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的中西医论争

2021-10-10 03:08张大庆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生

张大庆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北京 100191)

1 中医初传美国及其影响

中医在美国的早期传播源于殖民者对东方文化的兴趣和中国移民的医疗实践。19世纪之前,一些来自欧洲的精英人士,出于博物学兴趣,对中医药有一定的了解。

1.1 针灸与药店:美国人对中医药的初步认识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曾孙富兰克林·巴赫(Franklin Bache,1792—1864)是美国第一位研究针灸的医生。1825年,他将莫兰(M.J. Morand)的《针灸回忆录》(MemoiresurL’acupuncture),翻译成英文MemoironAcupuncture,由费城的Robert Desilver出版社出版。1825年,巴赫尝试用针灸为监狱里17名患有神经痛、慢性疼痛、肌肉风湿痛的囚犯进行治疗,发现有7人“完全治愈”,另有7人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其余3人无效。他将这项研究结果以 “针灸治疗的案例说明”为题发表在《北美内外科杂志》(NorthAmericanMedicalandSurgicalJournal)上, 该文是美国首次发表的针灸研究论文[1]。巴赫之后,费城医生尤因(J. Hunter Ewing)也在该杂志上报道了他用针灸成功治疗了一名遭受神经系统疼痛长达18个月的妇女的案例[2]。被誉为“美国生理学之父”的邓格利森(Robley Dunglison,1798—1869),在《新疗法》(NewRemedies)中,介绍了针灸在英、法、德及美国的应用情况[3]。

在纽约、费城、旧金山等城市的唐人街,都有华人开设的药店,这些药店通常设有诊室。虽然这些药店主要面向华人,但也引起了当地美国人的兴趣。人类学家库林(Stewart Culin,1858—1929)在美国《药学杂志》上发表了他对美国华人药店的深入观察:

药物通常放在柜台后面药柜的盒子或抽屉里。盒子通常被分成四个隔间,里面的东西用红纸写的标签标示出来,有时为了取代标签,盒子前会悬挂一块木板,上面写上内放的药物名称。药粉放在柜台下面抽屉的锡盒或黄铜盒里; 坚果和矿物药放在瓶子里;而有毒药物以及一些稀有或贵重药物,则是放在有玻璃门柜子的箱子里,并加上了锁。

药物都是从中国内地进口的,到达这里时都是未经加工的,草药和树皮都是大块的,块茎和根通常都是完整的。按照惯例,先把前者切成小块,再把后者切成细碎段,然后再把它们放进抽屉和盒子里出售。

当地医生开的药方通常是用中国信纸写的,有一英尺长,上面只列有所需药品的名称和数量,并附有简明的配制说明,没有日期和签名。当药方被送到店员面前时,他称出配料,把它们分别放在一张大纸上,然后仔细地检查一遍,以免出错。他们使用一种手持戥子,象牙制的小杆上采用的是十进制刻度,一端的黄铜天平锅用丝线悬挂。秤砣的重量从1钱到5钱,也就是半两,非常准确。[4]

此外,库林指出当时在美国的中医开业者几乎都是“内科”医生,主要治疗感冒、消化不良或头疼等常见疾病。虽然库林对中医药评价不高,但库林希望美国人对这些中国药店加以关注,能更深入地调查和研究中国本草的治疗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早期美国人对中医的理解大多是零星的,而且主要兴趣在针灸方面,他们把针灸作为一种来自东方的新奇疗法进行尝试与研究,并不是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对普通美国民众的影响则是因为华人移民的到来而逐渐扩大的。

1.2 移民群体与当地民众:中医药影响的扩大

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中国人来美。至19世纪末,已有近10万中国移民居住在西太平洋沿岸。作为自我治病疗伤的主要方式,中医药随着中国移民一起来到美国。中药店(中医诊所)除了服务于华人移民之外,也用英文招牌吸引当地白人居民。有些诊所还聘用懂英语、西班牙语的人做翻译。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后,华人处境堪忧,政府禁止中医开业行医。为了绕过立法障碍,中医不得不以草药商的身份开业。

