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辛迪钢琴教学法在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12 05:03胡一帆
大众文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对位辛迪钢琴伴奏

王 祺 李 腾 胡一帆 何 樊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 334000)

辛迪钢琴教学法,也称“应用钢琴教学法(以下简称‘辛迪教学法’)”,是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辛迪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实用钢琴教程,旨在培养学生切实服务于舞台和讲台的能力。根据辛迪教授在其论文中将“应用钢琴教学法”有“四学”:快乐学钢琴,兴趣学钢琴,速成学钢琴,创造学钢琴。对于目前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这“四学”是最实用,也是最容易让学生对钢琴伴奏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法。目前,在国内超过一百所师范类高校,都在钢琴伴奏课程中选用辛迪钢琴教学法作为核心教材。笔者任职高校期间,在教授钢琴伴奏课程时,也采用了应用钢琴教学法,学生课后反映比较好,学生容易上手,教师也能够及时的掌控教学进度。

相比国内很多钢琴伴奏类教材,辛迪教学法省去了大部分有关音乐理论部分的赘述,直接通过不同程度的练习曲,使学生掌握不同的伴奏织体,更加熟悉键盘位置感,特别是该教材将很多流行歌曲进行编配,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该教学法有与之配套使用的一整套教材,既方便了教学,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但是,在笔者开设两学期的钢琴伴奏课程后,发现:学生在脱离该教材后,依然存在着难以选择合适的音响和伴奏织体的情况。目前,国内针对研究即兴钢琴伴奏教学的文章有:《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学法实验报告——基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钢琴课教学的实证研究》(2009),《钢琴即兴伴奏中的“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2015),《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编配问题与建议》(2018)等;专著有:《实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伴奏音型50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钢琴即兴伴奏教程》(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钢琴即兴伴奏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等。目前的研究中,皆侧重于对伴奏织体和和声的选用,尚未将即兴伴奏视为真正的“即兴艺术”。换言之,教学中对和声与织体的“僵化”应用,严格束缚了学生们在编配伴奏声部中的思维。若要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伴奏声部,就必须打破传统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和声与织体的束缚,激发学生能够快速、和谐、自由的编配出不同类型的伴奏声部。因此。本文在辛迪教学法的启发下,提出“单音对位”式的简化伴奏织体,以期学生即使面对陌生的旋律时,依旧可以快速“上手”,选出较为合适的音响与伴奏织体。

一、单音对位

所谓单音对位,即复调(或称“对位法”)中的单对位。单对位,是指两个声部以单音对单音(“一对一”)的形式,以相距和谐音程度数(三度,五度,六度,八度)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对位形式,类似于音乐史早期的格里高利圣咏。笔者将运用“单音对位”的理论,进一步简化辛迪教学法中的钢琴伴奏篇章。

在传统的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学生和声学习的程度一般决定了他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程度。在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大纲中,学生一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修学钢琴基础课,第二和第三学期修学和声学,从第三学期开始修学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这样的课程配置貌似“合理”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铺平”了道路,实则学生在学即兴伴奏中依然非常吃力,和声与键盘知识的“脱节”,使学生面对即兴钢琴伴奏课程依然味同嚼蜡。即使和声能够学的相对清楚,依然难以应用到实际的钢琴伴奏课程中,学生选用的和弦与乐曲所要求的印象色彩往往是“驴唇不对马嘴”,学生弹得辛苦,教师听的“心累”。如果将和声进行简化,或“退化”到简单的“单音对位”,学生则更容易掌握,且伴奏音响效果更佳。如下例:

谱例1为江西民歌《映山红》的第一乐句。从旋律的角度分析来看,该乐句跨度为六度(E到A),旋律主要以级进为主,跳进为辅。从调式调性方面来看,该乐句半终止与G徵音。若以单音对位的思路进行编配,应在每小节的重拍(即首拍)配写与旋律声部相对应的单音。如图所示,笔者在配写该段时,采用“单音对位”的技法,在每小节的重拍,分别以3,5,8度为主要对位音程数,与旋律声部形成和谐音程对位。虽然伴奏声部以单音形式出现,音响效果略显单一,但是如果使用钢琴的延音踏板(右踏板),将伴奏声部的这些单音以“踏板音”的方式演奏,则可以提升演奏效果。

二、单音对位的“加花”使用

单音对位是基于复调教学中单对位中的“一对一”对位展开。这种较为简单的对位形式即保证了音响效果的和谐,也保证了教学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即兴伴奏的真髓。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尝试在即兴伴奏课程中运用“单音对位”作为核心教学思路,获得了学生很好的反馈。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配写出一条陌生的旋律,而且音响效果比较和谐,符合即兴伴奏的基本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单音对位”理念后,笔者将“单音对位”的“进化篇章”——单音对位的“加花”使用作为之后的学习内容。

所谓“加花”,是指:在“单音对位”的基础上,将整个小节内的所有旋律音纳入整体的考量中,并根据对位音程的使用,进一步完善低音线条,保证低音线条尽量以级进运动为主。如下例:

谱例2相较于谱例1相比,在除重拍(第一拍)的旋律音加入“单音对位”,使低音声部开始“流动”。如第二小节,除去重拍的对位,之后的E音与低音G形成6度对位,而第三小节的A音则与低音F音形成3度对位,在第二小节到第三小节的低音声部,则形成了A-G-F的下行级进三音列。同理,第2-4小节低音声部:A-G-F-G-A,第5-8小节的:A-GF-G-A-G,都是根据“加花”的原则进行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使低音线条开始流动,音响效果也越加丰满,保证了乐曲要求的基本情绪。

三、结论

在当今教学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部分教学体系和相关理论的改革刻不容缓。对即兴伴奏教学的改革也一直广受大家关注。辛迪教学法以实用性和系统性,被全国超过100所高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应用。笔者上述论证基于对辛迪教学法在教学中个人的总结而成。该教学法的优势是将不同的流行音乐进行编配,使学生在学习中,在保持趣味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键盘的手位感,伴奏音型和较为基础的和声知识。而本文在“辛迪教学法”大的教学理论框架下,提出“单音对位”以及“单音对位的‘加花’使用”这两个基础的理论,旨在进一步简化实际演奏中的“理论环节”,以学生快速“上手”为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即兴伴奏的技法,并可以切实提高音乐类师范类生日后服务于中小学讲台与舞台的能力。

猜你喜欢
对位辛迪钢琴伴奏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我的吻在哪里
合唱中的钢琴伴奏艺术探讨
对位、错位与换位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今天的婴童业就是我十年前见到的中国家电业
我的吻在哪里
现代音乐中的节奏复调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