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崇仁古镇

2021-10-12 16:31莫小念傅尉梁
凤凰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崇仁嵊州古镇

莫小念 傅尉梁

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方向之舵和品味之衡。千年历史铸就了嵊州的脊梁与灵魂,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千年古道上、众多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都见证着嵊州古城的历史与记忆。

崇仁古镇是嵊州城市灵魂的呈现,它所书写的,是这座城市的底蕴、城市的韵味、城市的品味,也是一个城市对于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

崇仁,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至今仍保留着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连片成群且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风貌依旧。这座古镇厚重,静寂;美得如此夺目,却隐得如此遗世独立。

笔者到访时,正值黄昏,落日余辉照耀在古老的石板路上熠熠发光,仿佛在静静述说着岁月印痕以及沧海桑田的人世变迁。在两侧斑驳墙壁掩映下,青石板路显得内敛而安静,透着淡淡的儒雅。而彼时,这里曾经商贸繁荣、人烟稠密,达官士子、富商巨贾云集。

白水墩瀑布

温泉湖

樱花林

文脉悠长涵养古镇气质

崇仁位于嵊州的西面,背倚五龙山,长善溪穿镇而过;因裘氏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崇仁曾经相当繁华,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并繁衍生息。古镇历代名人辈出,近现代也是“星光熠熠”:越剧创始人之一马潮水,“越剧皇后”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的师父裘光贤,围棋国手马晓春及其开蒙业师董樟根,著名画家裘沙等等,都是崇仁人。

步入崇仁古镇,仿佛走进了一座原生态的古建筑博物馆。崇仁古镇的民居古朴厚重,又有书香气息;建筑黛瓦白墙,飞檐翘角在天际线耸立穿插。这里每户大院皆称“台门”,在古代是有身份的人才可以居住的宅子,为绍兴独有。崇仁古镇共有150多座保存完好的老台门,且都被赋予吉祥如意的名字——五联台门、百鹿台门、百鸟台门等,台门之间用跨街楼相互勾连成为一体,却又可以独立成院;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既遥相呼应,又各自为美。不仅体现了古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还蕴藏着这座古镇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古镇的“慢生活”不是每一个古镇都有的。论“古”,绝对算得上古色古香,论“静”,除了少数常住居民以外,很少碰到其他外地游客。不像那些被商业气息充斥的古镇,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崇仁,给人一种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感。江南古镇罕见的生活气息让这里显得特别朴实无华,当地人在明清时代的古老宅院里搓着麻将,依着古老的木花窗晒着太阳,还有老爷爷们会在立冬后用传承下来的老手艺做着黄酒。这是崇仁古镇的特色,也是属于绍兴嵊州的味道。

在地复兴重塑古镇“封面

传统古镇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之地。古镇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融入到未来城乡新格局当中去。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怀敬畏之心,严谨地研究,长远地规划,审慎地实践,以可持续的理念进行传统村镇保护发展,是崇仁镇前行的道路。当地以村镇和在地居民为主体的复兴,特别强调“家园感”的建设,而不是一味地商业和旅游开发。

眼下,崇仁镇正在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今年年初开始谋划全域乡村旅游,以古镇为中心,布局“旅游+文化”“旅游+小吃”“旅游+农业”等,打造具有崇仁地域特色的立体式美丽风景线。规划的众多旅游项目中,嵊州剡溪原著农旅休闲康养度假村项目格外引人瞩目。该项目围绕崇仁镇五龙潭村的大峡谷、油菜花基地和茶亭岗村的茶园基地,将打造一个集农业旅游、康体运动、休闲度假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农旅+健康”乡村旅游模式。此外,白水墩瀑布、瞻山湿地公园、温泉湖环湖大道等项目的开建,以及嵊州(崇仁)农业经济开发区的远期建设,都将为崇仁镇的旅游业发展锦上添花。“泡温泉、访古镇、游乡村、赏百花、摘鲜果、品小吃,接下去我们还要把各具特色的村和点挖掘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崇仁镇镇长楼美芳对此信心满满。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崇仁镇在实施过程中重视“乡愁”元素,挖掘鄉贤资源。马晓春、裘沙、裘士雄等围棋、绘画、学术界的贤达,或成为古镇代言人,或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一时传为美谈。