19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移民因勤劳和节俭成为赞赏的对象,而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种族歧视的影响,华人转而被指责为疾病流行的来源。1875年和1876年间,当天花侵袭旧金山时,旧金山卫生官员J. L.米尔斯(J. L. Mills)声称,疾病流行是由于中国人无视卫生法规,隐瞒病情所致[5]。实际上,唐人街的卫生条件比旧金山其他社区的都要好。研究中国移民问题的美国社会学家柯立芝(Mary Coolidge,1860—1945)指出,种族主义者为了把华人定义为劣等民族,往往将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一个论据,其实中国人饮食谨慎,只喝茶或开水,卫生状况并不差[6]。

华人遭受的歧视以及他们对美国医疗制度的不信任,使得华人不得不利用自己开设的医馆和药店。19世纪唐人街的医疗服务主要由中医诊室和药房提供。根据刘海明(Haiming Liu)的统计,1856年旧金山商业目录所载的88家华人商铺中,有27家与中医药相关[7]。除旧金山之外,华人移民较多的城市,如纽约、费城、洛杉矶、西雅图等地都有中药店与诊所。早期加州地区最有影响的中医是来自广东顺德的黎普泰。他开设的中医馆位于旧金山的华盛顿街,后迁至都板街(Dupont Street,现名Grant Avenue)与企李街(Clay Street)交汇处的锦生堂楼上。黎普泰以医治疑难杂症而闻名,求医者甚众。由于病人太多,黎普泰请他的妹夫谭吉生(T. Gee Son)前来协助诊疗。他们的医馆不仅在华人中有口皆碑,也因治愈了许多美国患者而声名卓著。谭吉生后因不习惯美国生活而回国。

另一位早期在洛杉矶开业的中医是张颐棠(Yick Hong Chung)。张颐棠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十八岁时离家到广州的药店工作,后来自己开了一家中药店,获利颇丰。1900年,张颐棠移居美国,最初抵达圣地亚哥,不久搬到洛杉矶。在洛杉矶他开设了一家中草药公司,同时也开业诊病,颇有影响。

1.3 质疑与接纳:富园医局的创建

谭吉生的长子谭富园,1855年出生于广东,童年时曾随父亲去美国,后又随父回国并开始学医,考取了北京太医院医生。太医院是当时中国培养宫廷医生的最高学府。太医院的学位条例规定:“凡初进医生,令其随时取具六品以上同乡官印结,旗籍取具该管佐领图结,均仍取本院官保结,由首领官查明粗知医书,通晓京语,加结呈堂面为考试,准其入院,听候肄业,是谓医生。挨名传其到院肄业者,曰肄业生。旧例三年期满,经礼部考试取中者曰医士,不取者仍照常肄业,以待再考。”[8]1889年(光绪十五年),谭富园参加了太医院考试。据记载当年参加考试者共487人,只有7人通过了考试。然后,对这7人进行再次考试以确定他们是否能获得更高等级,7人中有4人通过了第二次考试,谭富园在4人中排名第一,以医科一等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准其在御前太医院医学馆行走(封二图1)(1)注:封二图1中的福大人,即福馄,镶蓝旗满洲宗室,爱新觉罗氏(1834—1896),光绪十一年(1885)十一月由户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 光绪十八年八月补大学士, 光绪二十一年休致。太医院院使周大人,即周之桢,顺天宛平县人。太医院左堂庄大人,即左院判庄守和,顺天大兴县人。太医院右堂李大人,即右院判李德昌,顺天宛平县人。。

不过,谭富园并没有留在京城担任御医,而是应舅舅黎普泰之邀,于1890年前往美国旧金山,成为黎普泰的助手。随着黎普泰年事渐高,医馆事务逐步交由谭富园主持。谭富园扩大了诊疗业务,不仅赢得了旧金山华人的赞誉,也有不少白人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19世纪80—90年代,除了奥斯勒(W. Osler)、韦尔奇(W. Welch)等为数不多从欧洲留学回美的医生了解医学科学的新进展之外,大多数医生依然还在采用放血、催吐、通便等欧洲传统医疗。如一位名叫福克斯(Dr. Fox)的医生在一份报告中描述,在24小时内,他为一位产妇放血80盎司,用海狸油灌肠通便及每两小时服吐酒石催吐,并称经过这样的治疗该产妇四周后康复了([9],页169)。

