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与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价值比较

2021-10-09 01:23周金海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多发性颅脑检出率

周金海

长葛市人民医院CT/MRI科 (长葛,461500)

0 引言

多发性脑梗死在临床医学中是指机体脑内存在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在中老年群体中较常出现,患者除了伴有感觉和语言障碍、瘫痪等症状外,也易出现痴呆症状。多发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机体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加重其家属的家庭负担[1]。目前临床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其中颅脑CT与磁共振成像(MRI)属于影像学检查中常应用的检测方法[2-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颅脑CT与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71.24±6.49)岁;梗死灶>2 mm的病灶个数为136,梗死灶≤2 mm的病灶个数为89个;发病时间24 h内32例,24 h~72 h 28例,大于72 h 18例;血管性痴呆46例,非血管性痴呆32例。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与MRI检查;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多发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颅脑CT与MRI检查禁忌症者;接受过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1.3.1 颅脑CT检查

应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机,相关参数为基线:OML,中层厚度:7.2 mm,矩阵:512×512,层距:7.2 mm,时间范围:32~40 s,平均时间在35 s左右,持续扫描16~18层。扫描强度可根据实际检查情况适度调整,此后再进行灌注扫描,确定最适宜的灌注扫描层面后应用碘普罗胺注射液(优维显,德国Bayer Pharma AG 分包装),规格:75 mL:46.76 g,用量为40 mL。行动态增强扫描,相关参数为管电流:150 mA,管电压:80 kV,矩阵为512×512,分析8个层面及上下约4 cm范围内脑血流灌注状况。

1.3.2 MRI检查

应用美国GE1.5T磁共振影像系统,扫描序列设定为T2WI、T1WI、矢状位T2WI序列及轴位T2FLAIR扫描,应用EPI行DWI检测,扫面参数设定:TR 6 000 ms,矩阵 256×256,TE 100 ms,层厚 5 mm,FOV 230 mm×230 mm,层间距 1.5 mm,b值 1 000 s/mm2,方法为一次性激发,时间 24 s。此后生成ADC图。

1.4 评估标准

诊断标准:MRI急性期24 h内:T2WI显示高信号,T1WI显示低信号,T2FLAIR显示高信号;颅脑CT检查显示脑白质、脑皮质内多发的呈低密度梗死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或为扇形,基底节区、脑室旁现低密度影。

1.5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的不同发病时间、不同体积及不同类型的梗死灶检出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减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情况

与颅脑CT相比,MRI对于不同发病时间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 [n(%)]Tab. 1 Detection rates of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at different onset times

2.2 对不同体积梗死灶的检出情况

与颅脑CT相比,MRI的不同体积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不同体积梗死灶检出情况[n(%)]Tab. 2 Detection of infarct foci with different volumes by the two methods

2.3 对不同梗死类型的检出情况

与颅脑CT相比,MRI的不同梗死类型总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不同梗死类型检出情况[n(%)]Tab. 3 Detection of different infarct types by two methods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本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致使多发性脑梗死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在50~60岁的男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加之在患病时常合并精神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5]。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诊疗办法,早期准确诊断,早期对症治疗对延缓病程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颅脑CT相比,MRI对于不同发病时间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不同病灶大小总检出率及不同梗死类型总检出率均较高,表明MRI在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在于颅脑CT检查通过利用机体不同区域组织对X射线的透过和吸收,将其转变成可供识别的电信号,进而由检查医生对机体内部各组织情况进行判断,但机体不同区域组织对X线的吸收存在一定差异,且在机体脑梗死出现的急性期,缺血情况并不严重,加之CT易受到颅骨的影响,因此导致其无法全面的探查全颅脑,故而颅脑CT的疾病检出率不高[6]。MRI的检测原理是通过磁共振从机体内部获得相应的电磁信号,进而将患者机体信息进行重建,其应用在脑部检查中可对机体脑组织内脑细胞和细胞核中的氢元素中产生相应的电磁信号,为检查医生提供较为详细的脑细胞的活动情况。MRI可对机体颅脑施以全方位的详细探查,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机体梗死部位周围组织和血流灌注的关系,且无电离辐射,也无需注射造影剂,副作用较小,加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可在活体中对分子弥散运动进行评价的无创性检查措施,弥散是指分子在媒介中进行不规则的随机运动,其不受水和脑脊液的影响,弥散速度较快,一般对急性期脑梗死尤为敏感,发现病灶的速度快,并常于急性发作期显示高信号,对微小病灶(<2 mm)也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因此MRI的疾病检出率较高,较易被患者所接受[7-8]。

综上所述,与颅脑CT相比,MRI在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对不同发病时间的脑梗死及微小病灶检出率较高,可较好地分辨出不同梗死类型,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多发性颅脑检出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