保存“原真性”打造“江南民居博物馆”

在游客消费越来越理性的背景下,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崇仁镇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可谓用心尽力,当地非常注重保存古镇的“原真性”。古镇有150余座保存较为完整的老台门,每年会根据损坏程度和文保级别等进行修缮;今年还对老街进行了修缮,800余米长的街面全部铺上老旧的青石板,增添了古朴风情。“我们的目标是保持每一个古建筑的原汁原味,使古镇成为一个开放的博物馆。”楼美芳表示。一地古建筑代表一种地方文化,崇仁古建筑群属于典型的江南风格。为了更好地保护古镇建筑,崇仁镇提出要把古镇打造成“江南民居博物馆”,目前相关保护规划正在制订中。

据了解,崇仁镇正在联系有关高校,计划建立一个建筑艺术学方面的实践基地,既为建筑学专家研究江南民居建筑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古镇的建筑得到更科学的保护,焕发出新的魅力。

纵观崇仁古镇的历史发展脉络、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其中的许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它体现了浙东山区中小城镇的历史发展、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的衍化过程,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状况的标尺,是江南民居建筑技术、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完美结合。

日前,省工藝美术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代表性传承人金祖稠,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紫砂作品摆放到崇仁镇的员外台门。作为入驻崇仁古镇老台门的第一家“非遗”工作室,此举也是崇仁古镇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一次探索。

这座嵊州的古镇正在不断营造新场景,释放新活力。

文化要“古”灵魂要“活”

修缮好的老台门,为崇仁古镇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但如果只止步于一座空空的老建筑,游客走进来看一眼就走,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那么,如何让这些历经千年的古建筑“活”起来呢?将非遗、文创与老台门相结合,既能对崇仁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利用,借助文旅融合,又能拉动消费增长,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按照计划,崇仁镇将引进十家左右的非遗、文创类项目入驻老台门。

据介绍,以后游客来到崇仁古镇,不仅可以欣赏到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风貌,更可以在这些台门里停留一番,看看竹编、根雕,欣赏一下嵊州本地艺术家的书画作品,更可以坐下来亲手做一只紫砂杯,或者编一件竹编器皿带回去。

对这些入驻项目,崇仁镇除了在老台门租金方面等给予优惠政策外,还将策划、举办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体验互动、展示展览活动,以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参与。“文化不应该仅是停留在以前的时光里,而应该是鲜活的,融入现代生活的。”崇仁镇宣传委员赵霞表示,这些传统工艺、艺术将在老台门这个特殊平台里继续传承,也使得老台门更加焕发生机,打造成为具有“双重”深厚文化韵味的“古镇会客厅”。

任何一种复古都不是落后的复古,而是带着生机和人文的。一个城市不应该只有人造的“古典”,还要有精神、思考和生活气息。这座嵊州古镇用包容的心去修复和留住古镇乃至建筑的灵魂,真正做到了文化与经济共通共融,美美与共,前瞻性地将现代化发展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并举。

江南的古镇是长三角冲积平原带的专属文化符号,地缘相近,文化相亲。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高质量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必将带动区域内古镇文旅市场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值得期待的是,这里将继续谱写古今对话、交融交汇、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古镇发展新篇章。

崇仁古镇

三村园山荷花园

猜你喜欢
崇仁嵊州古镇
嵊州小笼包
亲吻党旗
浙江甬金高速嵊州服务区车辆管控云平台探析
打造隐喻、自恰、克制的视听空间 浙江嵊州上岛名苑
鼓浪屿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