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文化沃土 绽放创新活力

2021-10-08 05:17王仁海
传媒 2021年17期
关键词:广电河南文化

王仁海

2021年上半年,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推出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四场中国节日特别节目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在海外也有很好的传播效果:《2021年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50亿次、《元宵奇妙夜》全网点击量超30亿次、《清明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25亿次、《端午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50亿次,中央媒体、国外媒体、商业网站纷纷关注、推介。成绩的取得,来自于河南广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来自于河南广电認真落实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要求,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正因为有正确的指引,河南广电在文化传播上“守正”有了根,“创新”有了魂,敏锐捕捉时代发展的新风向,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探索移动互联传播规律,将传播的重心从大屏转向小屏,用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

河南广电在中国文化的创新性表达方面取得的这些成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优秀中国文化在民族文化自信中的根基地位,指明了传承弘扬优秀中国文化的方向路径。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灿若星辰的黄河文化。这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根植于文化沃土,勃兴于中原大地,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怀敬畏之心。作为河南主流舆论媒体,河南广电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传播文化自信、唱响时代强音的社会责任,创作生产更加丰富、优秀的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为文化强省战略做好舆论宣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从《梨园春》对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再到《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为代表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特别节目策划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以河南地域文化和中国文化为支撑的独特发展风格,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使河南广电对弘扬传统文化、走文化兴台之路信心更足、决心更大。

坚持主流价值引领,主动扛起时代之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河南广电认识到,在文化商业化、泛娱乐化冲击下,只有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守文化初心,用担当精神去拥抱时代,用深邃目光去观察时代,用真挚情感去体验时代,才能不断推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品佳作,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具体到广播电视,视听产品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必须与大众心理诉求、主流价值观弘扬有力契合。新时代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是什么,是我们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

当今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与过去相比有许多新特点。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他们对党和国家充满热爱、对革命领袖和英雄烈士无比尊崇,他们对优秀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烈,他们对历史、文化和制度的自信自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对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追求,对各种文化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河南广电在创作作品时,注重以家国情怀引领民族认同,以红色基因引领爱国情操,以时代精神引领青春共鸣,将作品转化为人们共同自觉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2021年河南春晚》中,河南广电推出了《天地之中》,将传统的太极文化与现代的航天技术有机结合,被网友称赞为“不沉溺于厚重的历史骄傲,更体现着眼未来的进取”,激发民众对航天强国梦的强烈共鸣。河南广电制作的《白衣执甲》通过抗“疫”先进人物代表与戏曲艺术家的联袂表演弘扬抗疫精神,元宵晚会《五世请缨》以四位佘太君“年少人盼的是立功边境”的铿锵唱腔致敬边防军人,赋予经典戏曲唱段以时代精神,不用煽情却深深感染了观众。同时将品牌文化栏目与时代主题一体策划打造,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推出了《梨园春·唱支歌儿给党听》《武林风·红星照我去战斗》《华豫之门·红色百宝话百年》,跟随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带领观众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新征程力量。

创新表达中国文化,发挥精神辐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强调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些年来,河南广电尝试在中国深厚的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兄弟台制作的优秀文化历史节目中汲取养分,找准中国文化与创新表达的有机结合点,赢得年轻人的欢呼掌声。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潮,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总结起来河南广电做到了三个创新。

一是以新科技赋予中国文化感染力。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要求,河南广电将文化基因深植到内容创新之中,探寻社会文化热点,找准了风气方向、人心所向、审美取向,把中国文化内核最为饱满的中国节日作为创作主线,以“依托文化、构思精巧、技术赋能、制作精良”为创作理念,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中国节日文化内涵,创作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系列。努力把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中国文化,从琴棋书画到诗词歌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产品。创作团队以现代AR、VR、MR技术加持,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通过跨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让视觉产生奇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莲鹤方壶、妇好鸮尊、贾湖骨笛、洛神赋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成为年轻一代喜爱的“新国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二是以新传播赋予中国文化影响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移动优先、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按照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传播的要求,河南广电在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策划制作传播时,就把“小屏”传播放在首位,始终围绕移动端的应用场景来策划选题、制作内容。通过植入交互、开放、共情等互联网传播基因,剪辑出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以精短、直观、便捷的视听传播形态迅速传播,注重持续话题发酵,打造长尾效应,放大节目影响力。把握互动化这个趋势,主动挺进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用户聚集的网络公共平台开展互动传播,显著加大商业平台内容发布频率和互动交流力度。特别是高度重视超级传播者的催化作用,借助网络大V、权威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提升传播能级、放大传播效果。

