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对根的情意

2021-10-09 00:19朱晓东
参花(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阳自卑礼物

朱晓东

写下这个题目,心潮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这是所有久别故乡的赤子,固然也包括我,对家乡父老亲人的含泪啼血之思。

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会情不自禁联想到我自己。我生在一个小县城,那里有山,有水,有我思念不尽的亲人故旧,还有,多年以来常常入梦让我难以释怀的故事。

四十多年前,我到省城求学,从此,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从此,淡淡的乡愁,浓浓的乡恋,便始终缠绕着我,挥之不去。

然则我对故乡的眷恋,对故人的思念,最具体的表现,最激烈的情态,是在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上,此情绵绵……

就在前不久的农历十月初一,民间叫寒衣节,我又带着妻女、女婿,来到双阳区奢岭镇一个叫双泉子的小山村,去祭奠长眠在那里的我的祖父母和我的父亲。

汽车载着我们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一座没有名字的山顶。在山腰的一片松林处,找到了墓地。我们怀着无限的思念,用民间的传统方式祭奠着亲人。父亲是十二年前因病去世的,享年七十八岁。去世后骨灰一直暂厝在长春殡仪馆,直到二〇一七年,根据他的遗愿,才将他老人家移灵到双阳老家祖坟,魂归故里,入土为安。

我的曾祖父属于闯关东一族,至祖父辈便在东北落户扎根,一家人生于斯,长于斯,以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为生活忙碌着,终年劳累,但也始终没有改变困顿的生活。直到我父亲这一辈,我家的生活状况才发生了根本改变。一九四九年,我父亲在双阳县(今双阳区)新安区委任民政助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用现在的话说,他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干部,享受离休待遇。由于当时父亲年轻,工作积极,表现出色,加之有一定文化,进步非常快,职务一升再升,岗位一变再变。从参加工作开始到离休的三十多年间,父亲先后被组织派往双阳县刘家区(今鹿乡镇)、石溪公社(原石溪乡今属鹿乡镇)、奢岭公社(今奢岭镇)任书记,期间父亲还担任过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在县委宣传部、文教部、统战部、工交财贸部担任部长,后来,担任双阳镇党委书记,县商业局、物资局局长,离休前任县经济委员会主任。从这些不平凡的工作履历中可以看出,父亲把毕生的青春、智慧、心血、汗水都献给了他的家乡。

父亲在工作上是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而且作风朴实,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他担任几任公社书记期间,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几乎是走遍了公社所辖的每一个大队小队,与社员们同吃同住。那时候交通不便,下乡时有时骑自行车,有时坐马车,更多的时候就是靠步量。由于经常保持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全公社妇孺老少几乎没有不认识“朱书记”的。

父亲在三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贯彻上级指示令行禁止,把握政策原则性强,坚持做到廉洁自律。他在县里的工作岗位都是比较有实权的部门,然而,在他身上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出现过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事情。比如他在商业局做局长,掌握全县人民的布票、棉花票、肉票等各种票券的发放,然而,那么多年,我家没有多发一尺布票、一两棉花票、一斤肉票。父亲为官慈善,对那些有困难的下属和一般群众总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是故,许多人事成之后出于真诚带着礼物来感谢他,可他却坚决拒收,表现得很不近人情。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时常有来人带着礼物真心感谢父亲的帮助,但每次来人都被父亲所谢绝。经常是双方为拒收礼物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急赤白脸,结果都是让客人下不来台。有时实在坚辞不过,就暂时将礼物收下,父亲再找机会把礼物和心意还回去。有时,客人趁父亲不在家,找借口把礼物送到家里,父亲回来知道后,总是大发雷霆,把家人吓得大气不敢出,似乎犯了大错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坚定操守。

父亲对故乡的挚爱是纯真质朴的,在这方面也潜移默化地给我以深刻的影响。父亲离休后未久,在我们子女的强烈要求下,与母亲迁到长春,自此,离开故乡双阳,直至去世。在长春居住期间,他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每年都要回双阳几次。双阳方面亲朋故旧每有大事小情,他听说后都主动要求参加,每次回双阳都要小住几天,岭上岭下地走一走,见一见老同志、老哥们儿。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高兴不已,逢人便讲,为双阳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还经常对我讲:人无论出息有多大,飞得有多高,走出去有多远,绝不能忘了根本,不能忘了家乡,不能忘了家乡人。人之为人,到什么时候都要有根!

