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灌注成像与CT灌注成像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09 01:23崔博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患侧脑缺血脑血管

崔博

巩义市人民医院 影像科 (巩义,451200)

0 引言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据较大比例,可达70%~80%,该病通常因脑供血血管闭塞、狭窄而致,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备受临床关注[1]。针对该类患者,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辅助手段,其中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CT灌 注 成 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临床上最为常见[2]。PWI能直观、无创地反应脑血流灌注衰减过程,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或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而CTPI能直观显示血流动力学状况,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该检查方式操作简便,检查时间明显缩短[3]。为明确PWI与CTPI检查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本文就7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开展PWI与CTPI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8年1月- 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63~82岁,平均(73.54±1.28)岁,其中脑梗死51例(其中单侧28例,双侧23例),急性脑缺血21例(其中单侧12例,双侧9例)。

1.1.1 入组标准

①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72 h;②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为脑血管中、重度闭塞或狭窄患者;③患者临床检查资料完整;④患者均无造影剂过敏史;⑤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实验。

1.1.2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心脏、肝脏疾病的患者;②合并肿瘤、颅内感染、脑出血的患者;③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实验的患者。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接受PWI与CTPI检查。

(1) PWI检查:使用1.5 T超导型SONATA MR扫描仪(德国Siemens),选取与前颅窝的体轴横断位平行定位扫描基线,连续扫描平面自旋回波自由衰减序列(60次),在第10次时,经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5 mL/s团注0.2 mmoL/kg,扫描后获得脑血流灌注参数。

(2) CTPI检查:于检查前常规禁食禁饮(6 h),并给予口服氯酸钾(0.4 g),使用Definition AS 20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德国Siemens),由听眦线平行扫查,通过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40 mL,以4 L/min的速率高压注射,并同步动态扫描,将健侧与感兴趣区(ROI)相应区域进行比对,并设置相关参数。

PWI与CTPI检查影像学片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原则单独阅片,并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相关灌注参数。①相关灌注参数包含:达峰时间(TTP)、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

与PWI检查相比,CTPI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阳性检出率()Tab. 1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

表1 阳性检出率()Tab. 1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

检查方式 病理检查(个) 检出例数(个) 检出阳性率(%)PWI 318 237 74.53 CTPI 318 289 90.88 χ2 9.344 P 0.002

2.2 相关灌注参数

PWI检查脑梗死患侧及急性脑缺血患侧与健侧相比CBF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V、TTP、MTT脑梗死患侧及急性脑缺血患侧与健侧无明显差异(P>0.05);CTPI检查脑梗死患侧与健侧相比,CBF、CBV均明显降低,TTP、MTT指标脑梗死患侧及急性脑缺血患侧与健侧相比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

表2 PWI相关灌注参数组间比对Tab. 2 Intergroup alignment of PWI related perfusion parameters

表3 CTPI相关灌注参数组间比对Tab. 3 Intergroup alignment of CTPI related perfusion parameters

3 讨论

头颅CT在脑缺血疾病中的特异度与敏感度不佳,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医疗技术迅猛发展,影像学后处理技术不断更新换代,PWI技术的优势逐渐凸显[4]。但该方式仍存在缺陷,其在获取脑灌注参数过程中,极易受到注射速率、对比剂用量、心输出量等因素影响,导致误诊、漏诊的出现。CTPI是一种临床上较为新颖的检查方式,其对脑梗死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可显示脑细胞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缺血区域[5-6]。现如今,针对CTPI与PWI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CTPI检查与PWI检查相比,阳性检出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在超早期缺血性血管疾病中,能精准评估缺血部位,且不受药物限制,可反复检查[7]。该检查方式极易受到患者的因素出现伪影,且对机体内具有金属植入的患者,不适用。而CTPI侧重于双侧脑皮质显影剂分布对称性与连续性,脑基底分辨率明显提升,且老年人多患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多位于脑皮层及基底节区[8],因此其能更好地发现病灶。与此同时,本研究显示,PWI检查脑梗死患侧及急性脑缺血患侧与健侧相比CBF相对较低,CTPI检查脑梗死患侧与健侧相比,CBF、CBV均明显降低,TTP、MTT指标脑梗死患侧及急性脑缺血患侧与健侧相比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I的相关灌注参数变化程度大于PWI,说明该检查方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较高。在该检查方式过程中,于患者肘静脉给予对比剂团注,多次连续扫描ROI区域,从而准确地获取对比剂经ROI层脑组织的速率、密度曲线,获得相关数据后借助后处理软件进行计算,精准地对脑组织灌注状况进行评估。

总而言之,针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CTPI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操作简便,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范围、病情及鉴别诊断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患侧脑缺血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更 正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