比较而言,无论是中医的草药还是针灸,在临床疗效方面并不比“正规医学”逊色。“正规医学”常用的药物主要为奎宁、乌头碱、阿片、酒精、汞剂、砷剂等,实际上,欧美流行的所谓“非正规”的顺势疗法、正脊疗法、水疗等也疗效平平。因此,谭富园的中医治疗因疗效显著而赢得不少美国当地患者的认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谭富园的临床疗效为他赢得了名声,不过也因此触及当地医生的利益,一些人因嫉妒而散布谣言说他不是北京太医院的毕业生。于是,谭富园公开了他的证明(封二图2),并请时任大清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黎荣耀出具证书(封二图3),从而化解了质疑之声。

证 书

斯托克顿街806号办公室

中国总领馆

1893年3月24日,旧金山

兹证明,我,黎荣耀,大清帝国皇上陛下的驻旧金山港总领事,认识谭富园多年;我知道他曾是北京太医院的医师;他在中国医疗开业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黎荣耀)(2)黎荣耀为光绪十四年(1888) 举人,外交任职极为丰富:1889年,随着崔国因出使美国,任旧金山总领事署随员、驻美公使馆随员,后任使馆参赞随使秘鲁。1891—1896年,任驻旧金山总领事,其间1894年奉命赴墨西哥察看各埠情景。1896—1899年,任驻古巴总领事;1899—1901年,任驻菲律宾总领事,后回国补丁忧之制;1907—1910年,再任驻古巴总领事;1910—1911年,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黎荣耀在3地先后任6任总领事,在清季驻外使领人员中是较为罕见的,亦可见其工作成绩显著。黎荣耀在旧金山任领事期间,努力推进华侨教育,在美国排华的不利背景下,“保卫工商、颇著成效”;其任古巴领事期间更因为“古巴华民饿困,办困出力”受到政府嘉奖,并发起建立了古巴中华总商会(即古巴中华总会馆的前身);在菲律宾任职期间,倡导组建华侨善举公所,推进了华侨公益事业发展,抗议美国将排华法案推行到菲律宾。民国时期,黎荣耀被聘为民国驻旧金山总领事。

除了证书之外,谭富园也利用当地报刊来宣传自己的诊疗效果。他强调他所治愈的当地华人都可以成为验证他治疗的实例。他在所编的书中,收录了旧金山发行的华文报纸上刊载证明他疗效的报道。例如,在1893年2月23日旧金山发行的《西方周刊》(WeeklyOccident)上,刊登读者来信,赞誉谭富园的治疗,证明他治疗的效果。尽管华人医生处于一个并不友善的种族环境中,但他们在疾病诊疗方面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华人移民,也获得了不少当地美国白人的青睐。

图1 邝寰的诊所图

1893年,谭富园与黎普泰的儿子黎文(Li Wing)离开旧金山来到南加州的雷德兰兹(Redlands,当地华人也称之为列连埠),创办了富园医局(Foo and Wing Herb Co.,封二图4),Foo即谭富园,Wing即黎文。富园医局治愈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不少病人,而这些病人都曾看过其他医生但疗效不佳。富园医局声誉日隆,吸引了更多的病人前来就医。

在美国,虽然谭富园具有太医院的文凭,但因中医未获得法律认可而不能获得行医执照[5]。因此,谭富园等都是以商人的身份,以经营中药店兼带诊疗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不过,商人身份的中医也有便利之处,如可以利用报纸杂志的广告来扩大影响。中医开业者属于华人移民的富裕阶层。1893年,黎普泰去世前的年收入高达7.5万美元,是旧金山最富有的华人之一。在奥克兰开业的中医邝寰(Fong Wan)的诊所位于第十大街,两层的中式楼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非常豪华(图1)。谭富园、谭良、张颐棠、苏少南等,也都建造了宽敞的诊所。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中西医论争