晚年,父亲身患严重的糖尿病,仍顽强与病魔作斗争。在病危期间,他曾向家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就是如有可能,在他去世后将骨灰送回家乡,埋在他所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故乡土地上。二〇一七年四月,老人家叶落归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父亲这片绿叶已经融化在故乡双阳的大地上,并且依然散发着固有的清香。

对于故土家园,父亲的爱无疑是深沉博大的。在这方面与父亲相比,我深感惭愧。

我是土生土长的双阳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双阳县城。从出生到外出求学,我在那里生活了近二十年。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我都十分熟悉,烙印于心。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它还是一個“大屯子”。萧条的街市,灰色的建筑,失修的道路,荒凉的郊野……它的落后与鄙陋,它的贫困与封闭,曾如影随形般让我厌烦纠结,甚至曾一度发奋远走高飞,不再回来。

高考恢复后,我金榜题名,终于离开了双阳。在省城求学期间,尽管自己心高气傲,但与一些大城市籍的同学相处,却总是有点底气不足,甚或感到生不逢时更生不逢地。由于难以言说的虚荣心作祟,内心的自卑感始终挥之不去。实在说,这种自卑是苦涩的、多因素的:为家乡经济文化落后自卑;为家乡没有铁路自卑;为家乡缺少高楼大厦自卑;为家乡带有泥土味的语音自卑……现在看,这种自卑无疑是极其可笑的,且是浅薄和短视的。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四十多年过去,家乡双阳面貌巨变。尤其是撤县设区后,双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城市规模扩大了,城建设施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了,交通便利了,铁路开通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强了。这些年以来,每当我回到双阳,都被眼前的变化所感动、所欣慰。双阳人正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建设自己更加富裕、更加秀美的家乡!

随着沧桑巨变,我本人也已迈入花甲之年。年事渐高,思乡愈切,内心那份撕扯不断的乡愁乡恋,也在不断滋长发酵。那家乡的风,那家乡的云,年年岁岁无时不在吹拂着我,呼唤着我。我本双阳人,我应该为生在双阳而自豪、骄傲!走笔至此,我不禁为当年曾经有过的俗不可耐的鄙夷家乡、逃避家乡的苟且想法而无比愧悔!

乡愁乡恋,是人类共有的基本情感,也是吾土吾民的精神谱系。故土难离,故乡难忘。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这都是老祖宗给后代子孙留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传承,发扬光大。

人总会老的,然则身归何处?这是个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我身边退休的同事,在选择养老之地时,一个基本趋势是,一些人争相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或想去海外当寓公,或想去海南作候鸟,大有盲目追俗跟风之势。对此,我始终不以为然,并持有保留态度。我的养老理念是,海外虽好,非我祖国;海南固佳,何如故乡?尤其是人之将老,远游不便,顾恋家乡,守望家园,才是上上佳选。至于我本人,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何处是归处?我早已有了初步打算。我是双阳人,面对纷纷攘攘充满诱惑的世界,我的目光将毫无疑问停留在我那梦牵魂绕的故乡。地处关东大地的双阳,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物产丰饶,地熟人亲。那里才是我未来颐养天年的首选之地,在那里才能找回我的生命之根。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五柳先生穿越千年之言,道出了我们这些羁旅他乡的游子久别思归的心愿。是啊,水流万里总思源,树高千尺叶归根。诚哉斯言!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双阳自卑礼物
李双阳书法作品
昌黎县双阳塔维修始末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爱的礼物
礼物
老少双阳红 圆梦正当时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