有语言:节拍、节奏、音色、旋律、和声、曲式等元素的变化融合形成了音响的魅力。音樂课上关注音响,研究音响,表现音响,创造音响,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学科本质。

二、突围——教学“品质”

坚守学科本质是一堂好课的基础,而教学品质的凸显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所谓品质,个人理解为有品味,有质量。音乐课的品味在哪儿,质量何以显现,可从以下四点进行考量:

1. 可测的目标——品质之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审视当下,我们常发现教学目标被教师有所忽视或淡化,呈现表述模糊、视角偏废、主体失位的不足。

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在《体验音乐》中提到:现在的音乐学习目标更倾向于行为的目标。

“当代教育不再强调内容的目标,而是常常确定学习者在对内容的体验中所呈现出来的行为,这被称之为行为的目标。它们已经成为教学、学习和评估的核心。”

例如《切分节奏》一课:目标设定从学生主体出发,指向学生呈现的学飞行为,没有出现“让学生……培养学生……”这类从教师主体出发的目标设计。第二,目标设定有明确的标准,具体可测。可见,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并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

2. 多元的内容——品质之博

很久以来音乐课被分为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一节课中,学会唱、奏或者聆听一个作品,够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这种形式存在着信息量小、缺少关联、缺少积累的弊病。音乐课的品质需要更多元、广博的内容支撑。

近几年,我们从一些老师的实践中看到了这样的改变:以某一音乐元素为核心,利用多个教学素材组织,如三度音程的学习,切分节奏的学习;围绕多个音乐元素展开,比如一节课里包含音高、节拍、乐句、节奏多个音乐要素的教学;或者借助某一教学内容来展开的综合课。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母鸡叫咯咯》一课,歌唱、律动、竖笛、表演、创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课。多元的教学内容才能呈现课堂品质的博大精深。

3. 活动的过程——品质之灵

可测的目标、多元的内容,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来实现。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柯达伊的歌唱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体验活动。格雷珍在《体验音乐》的开篇这样写道:“音乐是一种体验……”戴维·埃里奥特的《关注音乐实践》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便是音乐实践。而我们的课标对于课程性质也明确指出要有“实践性”。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必须是让学生参与、体验的,用一个个活动串联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欲望,从而获得对音响有品质的体验、感知、表现和创造。上周北仑、江东两地的课堂,就可管窥到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体现了音乐课品质的灵动性。

4. 能力的发展——品质之醇

教学所有的理想归宿应落脚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音乐课应该帮助儿童经历音乐,让他们成为音乐性的人。正如奥尔夫先生所说,“一切为了孩子”的音乐课。学生的音乐能力没有发展的音乐课,就不是一节有品质的音乐课。在上周江东与北仑的音乐课中,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孩子,让我们感叹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音乐能力。从学生音乐能力的显现中,我们品味到的是具有醇香品质的音乐课。

三、修炼——课堂“气质”

坚守学科本质,突围教学品质,这已经不失为一节好课了。若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就得修炼独特的课堂气质。

何谓“气质”?现代心理学认为: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音乐课的教学气质不妨理解为带有个人风格的教学特色。课如其人。黄老师博闻强记,风趣幽默中有独到见解;周老师柔婉灵秀中见扎实有效;吴桢映老师总有一种大将风度……从那些大师、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的课堂气质。或诗意或幽默的语言风格,吹拉弹唱的专业素养,甚至一个眼神、一个体态等都是课堂气质的独有标记。我们要在实践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从而修炼成具有个性的课堂气质。

学科本质要坚守,这是课堂的生长点,在品质求突围,追求灵魂的教学,不断修炼自己的课堂气质,形成强大的磁场,这就是我的评课观,也是我所追求的“质感课堂”。

猜你喜欢
评课品质气质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吉仓AOI理想就是看似简单无奇却气质非凡的成熟Style
谈评课的“四度”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
女星发“饰”界 打造潮女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