中美两国文化传统迥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也不相同。医疗保健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涉及人们的生命观、死亡观、健康观、疾病观等价值层面。疾病诊疗既要基于一套话语解释体系,又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或技艺。治病疗伤既是具有慈善性质的社会服务,也包含收取费用及同行之间的利益竞争。因此,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医在美国的传播必然会导致观念与实践层面的矛盾与冲突。

2.1 中医的有效性之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化学药物、抗生素、激素等新一代药物发明之前,西方医学在临床治疗上与中医相比并无优势。当时就有报道声称,谭富园的患者是洛杉矶350名医生中最多的。他的许多病人都是富人,包括商人、律师、记者,甚至还有医生[10]。实际上,欧美国家对于草药疗法并不陌生。自1820年第一版《美国药典》以来,美国印第安人使用的200多种草药都被载入官方的《美国药典》。许多美国人在家庭花园中种植药用植物,采集野生植物,并在当地商店和流动小贩那里出售。还有各种草药配方小册子,指导人们如何医治一些常见疾病。

华人医生的成功导致了当地医生的不快,例如,一位雷德兰兹的医生在RedlandsCitrograph报上攻击谭富园。谭富园利用该报的竞争对手《向导报》(Leader)的记者,采访一些经谭富园治疗过的病人,讲述他们的疾病获得了有效的治疗。洛杉矶的一些病人听到了有关谭富园的介绍,特意前往雷德兰兹找谭富园看病。许多病人经谭富园的治疗得以康复,劝说他应该搬到更大的城市,以便更多人可以从他的治疗中获益。谭富园与他的生意合伙人听从了这些建议后,于1895年6月搬到了洛杉矶。

谭富园在洛杉矶开业后不久,又遭到了来自圣迭戈的雷蒙迪诺(P. C. Remondino)医生的攻击,雷蒙迪诺时任南加州医学会会长。作为“正规”医学的捍卫者,他在《洛杉矶快报》(LosAngelesExpress)上发表文章抨击中医不科学,在治疗中常采用一些不洁净的物品,如蟾蜍、蜥蜴等为药物。谭富园则在《洛杉矶时报》(LosAngelesDailyTimes)上发文驳斥了雷蒙迪诺歪曲中药的说法。谭富园指出欧洲医学效果不佳,一些西医甚至不能治愈他们自己的疾病,不得不去中医那里治疗。谭富园讽刺性地写道,西方医生使用汞和吗啡等中国医生从未使用过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不仅治病效果不佳,而且还会给病人带来伤害。谭富园的反驳进一步激起了雷蒙迪诺的愤怒,他指责谭富园等雇佣一份低俗的报纸为他们辩护。他提议立法机关应成立一个医学审查委员会,并赋予委员会有权审查所有医生的执业资格,任何拒绝审查或未能通过审查的人,委员会应禁止其行医,违者重罚[11]。

这场争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一系列激烈的争论之后,谭富园于1897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东方医学的科学:饮食与卫生》(TheScienceofOrientalMedicine:DietandHygiene)的小册子。该书简要介绍了中医的原理及诊疗方法,饮食、锻炼与个人卫生的规则,尤其是罹患某些疾病时的饮食规则,食物制作方法,食物的营养成分(采用现代科学分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书中还收录了许多来自他的白人病人的支持信,以此彰显中医的有效性。

2.2 中医的合法性之争

19世纪末的美国,宽松的执照法使得医生的执业非常便利,医学院数量增加,医生人数也迅速增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乎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从医,造成了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由此引起了那些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正规”医生的不满。一方面许多医生的收入不高,如有医生抱怨若门诊收费超过35美分,病人就会不满([9],页201);另一方面职业形象不佳,各类打着“专利药”旗号的江湖医生充斥于世,“非正规”的中草药医生以及按脊疗法、顺势疗法、水疗医生等也被认为有损于医生的社会地位。因此,那些没有在正规医学学校接受过培训或没有遵循正规医学原则的医生被贴上了“江湖医生”或“民间医生”的标签。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物法》(ThePureFoodandDrugAct),旨在通过法律的手段将有害的和虚假的食品和药品从市场上清除,并规范涉及(美国国内)州际贸易的药品和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美国医学会借助该法案开始对“非正规”医生的行医合法性提出质疑。20世纪初,许多“非正规”医生因无证行医而被捕,其中不仅涉及中医,也包括以白人为主的按脊疗法和植物疗法等行医者。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非正规”医生不断抗议、申诉,例如加州阿拉米达县按脊医生协会要求其成员进行抗议,宁愿入狱也不缴纳罚款。“非正规”医生也获得了公众舆论的支持,1923年,加州州长赦免了所有被捕入狱的按脊疗法医生。中医也遭到了同样的法律诉讼,尽管中医也在不断抗议、申诉,但一直没有获得行医执照。