三是以新表达赋予中国文化吸引力。河南广电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发青年受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捕捉到当代年轻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对于优秀的中国文化,主动接受,参与创作,乐于传播。创作时注重向年轻、时尚群体靠近,用年轻人喜欢的话语体系和审美方式制作节目,让节目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在传递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中国文化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例如,《唐宫夜宴》以古灵精怪的“小姐姐”形象、诙谐幽默的生活化场景让年轻受众一下子就有亲切感;《端午奇妙游》首创了“网剧+网综”的节目样态,由四个唐小妹在端午节这天的行踪,贯穿漫画、追剧、水下舞等多种形式,共同讲述《唐宫夜宴》的前传故事。各节目既有关联,又相互独立,故事性强,耐人寻味。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做到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适应了当代年轻人跳跃性强的思维特点和追求新奇的审美口味,惊艳观众,吸粉无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通过推特向全世界推介:“翩若惊鸿,婉若游龍。河南卫视的一支水下舞蹈表演,难以置信的美丽。”

这个被国外网友纷纷点赞的推介,打开了我们中国文化世界化表达的新思路。河南广电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象客户端在YouTube上注册官方账号,作为全台生产优质文化内容的重要输出平台。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河南广电用视觉影像唤起了世界共享的情感记忆,用影视艺术美学讲好生动的中国故事,让国外受众也叹为观止,展现了大国底蕴,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文化繁荣、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强化改革思维,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河南广电抓住广播电视传播供需主要矛盾,大胆推进供给侧改革,宣传思维模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改革,为传承发展优秀中国文化提供机制支撑。

建立多劳多得的薪酬激励制度。打破人员身份、级别界限,统一基础工资标准,降低固定工资,大幅提高业绩绩效工资占比,并向宣传一线、创作制作等关键岗位倾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对在社会效益、节目创新、媒体融合等方面有突出贡献或者重大突破的项目,给予优秀项目奖励。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出圈后,已经累计对项目团队奖励了300多万元。

建立人尽其才的项目化择优机制。以项目为抓手,实行竞聘上岗机制,吸引业务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赋予其选人用人权、自主运营权、资金支配权,激发项目组活力,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导演的产生都采取竞聘上岗制,每一台节目都是不同的导演,四个年轻的导演带领“80后”“90后”主创人员形成团队,在良性竞争中释放潜能。

建立优质资源整合机制。将文艺部、纪录片工作室、精品创作部与技术制作、演艺场所、市场营销整合成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进行企业化运营,聚合策划、创意、技术、宣推等资源,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均由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具体实施,实现了从原来的文艺部“单兵作战”到全台力量“集团会战”的转变。对外打造平台型媒体,走出河南、放眼全国选调节目拍摄制作,积极与省外团队、商业平台合作,实现了更大空间的优质资源整合。

结语:未来发展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大胆改革,我们才找准了中国文化创新表达、打造中国节日IP的发展路径。下一步,河南广电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打造国潮品牌项目集群。持续创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时代表达符号,多角度、多维度丰富节目表达手段,制作推出七夕、中秋、重阳等特别节目,重点以开放共创的姿态做好2022年春晚,通过“河南春晚你来造”系列活动集结互联网平台有想法、有活力、有个性、正能量人群,打造有创意、有态度、有潮范、有温度的大众春节盛宴。

二是打造原创文综项目集群。借势新国潮,以平台思维、文化定位、国潮风格对河南卫视进行深度改版,制作推出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跟着总书记学诗词——天地诗心》、国风舞蹈节目《上下舞千年》、杂技竞艺节目《国技无双》等原创文综“集群”,用正确的价值观、青春向上的奋斗精神来陪伴、沟通、引领年轻一代,将河南卫视打造成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输出平台。

三是打造文化IP产业项目集群。推进现有品牌节目IP和中国文化IP的创意研发和产业化,实现文创产品实体化、生活化、动漫化、影视化,使中国文化更广泛地浸润年轻人生活日常。在资源整合和资本配置上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整合频率、频道的创意包装、大型综艺节目制作、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的资源,建立全台统一的数字影像创意生产与服务市场主体,打造河南广电制作生力军,进一步提升制作能力、技术能力、宣发能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优秀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属于当代的表达,进行各自精彩的书写,才能展现中国文化的感染力,体现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面前,河南广电永远是一个朝圣者;在优秀卓越的央媒和兄弟台面前,河南广电一直是一个学习者;在弘扬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队伍里,河南广电始终愿意做一个排头兵。“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中国文化青春化表达、世界化传播的征途中,河南广电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做优秀中国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弘扬者、建设者。

作者系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广电河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谁远谁近?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电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