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毛猴的制作技艺与发展现状研究

2021-10-11 09:37张军令金东豪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毛猴创作艺术

张军令 金东豪

(中原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猴,是自然界的灵长类动物,聪慧伶俐,机敏异常,处处散发着人的模样特质。而毛猴并非真正的猴子,只是一种艺人们制作的玩物,一种传统手工艺品,这种工艺品酷似猴子且身有细绒毛,顾名曰毛猴。巧手的工艺人按照一定的创作方式将几味中药进行粘接制作并融入自我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所创作出的作品精致巧妙,活灵活现,深受大众追捧与把玩,这便是毛猴的艺术雏形。

一、历史渊源与传承谱系

追溯毛猴的历史渊源,可至清朝道光年间,北京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姓张的药房伙计因犯了点错而被账房先生一顿臭骂,心中愤愤不平,突然发现所抓药材中有几味药材特别有特点,似账房先生模样。他便将中药材中的蝉蜕、辛夷用白芨碾成的粉末进行黏合,做成身体,用中药木通做道具,以此来模拟账房先生的动作、姿态,不一会便制作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小玩意儿。他拿给其他伙计看,大家看了也都说像极了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就觉得很开心,算是出了一口难平的气。由此,世间第一个毛猴便诞生了,后来经过人们的改良创作,并赋予其不同的形象特征,后传至民间深受大家的喜爱。而中药铺老板也从中看出“生意”来,把蝉蜕、辛夷、白芨、木通四味中药进行独立包装售卖,称其为“猴料”。人们竞相够买“猴料”,用以给小孩子们粘猴玩,这渐渐形成了逢年过节的一项传统娱乐玩物。

中原毛猴艺术从老北京毛猴的旗人毛猴发展而来,是流传于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和开封市的一种民间技艺,又名“禅塑”,旧时称“猴戏”“知了猴”,原是老北京的一种民间工艺品。老北京毛猴旧时分孩子毛猴,匠人毛猴和旗人毛猴。旗人做毛猴就为显摆和把玩儿,相比前两者做工更精巧,过去一直是八旗子弟和达官贵人把玩儿的一种工艺品,自从流传到河南后,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第一代宗师为清末文人叶云荪,叶云荪祖籍广东梅县,祖上到北京做官。叶云荪是北京著名文人,大书法家,业余时间做毛猴用于把玩儿,送人,叶云荪儿子娶太监之女为妻(太监过继自家兄弟的女儿),把毛猴艺术带到宫廷。民国时期,叶云荪的孙子叶孝贤跟爷爷学习毛猴制作。全国解放后,新中国刚成立,百业待兴,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叶孝贤从北京分配到洛阳铁路局工作,把毛猴艺术带到河南洛阳,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宏超向叶孝贤老师学习毛猴制作至今,经过七十年来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有别于北京毛猴,具有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毛猴艺术,而传承于河南各地。

中原毛猴艺术直接传承谱系以清代咸丰年间为起源,第一代宗师为毛猴制作大师叶云荪,叶云荪后代叶孝贤,叶孝贤收徒李宏超,郑俊荣,李宏超收徒李晨阳,金东豪,张军令。

二、制作技艺与内容特征

“做毛猴一定要先有前期的想法和对作品的理解,构思好,把握作品整体环境,加入自己的情感,做出来的作品才漂亮,吸引人”,李宏超老师如是说。通过拜李老师为师,并不断学习,体会到了许多对于毛猴制作过程中的技艺远非作品表面的形象、内容、场景所呈现的,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一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坚韧真挚情感,以及对于整个作品的题材、立意把握,融入个人艺术体验与审美情感,使之更加真实、可感,与观者产生共鸣,以期达到有效地情感传递与文化消费。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有许多知识理论,其中,郑板桥先生讲到画竹的经验时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纸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先生把创作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从眼中所视物象形态,到心中所思所想的艺术构思,再到创作而出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为创作的过程。其中,涉及准备阶段的艺术体验,在艺术家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充分调动个人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理解的过程。而后,进行艺术构思,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作为引导,对自我心理活动进行有效艺术表现,将素材提炼加工、整理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符号,并以物态化手法呈现,创作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景。

(一)材料准备

在制作前需要准备必要的材料,其皆为中药,老北京毛猴材料的准备分别为蝉蜕、辛夷、白芨、木通四味,而后传承至洛阳,并经过改良创新发展为现今的中原毛猴,加入了金银花这味中药材来进行造型创作。

(二)素材选取

素材选取是毛猴制作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需要提前对所要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总体思考,并能够有效地运用艺术家自我的艺术体验与审美经验,将素材进行恰当地选取提炼,删繁就简、去粗取精,为艺术创作所用。如:民间美术中吉祥文化符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新时代感人事迹等素材。

(三)立意确定

艺术作品优秀与否最重要的环节取决于立意的确定,也是准备阶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作品能拥有好的立意,就决定了作品受众对文化消费的水准和社会文化传播的倡导方向,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内涵。如:民俗吉祥文化(辈辈封侯、马上封侯、多子多福等),对生命的赞美,纳福求吉文化思想等较好的立意选定。

(四)题材构思

通过优秀题材的筛选取用,并运用整合、变形、移情,意蕴的凝结等艺术创作手法,将所选题材进行艺术加工,结合特定创作动机来构思创造,对素材加工提炼、整合完善,把原生态物象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形成真实可感的艺术意象。如:百姓生活场景、市井喧闹场面,当今社会大事,传统文化展示等题材的构思选用。

(五)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艺术意象的物态化表现,艺术家将艺术构思所形成的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通过相应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技巧呈现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其间艺术家应注入时代精神和创新理念,以求创作出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全民读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等优秀作品都有很好地艺术表现效果与艺术感染力。

三、主要价值与发展现状

中原毛猴的创作发展最主要的价值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进行更好地传承保护,创新推广,将中华传统民间手工艺“原生态”继承,并不断完善,推陈出新,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运用“活态化”传承手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使之更接近新时代思想与文化内涵。

中原毛猴兼具历史悠久的文化精神,富有深厚内涵,以及形式独特,制作技艺精深等特质,并汇聚不同领域的“高、精、专”人才(如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民间优秀手工艺人、商界优秀人才、培训机构专业讲师、高校骨干教师、院校广大师生等),他们又将此项非遗引入社会、市集、学校、展览馆、艺术中心等场所,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如:新闻媒体、报纸刊物、公众号、自媒体平台、网络课程、非遗文化展厅、政府构建旅游区、校园文化角、展览馆、互动娱乐展示中心等)进行普及化推广传播,还使创作者与观众积极互动,以增强艺术交流与文化消费体验。而后,广泛收集观赏者的反馈,与他们的思维进行艺术的碰撞、磨合、共鸣,最后反作用于创作者,促进艺术家的反思总结,找到传统形态与创新模式同存共荣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从而创作出更为切合时代,更具文化与艺术价值的作秀作品来。

在中原毛猴多元化的传承发展模式下,结合国家政策对非遗的大力扶持,贯彻习总书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理想愿景,落实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指导思想。中原毛猴更需要不断发展、创新,传承人也更需努力奋进,求真务实,多运用所学,结合身边典型事迹,发散思维,创新理念模式,巧妙运用毛猴这个物象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扬、传承,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

猜你喜欢
毛猴创作艺术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假冒”的算式
毛猴学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