实际上,早期在加州行医的黎普泰就曾经常遭遇违法诉讼,不过后来他因疗效好而得到参议员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1824—1893)和州长马克·霍普金斯(Mark Hopkins, 1814—1878)的保护。谭富园在洛杉矶开业行医时也曾因一些西医的嫉妒,被起诉非法行医而遭逮捕,不过随即便因证据不足而获释。

谭富园的弟弟谭良(Tom Leong),出生于1868年,6岁入私塾学习,成年后跟随父亲学医。1897年富园医局成立后,谭良在广州做代理,购置药材送往美国,在此期间富园医局非常繁荣,1899年谭良来到洛杉矶担任富园医局总裁谭富园的助理。后与兄长谭富园发生矛盾,独自开业。1918年,谭良在洛杉矶南大街711号开设了自己的诊所,并声称自己曾在太医院学习过。实际上他是在与兄长谭富园的合作中逐渐掌握了中医诊疗知识,后来成为了他兄长的竞争对手。谭良非常关注如何应用中药治疗白种人的疾病,并让他们了解中医的医疗方式。为避免法律诉讼,谭良特向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申请了中英文护照(图2)。尽管如此,谭良依然多次遭到违法行医的处罚。

图2 谭良的行医执照(护照)中英文版

为了有效地抗诉,中医通常采用白人病人的证词,并雇佣白人律师为他们辩护。例如,谭良聘请了南加州著名律师托马斯·怀特(Thomas White)和保罗·申克(Paul Shenck)为他代理诉讼。

加州奥克兰市的邝寰,被称为“草药之王”,在第十街开了一家诊所,从1915年的中期经营到20世纪30年代。邝寰在旧金山地区很有名气,治愈过数千病人,尤其擅长治疗女性疾病,赢得了当地女性病人——尤其是白人女性病人的赞誉。1929年到1932年美国的反中医运动涉及各行各业的人,例如,当地邮政官员向中国医生发送诈骗命令,以诱捕他们,并搜查他们的信件,寻找可以定罪的证据。邝寰曾多次被“正规”医生西医和政府机构起诉,不得不多次在地方和联邦法院出庭。起诉方指控他无照行医,使用无效的草药,以及在加州外做广告时违反州际商业法等。1931年7月29日,根据药理学家、邮政局长、教授、化学家和医生的证词,邝寰被联邦法院以16项罪名起诉,但经邝寰律师的抗辩,最后陪审团裁定邝寰无罪。

邝寰1936年出版了《本草知识》(HerbLore,图3),他在书中写道:美国公民一直对草药情有独钟。那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感到康复力量的人,在表达对大自然母亲如此明智地提供的无害草药的欣赏时,并没有退缩……然而,中草药商人却不断受到某些特务及其走狗的迫害……多年前,因为医疗法律的规定,基督教科学家和按脊疗法医生也有过类似的不愉快经历。但他们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公众忠诚地站在他们身后。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考官,被认为属于合法的治疗学校。中药材商人数不多,目前处境十分艰难。草药经销商所要求的只是公平竞争,希望得到所有对草药感兴趣的人的支持[12]。

图3 邝寰及其出版的《本草知识》

中医开业者面对随时可能遭遇的违法诉讼,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张颐棠从未被逮捕过,只是遭到过洛杉矶当地医疗机构的起诉。张颐棠始终坚称自己只卖草药,并不治疗病人。1931年,邝寰被联邦法院以16项罪名起诉,但法庭认定他无罪,他可以继续开业,只要他不声称是医生就行了。当然也有一些中医开业者坚持为自己的“医生”头衔而战。谭良就是其中之一,如同邝寰、张颐棠一样,他也因非法行医罪名而多次被捕,但谭良坚称自己是合法的“医生”,虽然他一直未能在法庭裁定时获胜。谭良的女儿Louise Leung Larson后来回忆道,父亲作为一个草药医生做得很好,由此遭到美国医学会和医学委员会审查员的指控,他被捕超过了100次,但最后都会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10]。

2.3 中医的科学性之争

20世纪30年代之后,在美国的中医面临的最大障碍已不是种族主义的歧视,虽然这种歧视依然存在,更关键的是生物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权威的上升。现代医学借助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细菌学、免疫学、药理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发展,确立了身体器官、组织、细胞的病变、外来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侵袭、必要营养因素的缺乏与疾病原因之间的关系。随着X光机、心电图、血压计等诊断仪器的发明,消毒防腐、麻醉镇痛、输血等技术以及化学药物的应用,临床诊疗效果日益提升。“正规”的生物医学与“非正规”的传统医学无论在基础理论上,还是在临床诊疗效果上都出现了明显的落差。由此,“正规”医学将那些基于传统知识与技术的治疗体系均划入非科学的医学,包括中医,按脊疗法、正骨疗法和自然疗法等。

1910年《弗莱克斯纳报告》发表后,美国医学院校进行了重大改革。到1915年,医学院校的数量从1906年的162所下降到95所。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代表的医生培养体制成为衡量医学教育的标准。各州颁发行医执照的委员会向学校施压,要求增加实验室、图书馆、临床教学的设备,达不到要求者干脆关门。《弗莱克斯纳报告》也极大提升了美国医学会(AMA)的权威。

19世纪中期美国医学会成立后就开始努力区分“正规”与“非正规”医学。只不过直到20世纪初,“正规”医学的诊疗方法与效果,与“非正规”相比差异不大。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正规”医学的地位,科学性成为对“非正规”医学指责的理由变换。在美中医也出版多种书籍来宣传中医科学性,以捍卫自己的利益和推动职业的发展。

首先,中医通过引用西方赞扬中医的观点来证明中国文明的伟大,如谭富园在他的《东方医学科学》一书中,引用《大英百科全书》赞扬中国工匠手艺一流,医生全面了解草药的性能,诊脉技术令人钦佩。他还提到在美国和欧洲的医学权威也热情地倡导中医[12]。邝寰在他的宣传册中列举了日本、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对中草药的研究。他说:“自从日本人开始研究中国古代草药学家的著作以来,发现了如何从制备和使用草药中获得的神奇效果。法国的药厂也开始认识到草药的神奇药用价值,并采取措施为法国人民谋福利。在美国,中草药的使用逐渐被接受。目前,科学家也开始对中草药很感兴趣,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美国其他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为了科学地确定某些中药对人体的确切作用进行研究和实验。”([13],pp23—24)

其次,中医也试图应用科学理论来论证中药对科学价值。邝寰认为,“药物”(drug)和“本草”(herb)这两个词是相关的。本草是一种源于植物的有机物质。它有生命,它为身体的构造和机能提供营养,它还能消除人体系统中的毒素。本草是一种食物,如果正确食用,可以根除和预防多种疾病。而药物通常是矿物来源的,是一种无机物。虽然,有时药物也来自植物,但经过了化学加工。药物没有生命,常常是有毒的([12],p20)。

谭富园比较了中西医在使用泻药治疗方面的异同与优劣。在西方,医生采用的导泻治疗遵循西方古代体液病理学说的理论,即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构成。四体液平衡,人体即健康,若某种体液过多或腐败,将导致疾病,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体液的方法来医治疾病,恢复健康。直至19世纪,这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依然普遍使用,西医经常使用的泻药包括甘汞、硫酸镁、硫酸钠等,它们下泻作用强,西方也称这种方法为“峻猛疗法”,往往给病人造成不利影响。中医选择泻药时,则往往会采用一些补救措施,尤其重视对病人饮食的调节,可以维持病人足够的体力,中医在使用泻药时,还强调避免受寒。这些限制加上一些补救措施,中医的导泻治疗要明显优于西医的疗法。他还强调中医主要是通过利用和强化可食用的物质作为药物,既容易被人体吸收,也利于维持与促进身体的健康。而美国医生处方中通常使用的吗啡、马钱子碱、砒霜、洋地黄和其他多种药物,大多都是有毒的,经常使用往往会导致病人的损伤。

再次,中医开业者为了更好地让美国人理解中医的科学价值,在阐述中医饮食疗法的价值时,采用了西方人熟知的当时的科学知识。例如,谭富园在书中收录了美国著名营养学家奥特沃特(Wilbur Olin Atwater)列出的食物主要营养成分表(3)1890年,美国农业化学家Wilbur Olin Atwater在美国农业部的支持下,建议“吃的健康”并制定《人类营养目标》,由美国农业部发布,并成为世界上膳食指南的前身。,还列举了化学家们分析各类食物的重要成分,以便读者理解中医倡导饮食疗法的价值。虽然作者在书中并未详细讨论这些化学分析的结果和作用,但列举了主要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价值。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中西医论争中,中医们通过出版书籍,在报纸上发表专栏文章、刊登广告,刊载经中医药治疗痊愈病人的证词等,努力化解美国公众对中医有效性、合法性和科学性的质疑。虽然他们的这些努力在医疗保健市场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美国医学会坚持取缔“非正规”医生的政策,20世纪早期中医在美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医药还有少量保留,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美中关系的紧张,大量需要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也因为中美贸易往来中断而明显减少,中医的影响也大大减弱了。

3 中医健康观念的传播

为了让美国人了解中医,了解中国文化,来美中医通过不同的方式介绍中国医药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对健康疾病问题的认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19世纪末中医药还只是局限于华人移民群体中,但到20世纪中期,在美国使用中医药的人数中,西方人已远远超过了华人。中医的健康疾病观、养生保健观、整体治疗观等都逐渐影响到美国人。

3.1 中医的健康疾病理论

无论是谭富园、谭良,还是邝寰,在他们向美国人介绍中医的书籍中,都非常重视介绍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目的是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古老东方文明的医疗价值。邝寰在他的《本草知识》第一章“草药的用法与制备”中,首先就是论述“中草药疗法的科学”:他简要提及中草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接着介绍了中医的五行学说,邝寰将之翻译为五元素(five elements),对应于西方的四元素理论,易于西方人理解。按照五行理论,青属木属肝,黄属土属脾,赤属火属心,白属金属肺,黑属水属肾。邝寰的解释是因为胆囊里的液体和肝脏分泌的汁液是绿色的,所以肝胆属于木;火的自然颜色是红色,心脏控制着身体的血液循环,而血液是红色的,因此心脏属于火;水的天然味道是咸的,由于通过肾脏进入膀胱的尿液是咸的,这两个器官属于水;土的自然颜色是黄色,胃的力量来自脾,由于胃的胃液是黄色的,所以脾和胃归属于土;天然矿物元素的颜色是白色的,肺也是白色的,所以矿物元素属于肺。

他还解释道,四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采用这种医学体系,其具有巨大的价值。每一种草药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功效,常用的草药超过一千种,包括树皮、根、花、叶和浆果。通常中医每张处方所开列的种类约8到20种不等,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而有所变化。中医必须熟悉每一种草药,了解其对人体系统的影响,并知道如何将不同的草药组合成不同的配方([12], pp14—16)。

中医理论把人体比作小宇宙,在人体中五元素之间保持平衡,人体就是处于健康状态,平衡发生紊乱时则患病。火是自然界和人体中最活跃的元素。邝寰用西医的炎症来解释火过盛。心火盛,即心脏发炎,导致心脏瓣膜增大、心悸、动脉硬化和高血压;肾脏的炎症引起布莱特氏病(Bright’s disease),膀胱发炎会导致排尿困难,神经的炎症会导致神经炎或风湿性关节炎;肠道或直肠的炎症会引起痔疮或肠出血;子宫炎症引起子宫出血;眼睛炎症导致盲目;咽喉炎症则表现为肿痛,扁桃体炎;头部的炎症和寒冷会引起头痛和卡他症状等。

3.2 饮食与健康

中医重视饮食与治疗的关系,尤其是对那些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提倡首先要注意饮食。中医认为每个病人都需要适宜自己康复的食谱,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严格遵守。慢性病人的康复必须有耐心进行持续的治疗,因为体质受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恢复,自然缓解过程总是缓慢的。许多病人往往急于求成,希望药到病除。而疾病引起的体质衰弱往往经历了几个月或几年的过程,无法在几天内恢复正常。谭富园特别指出,那些已接受过“正规”医学治疗的病人,大多服用过有毒矿物药物,身体已造成损坏,或有营养不良,或存在其他的紊乱。因此他强调,这种病人是很难迅速康复的,因为医生不能完成违背自然的事情。他还说,如同一棵因干旱几乎死去的树有可能通过保养、灌溉而恢复生机,但不可能浇了水,过两个星期就能结果子了。饮食、养生、细心和持续用药是病人康复的真正和持久的基本因素。

邝寰在他的书中介绍了一些简单的食疗处方,例如,用四分之一磅的橘子叶、两盎司的金银花叶或花(后者最好),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四肢风湿痛。用四个无花果干和三杯水煮开,可制成一种健康饮料,解渴效果很好。治疗便秘,可用两杯水中加入四汤匙蜂蜜,混合物搅拌后作为灌肠剂使用,有效且不会伤肠道。胃痛,取半杯盐,在热锅里搅拌加热,把热盐用手帕或类似的布包起来,然后轻轻地拍打并摩擦疼痛部位,通过加快血液循环和加热皮肤来减轻胃痛。眼睛有炎症时,用菊花泡水清洗眼睛,可暂时缓解眼睛的疼痛。取一杯半水和两盎司菊花,浓缩成一杯;也可用菊花水加热熏蒸眼睛,但必须小心蒸汽,因为熏蒸时可能导致有炎症的眼睛影响到正常的另一只。

茶在中国是具有保健价值的饮品。在美中医也倡导合理用茶,不能过量饮用。茶具有兴奋作用,发烧的时候应该慎用,身体虚弱的人也不宜饮用。然而,它有一定的价值作为食物。邝寰还引用了美国医学杂志对茶的营养价值的评述:“一磅茶约含三分之一盎司的咖啡碱,两个半盎司蛋白,十二分之一盎司的挥发油,半盎司糖,半盎司的脂肪,四盎司的丹宁酸。”茶还含有一些矿物质、有较丰富的酪蛋白,因此,茶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品。

3.3 自我保健

中医认为按摩是有益于健康的最简单的自我保健方法,即便是体虚的人也适宜。方法简单:从肩部顺手臂向下按摩,直到手指,再从胸部、腹部向下按摩直到脚趾。按摩应慢慢进行,逐步展开。每天按摩一至三次,饭后两小时,时间约二十分钟。还有呼吸练习:早晨在户外行走,速度快到足以引起快速呼吸,深呼吸速度快到可以有力地锻炼腹部,始终用鼻孔呼吸。尽可能多的时间在户外和阳光下,在散步的时候做深呼吸的练习。此外,邝寰还介绍了一些简单有用的锻炼方法,可以增进身体功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草药不仅为在美华人提供了医疗保健服务,也逐渐吸引了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医的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美的中医开业者,基于对中医药疗效的自信及富于创新的精神,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他们善于适时利用西方医学的知识,取长补短,不断抗争来自“正统”医学的攻击,尝试论证中医的科学性,积极推动中医的合法化并逐渐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20世纪50年代,由于中美关系紧张,在美中医遭遇冷落的局面。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美国医疗体系本身问题的增多,中医药等传统医学再次获得美国民众和医学界的关注。由此显示出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多种动力的交互作用,它们共同塑造了人们的健康观、疾病观与治疗观。

猜你喜欢
医生
听医生的话
最美医生
最美医生
最强医生
最强医生
最强医生
儿保医生面对面
医生有医生样
会拔牙的“鞋医生”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